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胜迹大石门(卢敬超)

明朝时,荣县人、徐州学正龚汇有一首七言律诗《洛阳溪》: 石门门外白云飞,路入东川步步奇。 马上看山呼得应,溪边留月影如规。 松房雨过飘丹桂,箐口烟寒护紫芝。 金马玉堂人去远,清风未许此山移。 石门,位于荣县城北约八里,分小石门、大石门,属东兴镇老君坝村2组管辖。出荣县城北,取道双溪涵翠楼,沿着湖边公路往东蜿蜒而上,约莫五六里就到了黑林沟村,爬上牛角山的脊背,视野一下开阔起来,举目远眺,四围都是波状的山峦,起伏绵延至天边,盆地的感觉顿生。翻过山脊,山峰往左前方迤逦而去,如弯弯的牛角直插谷底,公路则从右前方折而向下,活像从牛背滑到牛脖子上,斜斜的绕山往下走,不到一百米,路的前方一座山崖突兀于前,这就是有名的狮子崖。 公路右边靠牛角山有一块巨石矗立,此乃小石门,将狮子崖与牛角山相连。公路从狮子崖左侧前行,只要抬头便可见岩壁上怪石嶙峋,千姿百态,经历风霜的侵蚀,显得斑驳陆离。 狮子崖三面悬崖,下临深谷,地势十分险峻,唯有正对公路的北坡稍缓,可以攀援。上面古松遒劲,山草繁茂。只是到了崖顶,草木稀少,巨石杂陈,放眼望去,往东正前方就是大石门,人们说这里正对着明朝兵部左侍郎胡子昭东川书院的大门,正是龙脉所在;往右则梯田层层,翠峰如簇,绵亘于天,有的如安然的睡佛,有的如仙人的玉指。此时回望牛角山,左面谷底是双河水库,右面谷底是双溪水库,他们如两块碧玉,绿莹莹的嵌在沟壑纵横处。 绕过山崖,公路沿山脚延伸,路右侧有村道上山,走不上百米,就来到狮子崖正面,远远望去,正像一只盘踞山岭的雄狮,对着大石门瞻望。好游者都会想起那个传说中跌下山崖的新娘,禁不住去探寻那条天梯,爬上半山上掱开蕨草,可见峭壁上有隐约的石梯,可是上有绝壁凌空,下有深谷难测,百步九折,猿猴难度,只有感慨蜀道艰难。 崖下不远处一条古道赫然在目,此道全由黄浆石板铺成,约有一公里多长,沿山脊延伸,每块铺路石长约70厘米,宽约50厘米,侧面都是呈上大下小的梯形楔口,人们说这样的石块铺路会越踩越紧,石块会嵌进路基的泥里,即使雨水冲刷也不易滑脱。这些石块都往下形成一个斜面,上面车辙蹄痕,如凿子戳就,即使苔藓斑驳,依然清晰可辨。荣县盐矿丰富,明清时商贾云集,这就是上成都的古盐道,想当年,商旅往来,这可是交通运输的大动脉呀。踩在这古道上,似乎就踩在千年荣州厚重的历史上。 古道尽头就是大石门。大石门的雄奇令人惊叹,你会蓦然想起荣县人、晚清第一词人赵熙的《石门关》:“万古悬崖一径存, 无人铭字凿云根。 是寻胡子东川路,第一乾坤此石门。” 这里还有一段古寨墙遗迹,有四五米高吧,条石砌成,大概五六米长,已经有些歪斜,紧邻寨墙的山石上有四个大字“天然勝蹟”,字迹遒劲,雍容,没有题款。由此往下,石梯陡峭,右侧往山体凿有石室一间,长约五六米,宽约二三米,高约两米,石室原来供奉着佛像,现在空无一物,只有光光的石壁似乎在等待着什么,石门楹联在历史长河中渐渐漫灭,只有左联依稀可辨识:“慈云法雨满乾坤”,右联已无法考证。 这是前人去东川的必经之路。明代大理人、荣县知县李锐经此去拜谒胡子昭墓,写有《石门》: “先生古忠臣, 我来访故里。 下马过高梯, 清风只在此。” 沿石梯下行约三十米,只见左侧已无依傍,下临深谷,一颗千年红豆生于半山,就像石门的卫兵,为石门站岗、挡风雨,让它可以在这里安静的生长,右侧绝壁悬空,上有榕树凌空,其根在石缝里屈曲盘旋,与山崖扭在一起,有的悠然的垂在半空,绝壁上居然有泉水渗出,顺着树根滴答下来。 古道就此塌陷,无路可走,大概是山体滑坡,留下五米左右长的缺口,前方可见古道延伸,湮没于丛林杂草中。山脚下就是我们上来的公路,沿着溪边往东兴镇呼啸而去。这不禁让人记起明代昆山举人、荣县教谕王永的《大石门》: 久慕东川景,今过大石门。两崖高峭壁,一路曲通村。好鸟和春昼,清泉漱树根。若论忠义气,此路镇乾坤。(

天然胜迹大石门(卢敬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