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網課河北一中學生跳樓自殺,是什麼原因?如何避免類似事件

3月3日,河北一小學生,上網課不認真,被媽媽批評了幾句,跳樓自殺。這個事情已經發生了將近一週的時間,程老師之前也撰文談過這個問題,有網友糾正這並非一名小學生,而是一名初中生,在此首先聲明下。

一、網課期間,老師們應該注意什麼

網課期間,老師很累、家長很累、孩子更累!

老師要忙著錄課、佈置作業,批改作業,還要應付網課錄製過程中間出現的各種問題,確實很辛苦;

對於家長而言,不僅要操心全家人的一日三餐,還要監督孩子上網課,給孩子檢查作業等,也很辛苦;

對於孩子而言,從早晨的八點到中午十二點,從下午兩點到五點都坐在電腦前聽課,從六點到晚上八點甚至更晚的時間都是在做作業。本身這個年齡的孩子就比較好動,因為疫情原因不得不在家滯留,已經很不適應了。又不得不整天坐在電腦聽網課,相對來講對於某些孩子來講,情緒會比較脆弱。

所以,在這個過程中,學校不應該僅僅關心教學進度,更應該關心孩子的心理成長。在教學環節中適當加入些心理課程,緩解孩子的壓力。

二、特殊時期,家長教育過程中需要注意方式方法

在這段時間,家長們確實很辛苦,每天除了日常家務之外,還要時刻盯防孩子,避免孩子在上網課的過程中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延誤學習。

而孩子們(尤其是一些玩心比較重的孩子)也會使用各種手段來逃避家長的檢查,戴上耳機,熟練地使用瀏覽器的老闆鍵隨時隱藏遊戲畫面或者直播畫面。

貓和老鼠的故事在各個家庭中不停地上演,很多家長對此也是很無奈,對孩子惡語相向甚至拳打腳踢,但這種方式真的能夠解決問題嗎?

其實作為家長,我們更應該做的是靜下心來,認真思考如下幾個問題:

我真的瞭解自己的孩子嗎?為什麼我們明明很愛他(她),但他(她)卻總是呈現給我們不想看到的那一面?我忙前忙後,都是為了他(她),為什麼他(她)反而把我當敵人?很多人把問題歸咎於網課,但實際上作為疫情期間不得以的教育——網課,本身並沒有什麼過錯。

其實,隨著疫情時間的繼續延長,學校復課時間的不確定性,加之有一部分家庭的父母還沒有復工(或者找到新的工作),出於對孩子學習的焦慮,對自己工作的焦慮以及對疫情風險的焦慮(雖然現在整個國家的防疫局面有了很明顯的好轉),一部分家長處於非常焦慮的狀態。

處於焦慮狀態的家長,在看到孩子並沒有按照老師或者自己的要求好好學習的時候,情緒就會莫名其妙地爆發。從心理學及情緒管理方面來講,這是一種很正常的反應,但對於一個家庭來講,這就是一些悲劇的根源。只是這種情緒或作用於自身(上海市民劉女士因為輔導孩子作業,一氣之下跳河輕生),或作用於孩子(石家莊一家長因孩子不認真聽網課,訓斥孩子,導致孩子一怒之下跳樓)。

那麼,家長該如何與孩子更好的相處呢?

1、停兩秒,心自在

當我們看到孩子並沒有按照我們的想法,或者沒有按照老師的要求去行動的時候,不要著急發火,動怒,而要努力克服自己的焦慮,靜下心來,觀察下孩子的狀態,是因為睏倦?還是因為什麼樣的原因。

找到原因後,進行相應的調整就好。畢竟當我們著急上頭的時候,很多決定都是錯誤的。

2、用孩子可以理解的方式去講話

很多時候,我們認為順理成章的事情,對孩子來講也許會比較困難。正如當年我孩子四年級上奧數的時候,有一道雞兔同籠的問題。我直接用二元一次方程很快就解了出來。

但當我給孩子講解的時候,孩子卻一臉懵逼地看著我,原來他壓根就不知道什麼叫做二元一次方程。

所以,從那以後,我在輔導孩子的過程中一定要先看看他們的例題解法,並且用他們可以理解的方式去解題,並且告訴他為什麼用這樣的步驟。

3、適當允許孩子“犯錯誤”

中國的教育體系和西方的教育理念有很大的不同,西方的教育理念更側重於“體驗”,而中國更側重於“傳授”。

作為父母的我們要明白:每個獨立個體的成長,不是來自於父母的說教,而大多數是來自於自己的精力、領悟,以及由此帶來的改變。“我們知道為什麼這樣做!但對於未經多少事的孩子而言”

有些錯誤,是必須要犯的。這是人生道路上必須繳納的學費。

風雨之後方見彩虹。只有經歷挫折,才會更加珍惜前方道路上的風景。

4、關心孩子,從勤於溝通開始

為什麼很多孩子不聽父母的話?其實根子還是在父母身上。

不關心孩子在想什麼,只是在喋喋不休地重複自己想說的話;當孩子在說自己遇到的困惑時候,沒有用同理心去感受孩子心裡的困惑和不安,而是一昧地橫加指責;在孩子面前,總擺出一副高高在上的家長派頭;要求孩子必須做到,但家長卻做不當。但當家長放下身段,認真和孩子交流而不是用命令或指責的語氣交流的時候,孩子就會開放心房,認真聆聽我們的意見。

三、結束語

非常時期,老師很累,家長很累,孩子更累。但凡事都有兩面性。

平時忙於工作的父母,沒有了頻繁的工作與應酬,停留在家中的時間多了;

平時忙於上課的孩子,現在雖然也在忙於上課,但畢竟在家中和父母共處的時間多了。

這個時候,正是加強親子關係的時候,正是促進家長和孩子之間交流的時候,讓孩子能夠更充分地瞭解父母,也讓父母能夠更清楚地瞭解孩子,但這有一個前提——雙方處在平等的地位。

放下身段,認真傾聽孩子的心聲,傾聽孩子內心真正的想法,給予理解、認同和支持,和孩子成為朋友,為孩子捧起書本,一家人共同學習,培養書香家庭,讓這次疫情成為親子關係更加融洽的契機。

堅持這樣做,我堅信風雨之後,一家人會更加親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