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吃苦,是对他最高级的保护”你认同这句话吗,为什么?

时光潋滟滴墨盛放1


本着对孩子认真负责的态度,这句话的准确解释应该分两个层面解读:


一、正向挫折对孩子有利:

让孩子吃苦,如果是让孩子在必经的经历中,经受磨练,也就是说给到孩子的苦是水到渠成,那么这样的苦将会对孩子的成长起到相当大的推动作用!


所谓正向的挫折,就好像孩子在刚刚学会走路之际,当孩子颤颤巍巍的举着双手,慢慢的挪动脚步向你走来,这是孩子在尝试迈出人生的第一步,也是他能顺利行走的第一步,这个时候孩子一定是会经历内心的挣扎、纠结甚至是恐惧,那这样的苦就值得放手让孩子自己去体验体会,因为只有放手,孩子才能通过自我的努力克服障碍,获得更高层次的成长!


不光是学走路,在孩子成长的过程在,他注定会经历很多挫折,但是这些挫折又是他今后能够把握人生必备的,比如:

1、从幼儿园进入小学:

孩子要开始学会生活上的自理,要开始逐步建构起积极学习的能力,要开始学会尝试跟不同的人打交道;

2、从小学进入初中:

孩子要开始经历竞争中的挫败,要能学会在挫败当中重新崛起;

3、面对高考:

要有胜不骄败不馁的心态,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尽头与学习态度!


等等所有这些苦都是孩子必须自己去经历的正向挫折,所有这些挫折,一旦孩子经历了,且成功克服了,那么未来孩子的发展定会一帆风顺!

二、过度挫折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过度的、人为设置的、超出了孩子年龄阶段和承受范围的挫折对孩子的发展极为不利!


这些年媒体上接连曝光的未成年人伤害或自残案件,无一不是在给我们提出警醒:

仅仅是2018年3到4月份,报道的学生自杀案例就有十几例之多:

2018年3月19日,芦溪县某中学高三学生跳楼身亡;2018年3月28日,湖北省某中学16岁学生跳楼身亡;2018年3月29日,山西某学校初二学生坠楼身亡;2018年3月31日,常州某中学16岁学生跳楼身亡;2018年4月2日,山东某小学13岁学生跳楼身亡2018年4月3日,江油市一名高三学生跳楼2018年4月12日,定州某中学高一学生发生学生坠楼2018年4月19日,溧阳市某初中一名14岁男生跳楼身亡2018年4月26日,南京市某小学五年级学生跳楼身亡2018年4月25日,吉林长春第103中学两名女学生坠楼身亡。

归纳中小学生自杀的主要原因,大致可以分为:家庭矛盾(72例,33%)、学业压力(55例,26%)、师生矛盾(35例,16%)、心理问题(21例,10%)、情感纠纷(11例,5%)、校园欺凌(9例,4%),其他问题(12例,6%)。


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家庭、学校、学业、心理方面的压力占到了其中绝大部分的比例,也就是说我们的孩子压力过大,有些超负荷了!看看现在的孩子还有哪个没有上过辅导班,有多少中小学生能在晚上九点前上床睡觉,又有多少孩子周末假期能够自主决定,自由选择和支配自己的时间呢?太少太少了,多数的孩子每天都是生活在重重压力之下,喘不过气来!


这些所谓的挫折,都是家长、老师、社会人为给孩子创造出来的,很多是超出了孩子心理承受范围的,也许有人会说为什么别人不自杀,偏偏是他自杀呢?这就好比因为道路安全设施不健全,某人遭遇车祸我们说他倒霉是一个道理,真的是他倒霉吗,不是,根源在于交通设施不健全;同样是那个孩子自身有问题吗?不是,是我们的教育大环境有问题,这值得所有人反思!

总而言之,爱要有度,严要有度,压力更要适度,适当的压力会激起孩子的上进心与进取心,对孩子的成长是好事,但是如果不考虑孩子彼此间的差异,一味的施加压力,不顾及孩子内心里所思所想,那么超出了孩子承受范围的压力,必将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葛老师教育新智汇


让孩子多吃点苦,对他有好处。俗话说得好,剑不磨不锋利,人不磨不成器。要告诉孩子,懂得吃苦是一种精神。具有了吃苦精神,长大后才能对抗挫折,克服所有的困难,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成就,而不会成为社会和别人的牺牲品。吃苦就是对他最好的教育,让孩子吃一次苦胜过你对他1万次教育。有一个故事说一个小孩不愿去上学,后来他爸爸就带他去地里干活,6月的太阳很大,晒的它汗流浃背。没过几天他就自己提出要去上学了,而且上学很认真很刻苦。


刘达明ldm


我虽认同这个观点,但不能盲目应用。

让孩子吃苦,是在生活中顺应环境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是刻意给孩子营造吃苦的环境。

每一个孩子都有独立的人格,孩子也不是家长的附属品,在任何一段关系中,尊重都尤为重要。刻意的吃苦环境是对孩子的伤害,不是保护,让孩子感受到的还有负面的心理压力,久而久之会造成孩子不能自主解决的心理疾病。在这里,家长的认知和思路就是孩子成长的关键。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应该起引导作用,而不是处处拥有决策权。在孩子遇到问题的时候,引导孩子解决问题,哪怕孩子会错,也尽可能不帮助他做决定,错了让孩子接受结果,让他体会。对了给孩子鼓励,让孩子享受自主解决问题的过程。久而久之,这个在路上的孩子会在不断地踉跄摔跤中,学会跨过一个又一个坑洼的方法,从而长成一个不需要家长注视和怀抱的大人。所以说,真正的保护并不是一味的给予和帮助,而是适当的放手。让孩子在生活中不断体会,孩子就会学会感悟,学会了感悟就会逐渐形成自主思考的能力,有了自主思考能力就会有解决问题的能力。避免成为一直长不大,遇到事情先找爸爸妈妈的小宝贝。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也是对孩子真正的也是最高级的保护。





竹秋有廿


在风雨中砺练,进行吃苦教育,这是对孩子的爱。因为社会是复杂多变的,一个成长中一帆风顺的孩子,踏上社会稍微有一点点磋折就受不了,一蹶不振,萎靡颓废,那就是害了这个孩子。只有在大风大浪中砺练的到了社会才能遇事不慌,从容不迫,才能做好事情,成为人生的赢家。


大海与泰山


非常认同这句话!

孩子在每个父母的心里,就是自己的全部,就是自己的天!我们常听的一句话“儿行千里母担忧”,孩子出门,或远或近,做父母的都会担心他们的安全和衣食住行,唯恐他们在外面受什么委屈!对孩子的爱永远是这个世界上最最真诚的!记得听过这么一个故事:一个小伙子感觉父母对自己管教太严,感觉不到父母的爱,他就去山上找圣人,圣人对他说,我帮你找,你下山吧,去敲100家的门,开门以后,你看一下开门人的脚,如果有一个光脚给你开门的人,他就是最爱你的人!这个人感觉挺有趣,就去山下一家一家地敲门,第一家是个商人,听到敲门声慢慢地下床把门打开了,这个人看了一下商人的脚穿着鞋子,很失望,就换了第二家,这家是个秀才,听到敲门声问候了一下,穿上鞋也把门打开了,小伙子只好去敲第三家、第四家的门,都是穿鞋子的,又敲了几十家,还是没有光脚的,小伙子很失落,天黑了只能回家!很无奈地敲了一下自己家的门,父母问了一句,小伙子有气无力地回答了一下,结果门很快就打开了,小伙子无意间看到了一双光脚,原来是自己父母的,小伙子顿时想起了圣人的话,泪流满面……

父母对孩子的爱永远是永恒的,是无可替代的,可孩子对父母的爱又是什么情况呢?“母行万里儿不愁”就是最真实的写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那是因为你没有让自己的孩子去吃苦,没有让他们体会到父母对孩子的那片真心,因为他们认为父母爱他们是理所当然的,是顺理成章的,所以父母为了爱他们所受的累、所吃的苦对他们来说是没有什么概念的!不让他们去经历挣钱的苦、离别的痛,他们永远是没有感觉的!所以想让自己的孩子成器,想让他们思念远方的你,就大胆地开启你的高级保护:让他们吃苦!

让孩子吃什么苦?第一,读书的苦,让他们感受十年寒窗的不易,懂得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道理!第二,失败的苦,让他们感受挫折未必就是一件坏事,端正态度才是最重要的!第三,生活的苦,感受挣钱的不易,理解父母的辛苦和对他们的那份期望!





神奇小帮手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孩子能吃苦比不吃苦的人能独立,自主些,进入社会适应能力比较强,不会畏惧艰难困苦。从小给孩子培养独立能力,虽然比娇生惯养的孩子辛苦,但也确实对孩子起到了保护作用,长大了ta自己能自保,用不着父母保护。


吴安秀13


你好,我觉得在现今这个时代,独生子女从小到大一直有全家人的宠爱包围下长大,是应该让他们适当的吃点苦。像老人说的吃了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虽然有点老调但应让孩子明白在现实生活中一定会有挫折有不顺,小时的吃苦会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再经历不如意后会坦然面对,心里承受能力也会很强。


北方的雁子


对这话说的好,慈母多败儿。当父母的你保护了她一时保护不了她一辈子,她的人生必须自己走下去。鸡蛋从里面打破才是小鸡,从外面打破那还是鸡蛋。如果孩子不吃苦就像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外面风吹雨打。孩子在该吃苦的年纪一定让她吃苦。咱们当父母的在世上给她留不下万贯家财,只能在有生之年让她长本事,将来才不会被社会淘汰。


营口李大姐


认同。孩子的成长就要有甘有苦,要让孩子知道富裕的生活来源于艰苦奋斗和勤奋努力才会得来的,



4943335022016


很赞同这个观点。

对孩子适当的,有目的的引导,让他们去吃一点苦,尝试一下生活的艰辛和不易,会对他们的思想产生一定的影像,关键在于正确的引导,不要让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其实说的就是,穷人家的孩子从小吃过很多苦,逐渐锻炼,养成了坚韧、努力、拼搏的良好心态,懂得了更多的人生感悟。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很多家长舍不得孩子吃苦,但是如果有一天,孩子遇到了压力、打击,无法承受时,他可能会极端。如果有意识的从小引导孩子吃一点苦,可以培养孩子的抗压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