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农历三月三,你们那里有吃鸡蛋和面条的风俗吗?

食堂8点档


我是书香墨染文学,一转眼,俨然成为一位壮族老阿姨。

昨天三月三,是壮族很隆重的节日。今年受疫情的影响,广西各地政府和民间取消重大活动,禁止扎堆扫墓,禁止聚集举办活动,以安全为主,相对往年比较冷清。我们村本定于昨天举办庙会,搞歌圩(唱山歌),村两委的干部到各家宣传疫情的防控工作,歌圩只能作罢,聚餐也是不允许的。听老家的伯父说昨天收到了队长打包带来的美食,原来是乡亲们不放弃祭祀活动,只派了几个人参加祭祀,分发食物。有土猪肉,五色糯米,猪血肠,红鸡蛋等等,但没有吃面条的风俗。不同的民族和地方,农历三月三的风俗也会存在差异,这就得了解三月三的来源了。


三月三在我国算不上一个隆重的节日,在广西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节日,但也并不是壮族特有的节日,它是一个多民族的节日。 这一天是壮族祖先布洛陀的诞辰,起初是为了纪念布洛陀,沿袭至今,也成为壮族人民祭祀祖宗的日子,同时也融入了“刘三姐”民族元素,已成为壮族的情人节。此外,贵州侗族、海南黎族、湘西苗族,都以三月三作为自己的情人节。



早在春秋时期,农历三月初三,又称“上巳节”。《论语》有云:“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巳日多逢三月初三,魏晋以后,上巳节又定为三月三,后代沿袭。至唐代,上巳节逐渐淡化。


  

如今,壮族过三月三大多是赶歌圩(壮族民歌),青年男女们对歌、抛绣球,相传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另外,三月三这天,还蒸有五色糯米饭艾糍粑、粉蒸肉、黑糯米酒等特色食品。


很多民俗随着时间和人情的淡化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诚然,有些乡土陋习确实应该纠正,但能传达民间传统习俗的民族特色文化音符应被传承和发扬。待明年的三月春光明媚,春暖花开之时,欢迎各地的朋友走访广西,感受壮乡的风土人情,感受不一样的地域文化。

 

  

 


书香墨染文学


没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