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藏逐步开启:可燃冰

宝藏逐步开启:可燃冰

可燃冰,又名天然气水化合物,是存在于海底沉积物或冰原永久冻土里的,是由天然气和水在高压低温的条件下形成的结晶物质,它的样子和冰十分的相似,并且可燃冰燃烧后没有废气和废渣形成,还能产生极高的能量。

可燃冰是甲烷、乙烷等可燃性气体在高压、低温环境下形成的一种结晶状笼型化合物,其能量密度高、开采纯度高,1 立方米可燃冰可分解出 164 立方米甲烷气体,我国在南海成功开采出的可燃冰中甲烷含量可达到 99.5%,属于高效清洁的能源。

宝藏逐步开启:可燃冰

全球已知及推测的气水合物分布图

●——大洋(水中)沉积物中的气水合物;

■——大陆(水冻土)地区的气水合物;

◆——已发现气体水合物的地区

全球约有27%的陆地和30%的海底地区,具备形成天然气水合物的地质条件。如果按照现在估算的量来看,中国南海+冻土带发现的储量可供中国200+年,日本沿海供日本100+年。

可燃冰最大的优点对环境影响较小,能过充分燃烧最后只会变成水和二氧化碳,是一种清洁环保能源。可燃冰的热值和石油相当,是煤炭的两倍,清洁无污染。可燃冰将成为21世纪极具潜势的洁净新能源之一。

宝藏逐步开启:可燃冰

可燃冰试采成功

记者从自然资源部26日召开的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第二轮试采成果汇报视频会上获悉,自然资源部会同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联合广东省人民政府、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加快推进南海神狐海域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采先导试验区建设。中国地质调查局联合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北京大学等国内外70余家单位近千名业务骨干,经过两年多的集中攻关,2019年10月正式启动第二轮试采海上作业。试采团队克服了无先例可循、恶劣海况等困难,尤其是施工关键期正值新冠疫情防控最吃劲阶段,现场指挥部全面精准落实各项防控措施,保障正常生产作业,于2020年2月17日试采点火成功,持续至3月18日完成预定目标任务。

早在17年的时候我国就在南海进行了"探索性开采",还不到三年的时间里又传来捷报。就在中国制造的全球最大的海上作业平台蓝鲸钻井下,成功的进入到第二阶段试采并且已经圆满并且超额完成开采任务,此次开采地点位于南海神狐海域,通过勘测储量大概有680亿吨油当量。采掘深度在海底以下1250米左右的深度,试采阶段创造了"产气总量86.14万立方米,日均产气量2.87万立方米" 两项新的世界纪录,标志着我国已经成熟掌握了深海浅软地层水平钻采核心技术,目前成功"试验性试采"对我国可燃冰资源开采提供了成功的技术与施工经验,在产业化的进程中迈出实质性的一步,并且在技术上进入到全球的领先水平。

目前可燃冰还处于试采阶段,预计在用10年左右的时间,相应技术和设备进入成形阶段,争取在2030年后实现可燃冰的商业化开发。此次可燃冰试采成功短期内对于油气油服类公司的业绩影响有限,偏重于主题投资机会;长期来看,国内可燃冰开发布局处于初级阶段,但已在国际上取得一定领先地位,有利于促进相关技术研发的持续投入。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相信我国可燃冰这种清洁能源稳产指日可待,当下在可燃冰的勘察开及设备领域我国已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尤其是开采设备这空白领域内目前其它国家的竞争者还有一定的差距,在从长期商业化的角度来讲,还需要管网、可燃冰转换接收瓿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投入。在政策面上国家一直在推进油气改革方式落地,推进管道独立及引入社会资金进入管道这一领域,从加快可燃冰产业的发展,所以商业化的道路正在加紧进行。从长远来看商业化开发的前景广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