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家——明清以來人物畫中的家族生活與信仰

這是搜狐文化第75期薦展

人物畫是中國傳統繪畫的重大畫科,比山水、花鳥更早成熟。歷代畫史在分門別類時往往把它放在最前列,其重要性於此可見。南朝謝赫《古畫品錄》:

“圖繪者,莫不明勸誡,著升沉,千載寂寥,披圖可鑑”,在早期繪畫裡,因其特殊的敘事性所賦予的教化功能,人物畫的重要地位是其他畫科所不能比擬的。宋元以降,文人畫興起並大行其道,山水及花鳥畫成為主流,人物畫逐漸被邊緣化,與之前的輝煌形成強烈反差,以致今天連我們自己都遺忘了中國繪畫史中偉大的人物畫傳統。

人物畫發展到明清時期,畫史地位固然不再顯赫,但其高超的技藝並沒有因此衰落,反而保持著極高的水準並繼續向前發展。特別是隨著中下士人階層的壯大,家族生活與信仰之形象化表達需求的增長,表現昭穆有序的祖宗畫、內外和諧的行樂圖、人神共享的吉慶畫,以其“成教化、助人倫”“修身、齊家”的社會功能,延伸和普及到中國傳統社會的每一個角落,乃至整個東亞文化圈,成為一個引人注目的文化現象。

齊家——明清以來人物畫中的家族生活與信仰

可以說古人的“修身、齊家”,與今天 “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風” 的核心價值觀是一脈相承的。湖南省博物館的“齊家——明清以來人物畫中的家族生活與信仰”展覽將目光聚焦於以往公眾並不關注,甚至學界不太重視的明清寫實類人物畫,試圖從明清以來的傳統祖宗畫和行樂雅集圖、風俗人物及道釋神仙圖中,解讀中國文化、中國傳統。

展覽遴選了60件左右明清以來的人物畫及相關展品,共分“敬祖——宗法禮制”“ 悅己——閒居雅集”“享神——風俗信仰”三個部分,向觀眾展現了明清以來,傳統中國家族社會和普羅大眾的生活與信仰。

齊家——明清以來人物畫中的家族生活與信仰

敬祖——宗法禮制

第一部分選取近20件明清以來各式祖宗的“標準像”,介紹了作為祖先崇拜獨特儀軌組成部分的祖宗圖,不僅種類繁多,還將中國民眾“慎終追遠”的信仰,真真切切地與他們的現實生活緊密相連。

如館藏展品《何紹基畫像軸》,不僅描繪了何紹基單個的人物形象,且增加了座椅、地毯等細節描述,使得畫面更具文人氣息,更加具象與寫實。

齊家——明清以來人物畫中的家族生活與信仰

清中晚期 佚名 《何紹基畫像軸》 紙本設色 湖南省博物館藏

圖畫祖先“形影”的祖宗畫的目的正如展覽中《秦氏家族祭祖像軸》題贊所言:“新傳宗圖,世代相繼,不惟使祖宗之神靈有所式憑,而子孫之昭穆亦因是而(序)”。祖宗畫種類繁多,目前展品所見,不僅有一代人的“形影”,也有幾代人的“宗圖”,甚至還有整幅牌位像。

齊家——明清以來人物畫中的家族生活與信仰

清中期 佚名 《秦氏家族祭祖像軸》絹本設色 大觀文化館藏

祖先“形影”的畫面有強烈的秩序感,人物呈正向姿態,神情嚴肅,衣冠描繪細緻。明清祖影繪製方式以“淡墨霸定”、“底粉薄籠”為主,即先以淡墨勾勒面部輪廓,並以淡彩層層推進,局部再精細渲染。清代晚期祖先“形影”又出現了變化,不僅描繪單個人物,有的還加上了山水畫屏、童子侍女等,增添了些許文人氣息,同時吸納光影、透視等西方繪畫技巧,呈現出更加寫實與具象的面貌。

齊家——明清以來人物畫中的家族生活與信仰

晚清時期 《曾左胡楊畫像軸》

齊家——明清以來人物畫中的家族生活與信仰

齊家——明清以來人物畫中的家族生活與信仰

悅己——閒居雅集

行樂圖通常是將日常娛樂與休閒生活儀式化地“定格”。這一南北朝時期就出現的繪畫主題,暗含四海無虞、社會安定與生活富足的創作背景與祈望,在明清時期十分流行。雅集是文人間凝聚情感、交流學術、傳播思想的一種聚會形式。雅集圖包括對雅集現場的紀實,對以往著名雅集的嚮往,對理想生活的憧憬,可以說是更大規模的行樂圖。

齊家——明清以來人物畫中的家族生活與信仰

《童稚嬉娛圖》

如館藏展品《春耕草堂圖卷》,畫中繁花盛開,春水連連,一片春意盎然之景象。畫中心區域有一老者與兩孩童立於農舍前,老者頭戴斗笠,慈眉目善遙望遠方;兩孩童則在一旁竊竊私語。畫面右側有一農夫駕牛忙於田間,正所謂“一年之計在於春”,整幅畫面頗具鄉間田野的生活氣息,充滿生機活力。

該圖敷色清新明亮,構圖嚴謹,疏密有致,人物衣紋線條的刻畫採用了“吳生蘭葉法”,筆法飄逸流暢,面部為淡墨勾勒後稍敷淡色,神情頗為生動傳神,該作品為作者精品之作。該幅畫面右上角作者自書“春耕草堂圖,畫師馬和之筆意”,左下角題:“癸已人日廣陵禹之鼎寫”,並鈐白文“子鼎”、朱文“尚基”二方印。引首處為清代學者萬經隸書書寫“春耕草堂圖”五字,後題“桐翁老先生屬題,萬經”,下鈐朱文“萬經之印”及白文“一字九沙”之印。

齊家——明清以來人物畫中的家族生活與信仰

1713年 禹之鼎 《春耕草堂圖卷》 絹本設色 湖南省博物館藏

隨著時代的變遷,行樂雅集圖逐漸增加了反映世俗家居享樂生活的場景,由之前單純的文人聚會圖泛化到各色人等參與的大聚會“合照”。甚者佈局畫面的“道具”和題跋,如精心選擇的文房四寶、生活用具、盆景怪石等,皆與畫中人的身份氣質密切相聯,參與講述畫中人的品味和價值取向。在此過程中,無論是誰,他們意欲取得內心的愉悅、與外部世界和諧共融之心理是一致的。此次展覽精選了明清以來人物畫的各式“行樂雅集圖”十餘件。

齊家——明清以來人物畫中的家族生活與信仰

清晚期 佚名 《薛家春宴圖軸》 紙本設色 大觀文化館藏

齊家——明清以來人物畫中的家族生活與信仰

享神——風俗信仰

風俗人物和道釋神仙畫傳統由來已久,其中不乏名留畫史的傑作,如張擇端的《清明上河圖》、武宗元的《朝元仙杖圖》等,凝結著中國人的生命意識、審美趣味、倫理情感與宗教情懷。

齊家——明清以來人物畫中的家族生活與信仰

清中晚期 佚名 《婚慶圖軸》 絹本設色 大觀文化館藏

如展品《天官賜福圖軸》,所謂天官大帝是指負責掌管三界神靈和眾生的功過薄籍的“上元一品賜福天官”。民間認為天官大帝會在正月十五上元節下人間,裁定人間的善惡福禍,所以正月十五也是天官大帝賜福的日子。由於具有“賜福”的象徵,因此民間把天官稱作“福祿壽三星”中的“福”星;直至現在,仍有“天官賜福”的說法,也表現了人們對新年美好生活的期盼。

齊家——明清以來人物畫中的家族生活與信仰

《天官賜福圖軸》

明清以來,風俗人物和道釋神仙畫內容變得更加世俗與多樣化,增加了節慶、賜福、賀壽等不常見的題材,融入到社會生活的各個層面,反映了民眾的泛神信仰,以及對人生美好、家國興旺的祝福與情感寄託。

齊家——明清以來人物畫中的家族生活與信仰

清末民初 佚名 《金玉滿堂福祿壽圖軸》 紙本設色 大觀文化館藏

明清風俗人物和道釋神仙畫與時俱進,在傳承線描、敷色傳統技法的基礎上,更加突出觀賞性與地域特色,體現出濃郁的時代氣息。此次展覽精選了明清以來各式“風俗畫”“神仙圖”近20件。

齊家——明清以來人物畫中的家族生活與信仰

《關公像》

齊家——明清以來人物畫中的家族生活與信仰

齊家——明清以來人物畫中的家族生活與信仰

【展訊】

名稱:齊家——明清以來人物畫中的家族生活與信仰

時間:2020.1.15--6.15

地點:湖南省博物館

【湖南省博物館】

湖南省博物館將於2020年3月24日起恢復對外開放。疫情期間,博物館僅提供個人網絡實名制預約,每天限額2000人。觀眾需要提前三天,登陸湖南省博物館官網、官方APP、微信公眾號進行預約,預約成功後,憑預約短信、有效證件及健康碼入館參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