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因何稱讚徐晃治軍有周亞夫之風?

話說關羽水淹七軍“威震華夏”,曹操令徐晃率軍前往救援,徐晃採取聲東擊西的策略,吸引關羽率五千人馬前來對陣。在戰場上關羽沒開戰,卻跟徐晃回憶起來生平往事,然而徐晃是個公私分明的人,在和關羽遙相對話後,回身對身後的曹魏兵馬宣令說:“得關雲長人頭者,賞金千斤。”這一句話,激起了魏軍全體士卒的鬥志和士氣,因此兩軍交戰後,徐晃軍將關羽的這支軍隊擊敗。


關羽軍向自己的營寨敗逃,徐晃乘勝率軍窮追不捨,緊隨其後衝入營內。


其實當時關羽的營寨,外圍備有深壕及鹿角十重,障礙設施極為嚴密,如果是純粹的正面進攻,從營外強攻,想要攻入取勝那是極為困難。如今乘關羽軍兵敗陷於混亂之機,徐晃率軍追擊,跟隨關羽軍殺入營寨,進行突襲,順勢一舉大破關羽的營寨,殺掉了投降蜀軍的胡修、傅方等人。而這一戰的勝利則是徐晃爭戰一生的巔峰之戰。


營寨被端,關羽無奈,只好撤圍退走,樊城之圍隨解。然而關羽的船隻仍然據守沔水,去襄陽的路依然是隔絕不通。

曹操因何稱讚徐晃治軍有周亞夫之風?


不久,東吳大都督呂蒙偷襲江陵,關羽老家被端,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敗走麥城,最終被潘璋部將馬忠俘虜並斬殺。


而徐晃一戰得勝,擊敗了勢頭正盛的關羽,由此解了樊城之圍,使得曹魏的邊境得以穩固,壓在曹操心頭的一塊大石終於搬開。之前曹操本來還繼續傳令將名將張遼等諸多將領都調往襄陽和樊城,以援救曹仁。然而張遼等將還沒到達,徐晃就已經解了二城之圍,曹操大喜過望,稱讚他的功勞可比孫武的破楚入郢[yǐng]之戰。


曹操在一篇令中對徐晃的這一戰評價說:“敵人圍塹鹿角十重,將軍致戰全勝,遂陷賊圍,多斬首虜。我用兵三十餘年,以及所聽說過的古代善於用兵的人,沒有能夠這樣長驅直入敵圍的。況且樊、襄陽之圍,勝過以前的莒、即墨之圍,所以將軍之功,勝過孫武、穰苴。”(成語“長驅直入”即由此而來。)


等到徐晃凱旋歸來,回軍到摩陂(河南郟縣東南,亦名龍陂)向曹操覆命之時,曹操親自出營七里迎接徐晃,並設宴慶賀,慰勞徐晃。曹操舉卮([zhī],古代一種盛酒器。圓形。容量較大)對徐晃說:“襄陽、樊城得以保全,這是將軍你的大功啊!”

曹操因何稱讚徐晃治軍有周亞夫之風?


徐晃治軍素來嚴謹,令行禁止。當時為了趕去救援襄陽樊城的各路援軍在摩陂匯合,曹操親自前往各營前去視察,接受視察時,由於好奇想要一睹曹操的容顏,不少士兵都出陣圍觀,唯有行至徐晃部下的軍營時,軍陣整齊,將士都駐陣不動,沒有士卒擅自出陣。曹操不由得感嘆到:“徐將軍可謂有周亞夫之風啊!”這也正是徐晃能率軍擊敗風頭正盛的關羽軍的原因之一。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去世,曹丕即魏王位,封徐晃為右將軍,進封逯鄉侯。十月曹丕稱帝,史稱魏文帝,又進封徐晃為楊侯,與徵南將軍夏侯尚在上庸(湖北竹山西南)攻打蜀將劉封,將其攻破,劉封敗逃回成都後,由於他之前不肯增援關羽,加上將孟達逼走投靠了曹魏,因此被劉備賜死。奪取上庸後,曹丕下令讓徐晃鎮守陽平,遷封為陽平侯。


曹丕稱帝時,曾經擔心孫權派兵進犯襄陽,不聽司馬懿的勸告,主動放棄了該城,將襄陽城的守軍撤出,併火燒襄陽城。孫權派部將陳邵進駐並防守襄陽。


後來曹丕後悔,又派徐晃與曹仁共同進攻陳邵,將其攻克,又奪回了襄陽。


黃初三年(222年)九月,魏文帝曹丕率軍首徵東吳。魏文帝命徵東大將軍曹休、前將軍張遼、鎮東將軍臧霸出洞口,大將軍曹仁出濡須,上軍大將軍曹真、徵南大將軍夏侯尚、左將軍張郃、右將軍徐晃圍南郡。吳建威將軍呂範督五軍,以舟軍拒曹休等,左將軍諸葛瑾、平北將軍潘璋、將軍楊粲救南郡,裨將軍朱桓以濡須督拒曹仁。但是,徐晃與夏侯尚等人最終未能攻克朱然駐守的江陵,只好放棄攻勢而退軍。

曹操因何稱讚徐晃治軍有周亞夫之風?


黃初七年(226年)五月,魏文帝去世,吳國乘機派左將軍諸葛瑾北伐,徐晃與司馬懿一起到襄陽抵擋住了諸葛瑾的進攻。徐晃因功增食邑二百,前後共計三千一百戶。


太和元年(227年),徐晃去世,諡曰壯侯,兒子徐蓋繼承了他的爵位,並將徐晃的子孫中的兩人封為列侯。


正始四年(243年)七月,曹芳下詔在曹操廟中祭祀左將軍徐晃和已故大司馬曹真、曹休、司空陳群、太傅鍾繇、車騎將軍張郃、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等已故的曹軍重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