爸爸们:“忙”不是不陪孩子的借口!

“我是一个没什么本事的男人,没能让你们过得更好一点,唯一能做的就是挡在你们前面了。”


  这是电影《误杀》里的一句台词,是男主人公李维杰为了保护受到伤害的女儿所说的话,他也是这么做的,用自己的智慧和生命,努力为女儿撑起一片晴天,令人泪目。

  《误杀》是一部犯罪电影,讲的是李维杰的女儿平平被官二代素察下药侮辱,就在素察拿着手机视频威胁平平,打算再次图谋不轨的时候,被平平母女失手打死。

爸爸们:“忙”不是不陪孩子的借口!

  李维杰为了保护老婆孩子,用多年看电影的知识,制造了不在场证据,瞒天过海,逃脱法律制裁(电影剧情需要,请勿模仿)。

  原本故事到此圆满结局,可是李维杰在发现小女儿安安偷改了试卷分数,并以此向爸爸要求奖励时,李维杰去警察局自首了。

  他希望自己的女儿勇敢、善良、诚实,不愿自己成为孩子的反面教材。

  这本是一个关于完美犯罪的电影,可在这部电影里,我更多关注的是两个不同的父亲。

  他们对待家人孩子的不同态度,深刻影响甚至是决定了孩子的未来。

  当女儿平平放学吃完饭后就回房间把门关上,作为父亲的李维杰意识到需要做些什么。

  对于孩子不愿与他沟通交流非常上心,总是找机会陪伴沟通,试图拉近父女的距离。

  在女儿受到伤害误以为自己杀人后,李维杰挺身而出,尽全力保全自己的家人。

  而素察的父亲都彭,作为市长候选人,一心扑在自己的前程上,对于儿子的闯祸,不学无术,都彭全都采取指责打骂的极端方式,最终导致自己的儿子为祸他人,走上不归之路。

  两种父亲,两种教育方式,造就了两种不同的人生。

  心理学家格尔迪说:“父亲是一种独特的存在,对培养孩子有一种特别的力量。”

  一个好的父亲,不仅要如山,如伞,如大树,庇佑孩子,让他们安全健康地成长,更应该与孩子亦师亦友亦伴,让他们在温情、尊重、陪伴下快乐自由地奔跑。


01 沟通

  曾经在网上看到一则关于外国爸爸教育女儿的视频,深有感触。

  视频的内容是:外国一个未成年的小女孩喜欢穿超短裤,爸爸为了阻止她穿热裤去上学,突发奇招,自己也穿上了热辣的短裤,并且“威胁”女儿,女儿敢穿热裤去上学的话他就穿热裤去学校接她放学。

  女儿笑疯了,结果自然不用说,换掉热裤,老老实实地穿校服去上学了。

  如果换做是一般的爸爸,很可能是批评加斥责,强迫孩子换掉热裤。


  摆出家长的威严,强迫孩子执行,这样也会达到目的,可是却在无形中加重了孩子心中的愤怒和委屈,疏远了亲子关系。

  视频里的爸爸没有说教,一个“超级模仿秀”就起到了教育的目的。

  而父女之间像朋友一样没有隔阂的沟通和交流,也正是现在许多教育家庭所缺乏的。

  有个幽默的小段子发人深省:

  如果妈妈在家,就会听到孩子说:

  “妈妈,我的鞋呢?”

  “妈妈,我想去同学家玩。”

  “妈妈,我饿了。”

  如果是爸爸在家的话,孩子只会问一句话:

  “爸,我妈呢?”

  孩子跟爸爸无话可说,多么心酸的故事啊!

  莎士比亚说,了解自己孩子的父亲是明智的父亲。

  可是现实生活中,“生理性父亲”,“中国式父亲”层出不穷,很多父亲以忙为理由,以没时间为借口,缺席孩子的成长。

  他们不了解自己的孩子,不知道自己孩子的喜好,甚至不清楚自己的孩子是上小学还是读初中了。

  他们与孩子的日常沟通仅限于“作业写完了吗?”“这次考了多少分?”

  他们在孩子年幼时不懂表达爱和温情,却又在孩子长大后,无比凄怨地抱怨孩子不跟他交流。

  就像有句话所说:当年你在孩子心里种下了怎样的种子,等孩子长大之后,他的心中就会大概率结出怎样的果实。


02陪伴

  有调查发现,中国80%以上的父亲,都没有时间与孩子相处,70%的父亲在家庭中缺位。

  父亲缺位,意味着家庭的不完整,教育的缺失。

  比起工作忙碌,没有时间,更多时候是爸爸们对孩子的不上心。

  明星邓超是圈里出了名的“孩子奴”,他的微博里充斥着浓浓的父爱:

  孩子们想在家里滑雪,他就用硬纸板给孩子们做滑雪板;

  孩子们喜欢手工,自诩为“伟大的父亲”的邓超就拿出一本《折纸大百科》来实践学习;

  冬天到了,他又带着孩子们在寒冷的室外搭了3个雪屋,整整花费了6个小时……

  邓超忙吗?

  答案不言而喻。

  在一次采访中,邓超说过一句朴实的话:“我很忙,但是只要我有一天的时间,就会飞回去陪他们。”

爸爸们:“忙”不是不陪孩子的借口!

  美国前任总统奥巴马忙吗?

  可是谈及孩子教育,奥巴马骄傲地说:“我从未缺席过我女儿的家长会。”

  忙不是借口,内心的爱才是唯一的理由。

  知乎上看到个问题:父亲的陪伴重要吗?

  有个回答是:父亲陪我很多,如果缺失掉这一块,我的人生会缺失80%的乐趣。

  幼儿时期,父亲的陪伴相较于母亲的陪伴更为重要,爸爸陪伴较多的孩子,在语言、行为、性格、情绪方面都能够得到健康、完善的发育和发展。

  除此之外,爸爸陪伴成长的孩子更加积极乐观,善于交往,情商也普遍高于缺少爸爸陪伴的孩子。


03 尊重

  美国前任总统罗斯福说:“在儿子面前,我不是总统,只是父亲。”

  每个孩子都是完整而又独立的个体,可惜很多父母意识不到这一点。

  他们打着“为你好”的幌子,站在高处,用父母的权威,对孩子苛责打骂,逼迫孩子做自己不喜欢不愿意的事情,还美其名曰“历练”。

  真正的尊重是建立在人格平等的基础之上的,放下父母的权威,降低不合理的期望值,解除强烈的控制感,平视孩子,用你的尊重和爱,让孩子在心理和人格上更加成熟和独立。


  04 心理学观点认为:父母的性格决定孩子的性格。

  在孩子后天的发展上,父亲的教育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

  父亲可以教会孩子坚强勇敢,积极进取,善良诚实,与人为善。

  就像电影《误杀》里的父亲李维杰,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教育孩子:

  遇到恶霸警察欺负平民时,仍然不畏权利,出手相助;

  别人欠他网费,他却考虑对方的孩子即将高考,而不忍心断网;

  被官二代伤害后,明知翻案困难,还想尽一切办法保护家人;

  做错事犯了法以后,主动自首,承认错误;

  即便生活一直比较窘迫,家里也始终充满着阳光和爱。

爸爸们:“忙”不是不陪孩子的借口!

  都说现在流行“拼爹”,可是“拼爹”的门槛也不低。

  因为不光要拼经济实力,人脉资源,更多的是拼为人父亲的能力品格。

  看他是否优秀而努力,耐心而有趣,坚定而从容;

  是否身体力行,成为孩子们引以为傲的榜样;

  是否把教育孩子当成是一件乐事,而非生活的重担。

  如果是这样,那将是一个家庭的荣幸,是孩子们可期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