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果接连入选“年度十大”,深圳高校的科研实力又上台阶

读创/深圳商报记者 吴吉

3月20日,哈工大(深圳)徐科、宋清海课题组牵头完成的“可密集集成和任意路由的模分复用光子芯片”入选 “2019年度中国光学十大进展”;1月11日,由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19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南方科技大学张立源团队合作研究首次观测到三维量子霍尔效应这一事件赫然在列……近日,深圳高校的科研成果接连受到业界权威肯定,标志着深圳高校的科研实力再上一个台阶。

成果接连入选“年度十大”,深圳高校的科研实力又上台阶

三维量子霍尔效应

深圳高校频现“CNS大神”

《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和《细胞》(Cell)(合称“CNS”)是世界公认的三大顶级学术期刊,科研机构和高校都以每年的CNS论文数量作为评价其科研实力、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2019年,中国学者CNS在线共计发表了186篇文章。在日前公布的“2019年中国高校及科研机构CNS论文排行榜”上,深圳大学2019年发表了4篇CNS论文,位居第12;南科大则以3篇论文位居第14(均为第一作者)。深圳高校在CNS论文的发表方面呈现“井喷”之势,且“含金量”有所提升。

深圳高校2019年的“CNS之旅”,从年初就拉开了序幕。2019年1月11日,深圳大学二维材料光电科技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范滇元院士团队、项元江课题组在《科学》发表最新研究成果,通过非均匀的调制理想外尔超材料中元胞内部结构的几何参数,首次在光学系统中观测到手性零级朗道能级。6月,深大材料学院特聘教授饶峰以《捕捉液体中的结构转变》为题,在《科学》上发表论文。此后,饶峰教授又与合作伙伴在面向高精度神经元计算应用的相变存储材料与器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成果在8月22日由《科学》杂志发布。7月31日,深圳大学迎来了CNS领域的里程碑——该校生命与海洋科学学院在《自然》正刊以长文形式发表突破性研究成果。这是深圳大学首次作为第一完成单位、第一作者以及通讯作者在《自然》正刊上以长文形式发表研究性论文。

成果接连入选“年度十大”,深圳高校的科研实力又上台阶

南方科技大学张立源

南科大方面,张立源课题组的重要研究成果于5月9日发表在《自然》上,这一成果让困扰了科学界32年的难题迎刃而解,也入选了年底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梁永晔课题组与耶鲁大学化学系王海梁课题组合作在电催化还原二氧化碳的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2019年12月在《自然》杂志发表。同样登上《自然》的,还有该校化学系田瑞军团队的成果。田瑞军团队与其合作伙伴在发现以及治疗“癌症之王”胰腺癌方面有重大突破,有望为全球胰腺癌患者带去生命的曙光。

成果接连入选“年度十大”,深圳高校的科研实力又上台阶

哈工大(深圳)入选“2019年度中国光学十大进展”的成果——“可密集集成和任意路由的模分复用光子芯片”

此外,深圳高校在CNS系列子刊上也频现成果。哈工大(深圳)入选“2019年度中国光学十大进展”的成果,就于2019年7月以“可密集集成和任意路由的模分复用光子芯片”为题发表在《自然·通讯》上。

科研实力提升得到多维度证实

“CNS”论文数量是衡量高校科研水平的一个标尺,但不是唯一标准。

从论文数量上说,2019年,南科大共发表2463篇学术论文,除了《自然》外,像《物理评论快报》这样的高水平期刊上也出现了南科大团队的身影。而截至2019年12月3日,深圳大学的SCI论文收录3791篇,较2018年增长21%。

成果接连入选“年度十大”,深圳高校的科研实力又上台阶

“量变带来质变”。近年来,统计高水平论文发表信息的数据库的自然指数(Nature index)逐渐成为评价高校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数之一。自然指数依托于全球82种顶级期刊,统计各高校、科研院所(国家)在国际上最具影响力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数量,代表原始创新综合能力。2019年最新的自然指数排名,南科大在内地高校位居第22位,深大位居第37位,两所高校的全球排名均有较大幅度提升。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自然指数首次对办学时间不超过50年的年轻大学的高质量科研产出情况进行了排名。结果,在自然指数年轻大学50强中,南方科技大学位列第7位,而深圳大学则位居第13位。

另一个反映高校科研能力的指标,是入选“高被引科学家”的人数。入榜这份名单的科学家均发表了多篇高被引论文,其被引频次位于同学科前1%,彰显了他们在同行之中的重要学术影响力。2019年,深圳大学4位教授入选,分别是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的王熙照教授、计算机与软件学院的Victor C. M. Leung教授、微纳光电子学研究院的时玉萌教授、微纳光电子学研究院的张晗教授。其中,时玉萌和张晗两位教授已连续两年入选。而南科大方面,2016至2018年,梁永晔连续3年入选科睿唯安的“高被引科学家”和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在这个榜单上也有亮眼表现,理工学院张大鹏教授、生命与健康科学学院黄宪达教授入选,其中张大鹏教授已连续6年入选。

高水平平台为科研夯实基础

高水平论文,只是深圳高校科研这棵“大树”结出的“硕果”,而“根”是各高校积极建设的高水平科研平台。

2019年初,深圳市诺奖级实验室——南科大杰曼诺夫数学中心揭牌成立,将致力于推动中国数学基础理论以及数学与生命、信息、工程、金融等领域的交叉研究与应用发展,服务国家和地方的重大需求。在2019年“深圳人才日”聘任颁奖仪式上,图灵奖得主Joseph Sifakis依托南科大成立的斯发基斯可信自主系统研究院正式获得授牌。研究院是由Joseph Sifakis牵头组建的可信智能自主系统研究机构,将依托南科大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深圳市计算智能重点实验室,开展新一代人工智能前沿技术研究。

成果接连入选“年度十大”,深圳高校的科研实力又上台阶

港中大(深圳)的涂辉龙楼里“藏”着三个诺奖得主实验室

2019年7月,港中大(深圳)科比尔卡冷冻电子显微中心揭牌。这里的两台300千伏冷冻电镜的造价达到了1.4亿元人民币,配套的其他仪器价值总额超过4000万人民币。有了它们,港中大(深圳)科比尔卡创新药物开发研究院如虎添翼。研究院的科学家们可以利用冷冻电镜系统对激素、神经递质和药物靶点的受体结构进行研究,有望缩短新药开发的周期并提高开发的成功率。

深大2019年在高水平科研平台的建设上同样发力。3月26日,马歇尔生物医学工程实验室在深圳大学正式揭牌成立。通过这一重大科研平台,深圳大学将致力于建立生物、医药、工程等学科交叉融合的世界级科研平台,吸引和凝聚高端创新人才队伍,围绕消化疾病的临床需求开展重大基础研究。4月13日,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在深圳大学揭牌。这个总投入5亿元的研究院,目标是打造中国原创的基础软件品牌,建设中国的“贝尔实验室”。

成果接连入选“年度十大”,深圳高校的科研实力又上台阶

嘉宾参观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霍夫曼先进材料研究院

值得一提的是,2019年5月20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霍夫曼先进材料研究院揭牌。霍夫曼先进材料研究院是中国高职院校成立的首个诺贝尔奖科学家实验室,由美国康奈尔大学教授、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罗德·霍夫曼担任首席科学家兼荣誉院长,致力于研发新型功能材料,并重点开拓材料在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性能和应用。

一系列“大动作”的背后,是深圳高校潜心科研的决心和底气。而这些高水平平台带来的“后续效应”,将让深圳高校的科研未来可期、爆发可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