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打了孩子,心情很沮喪,到底該怎麼教育孩子呢?

風自江南來


8歲女孩,從小帶到大,沒有當過一天留守兒童,平時要啥給啥,現在每天大吵大鬧,不講衛生,沒有禮貌,窩裡橫,窩外慫,沒有自信,昨晚又作,被我痛打一頓,我都不知道怎麼會把她教育成這樣,我該怎麼辦?以後天天打嗎? (還有個弟弟快2歲,但是很乖巧)


您的這個問題是家庭教育當中的一種常態,很多家長都為此頭疼,內疚。可以把您的問題分為幾塊。

第一你想了解孩子為什麼會這樣。

第二你想知道以後如何教育孩子讓孩子養成良好行為習慣。

第三你想改變你的教育模式。

先說說孩子一堆壞毛病如何養成的

1、孩子要啥給啥,說明你很溺愛孩子,特別是有了二寶弟弟之後,你覺得弟弟分享了姐姐的愛,所以會覺得虧欠了姐姐,會想盡一切辦法補償孩子。但是很多家長都會發現這樣一個問題,越是補償大孩子,大孩子不會變的聽話懂事,反而會用父母的內疚來更加變本加厲提出更高的要求,直到把父母搞崩潰為止。

為什麼會這樣呢?因為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內疚,孩子還會覺得這件事就是父母把自己搞成現在這個樣子的。

2、孩子為啥會大吵大鬧呢?

孩子有情緒壓抑很久了,家長沒有傾聽過孩子,家長只滿足孩子的物質需求,沒有滿足孩子的精神需求,孩子的精神需求有被理解、被認同、被關注,這些家長都看不見,不和家長聊天,只有通過大喊大叫才能讓父母看見,所以寧可被打,也還是喊叫來獲得父母的關注和愛。

3、孩子不講衛生

這個原因有二:一是這個從來不讓孩子做家務,家長沒有告訴過孩子什麼樣是好的衛生,或者家長告訴他的他聽不懂。二是故意而為,因為這樣家長才會看見,才會關注她,寧可被罵也好過被忽略,家長可以想一想是不是在婚姻中,女生要故意給臉色給男生看,男生才會哄呢。孩子也一樣。

4、沒有禮貌、窩裡橫

這個是家長沒有告訴孩子見面如何與別人打招呼,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就吼叫的方式,與孩子溝通也是吼叫的方式溝通,孩子就學會了。

窩裡橫:孩子會對相對安全的人發脾氣

舉例:家裡媽媽打孩子,爸爸不打孩子,孩子就敢對爸爸發脾氣。

大孩也會對二孩發脾氣甚至打二孩,同樣道理打二孩比較安全

5、孩子沒有自信

1、這說明孩子有比較嚴厲的父母,經常批評孩子。經常說孩子這裡不好,哪裡不好。

2、父母的比較,經常說誰誰家孩子好,或者是你看看你弟弟如何如何

3、父母對孩子進行羞辱、諷刺。

以上三點是孩子不自信的原因,核心原因就是父母不接納孩子現在的表現。

以上這些問題是父母矛盾和不會愛造成的,比如父母一方面無條件的滿足孩子各種需求,一方面又會討厭這個孩子,覺得這個孩子不懂事。又愛又恨,這個厭煩壓抑久了,就會爆發,變成下一次暴揍一頓,然後又內疚自責了。

第二 如何讓孩子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呢?

父母要學會教育孩子,會與孩子溝通,所有人都聽說過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父母經常用語言的飛刀傷害孩子的內心,對孩子造成心理陰影。

如何會愛會溝通呢?第一要區分,什麼是行為,什麼是標籤,行為就是可以用相機拍下來的,用錄音筆錄制下來的。標籤是家長對這個事情做出的判斷舉例:不講衛生,沒有禮貌,窩裡橫、不愛學習,磨蹭都是標籤。

各位家長記住凡是用標籤溝通一定會是失敗的溝通。舉一個例子:早上送孩子上學,孩子行動很慢,家長就著急了

家長說:你怎麼這麼磨蹭,天天遲到。都煩死了

孩子說:誰天天遲到了,我昨天不就沒有遲到麼?

家長就生氣了,一場大戰一觸即發,如果換一個方式呢?

家長說:寶貝你這個星期已經遲到三次了,媽媽很很擔心你今天還會遲到。這個就是會溝通的一個表現,同樣一件事,一句話可以讓孩子高興,一句話也可以引發一場戰爭。具體如何溝通可以私信我,不是一句話兩句話就可以解釋清楚的。

第三 父母如何改變呢?

很簡單父母要學習如何做父母,設定一個成長計劃,生活中很多父母本身都是沒有學習如何做父母的,教育孩子的方式也是從父母那裡學來的。

父母需要學習的內容最核心的就是溝通


如果您有在育兒方面的問題,可以私信我,一起學習成長。


家庭教育顧問啟華


育兒時的無力感,我想每個母親都逃不掉!所以非常理解你的感受。

但是看到你最後的問題:我該怎麼辦?以後天天打嗎?

看的我有些吃驚。打可以成為解決問題的方案嗎?答案絕對是NO!

所以我這篇文章來勸這位母親自我成長的。


  • 先講一個小故事

有一位年輕的媽媽請教沉寂法師:“我的小孩不聽話也不愛學習,怎麼辦?”
法師反問:“你複印過文件嗎?如果複印件上有錯字,是改複印件還是原件?

這個小故事的道理淺顯易懂,我想說的第一個問題就是:孩子的問題,家長先從自己身上找原因。

孩子要什麼給什麼,是不是過分溺愛了呢?有些事情不可以就是不可以,孩子有了邊界感,才會更有規則感。

大吵大鬧,不講衛生,沒有禮貌這些習慣的養成,又是為什麼呢?家長有沒有以身作則?有沒有和孩子關於這些,做有效的約定?

窩裡橫,窩外慫,沒有自信,又是典型的過分寵溺的結果:孩子不知道外邊的人會不會像家裡人一樣寵溺她,所以就會在家裡橫,在外邊膽小缺乏自信。

所以,這位媽媽,我知道帶著兩個孩子不容易,但是,問題真的是在你自己的身上。


  • 確定教育的目的地

這位媽媽,我的建議是你先拿出兩張大白紙,一張寫上你期望孩子是什麼樣子的,一張寫上孩子目前的問題。

然後每次孩子給你挑戰的時候,你對照著自己的處理方式,覺得是把孩子推向更多問題的那一邊了,還是你的處理方式會讓孩子變得更好?

你的期望就是你教育的導航,遇到問題,先處理自己的情緒,然後想一想怎麼做才能讓孩子朝著期望的方向發展。

不先處理自己的情緒,直接暴力處理事情,只會把親子關係一步步的推的更遠。


  • 讀懂孩子背後的需求

在正面管教裡有這樣的兩句話:

  1. 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歸屬感和價值感。
  2. 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失去了信心的孩子。

孩子種種讓你抓狂的行為中,你需要讀懂孩子背後的聲音:是想要媽媽的關注嗎?是覺得媽媽管的太多,想要一點自己的權利嗎?是對媽媽的回應失望了,做出的報復行為嗎?還是已經徹底傷心,自暴自棄的行為?

兒童行為背後的錯誤目的,是你需要看到的。而不是處理任何問題,只針對錯誤行為。

總結:家長改變1%,孩子就會成長剩下99% 。

你就是一切問題的根源,如果你能夠學習更好的育兒方法,孩子真的是非常幸福的。

希望你能通過不斷的學習,在孩子教育問題上,一路升級打怪。


微光家庭教育


題主,看了你的描述,孩子“窩裡橫,窩外慫”,這是把孩子管的太細,護的太嚴的表現。

孩子八歲,從小帶到大,沒讓孩子當過一天留守兒童。說明你很負責任,盡心盡力帶孩子。孩子要啥給啥,我覺得這就不對了,太縱孩子了。現在大吵大鬧,沒有禮貌,你想想,孩子是原來就這樣,還是家裡有了二寶,孩子變成這樣。

如果原來就這樣,那就是你沒注意孩子習慣的養成教育;如果是家裡有了二寶,你的一些精力或者大半精力用在了二寶身上,可能是孩子覺得自己被忽視了,想通過這種方式引起你的重視。要根據情況去做。

孩子八歲,還來得及。陪伴孩子教育孩子,是一個大工程也是一個細工程,不要急躁,一項一項解決問題。

孩子不講衛生。這就要求家長先要把家裡,以及自身的衛生搞好。孩子處在乾淨整潔的環境中,要求她做好個人衛生,她是會輕易答應的。

可以給二寶獨立固定的活動空間,家裡其餘地方也不至於太亂,孩子活動地方固定,也好收拾。

孩子在衛生方面做得不夠好的地方,應及時提醒,及時提要求,幫孩子改正,讓孩子知道要達到的要求。

孩子窩裡橫,窩外慫。這是家長把孩子管的太細,護的太嚴了。孩子的事大包大攬,孩子的要求全部滿足。孩子在家長跟前,不用操任何心,幹任何事,只是提要求,一旦不能滿足,就鬧。在外面,由於沒有自己有主意的處理過事情,遇到問題不能很好處理,或者說不會處理,只能慫了。

家長要學會拒絕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不管是吃的,玩的,用的或者學習方面,孩子的要求一旦過分,家長不能縱容。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注意培養孩子好的習慣。

孩子大吵大鬧,做。這個家長要分析清楚原因,孩子是在什麼時候出現這種情況的。一直這樣的話,就要及時改正了。孩子不講理的時候,不要過多和她計較,等她平靜下來,給她說清她的錯誤在哪。她改正錯誤了,家長會怎樣對待她,不改正,家長不會答應她的任何要求。

家裡有了二寶之後孩子這樣的話,家長要讓孩子知道,家裡多了一個愛她的人。不能讓孩子覺得家裡有了二寶,父母不愛她了,讓孩子有不健康的情緒,甚至對二寶有不好的舉動。

還有,家長不能遷怒。想想題主現在的情況,大寶八歲,在上學,按點起床,按點吃飯,督促學習,輔導作業;二寶不到兩歲,正是纏人的時候,每天還有不少的家務。應該比較忙,有時有情緒也在所難免。要注意剋制,學會轉移情緒,不能遷怒到孩子身上。就像現在,打過又後悔,自己難過,孩子又受到傷害。孩子越打越皮,越打越淘。弄得不好,孩子學會撒謊就更不好了。

可以讓孩子幹一些她能幹的事情,比如學習結束,收拾學習用具;自己收拾自己的書包;自己整理自己的小房間等,讓孩子有事情去做。

可以看一些教育類的書籍。比較系統的學習學習管理孩子的理論理念,能結合孩子的特點,年齡,有長期的,科學的,有效的管理孩子的方法。

結語:打孩子的方法不可取,這是讓孩子往家長對立面走的舉動,要慎用。

我是心月聊教育,一線教師。關注我,一起聊教育,共同關注孩子的成長


心月聊教育


不必沮喪的幾條理由:

1.天下就沒有完美的父母。

2.動了一兩次手打娃,不過是打破了你以為的好的教育的界限。那個限定是錯的。

3.你讓孩子見識了什麼叫做忍無可忍。

4.你給孩子脆弱的心靈加了一根彈簧,更有韌勁。以後有人對他大吼大叫,他不至於嚇得不知所措,屁滾尿流或者尋死覓活。

接著給你幾點建議,鞏固一下你出手後的成果:

1.千萬不要毫無節制的給孩子“補償”,它將粉碎你出手的一切正能量成果。

2.和孩子溝通,問他:你知道爸爸(媽媽)為什麼生氣嗎?他也許不知道,你就跟他好好講講。並講出你對他的擔憂。

3.相信你出手一定是想制止娃的不良行為,告訴娃你會堅持你的看法,督促他改掉不良行為。

4.發現娃再犯,告訴自己:住手!打人也會上癮的。不能給孩子做不良示範。用眼神用嚴肅的大嗓門“滅”他!掌握好不常出手的度。

5.溫馨提示:惡事萌芽期,能用言語不動手,該出手時就出手。不打頭不擰耳,不扇耳光不撒氣,手腿胳膊和屁股,商量懲罰選一處。等到小惡變大惡,再打也就沒用了。


情趣帶班


從你描述的情況,可以看出來,孩子八歲了,這些年應該沒有受過一點苦,一點罪,一點委屈,可以說說完全被寵大的。每天大吵大鬧,不講衛生,沒有禮貌,窩裡橫,窩外慫,沒有自信,這些問題,正是由於這樣才造成的。

家裡的孩子出現“窩裡橫”的情況,會讓家長十分的頭疼。但是靜下心來想一想,分析一下產生的原因,解決起來並不是什麼難事。

我們看下什麼樣的家庭最可能養育出“窩裡橫”的孩子呢?

第一,大家可以觀察一下週圍的朋友同事,也可以審視一下自己和配偶平時的行為態度,就會發現,“窩裡橫”的孩子,他們的父母也是“兩面派”。出了門,他們在鄰里之間,和朋友相處都非常融洽,溫文爾雅。一旦回到家裡,關上門,夫妻不和,天天爭吵,大呼小叫,和平時他們在外面的情況截然不同。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情緒管理和社交訓練的學校,試想一下,孩子從小到大在這個環境中,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就學會加裝的這些行為,在外收斂情緒,在家放肆無忌,自然就養成了“窩裡橫”的習慣。

第二,家裡有老人,無條件寵愛孩子。他們喜歡滿足孩子的一切需求,孩子為天,宇宙中心,說一不二。老人看不得孩子哭,孩子發脾氣。所以養成了孩子們一旦達不成目的就哭鬧的習慣。平時在家裡什麼也不做,老人們都代替包辦,久而久之,孩子覺得這一切都是天經地義,失去了對老人的尊重,同時還把只會家裡人幹這幹那當成了應該的事情。

第三,大人太忙碌,帶領孩子外出的機會太少。孩子的社交少,經常待在家裡。在家裡面所有人都照顧他,保護他,寵愛他,自然到了陌生的環境裡就無所適從。有時候在院子裡就會觀察到,一群孩子打成一片,玩的不亦樂乎,遠遠站著的孩子既不敢和小朋友們打招呼,也不幹加入進去玩。但是孩子們都有一種潛意識,要引起別人的注意。畏懼和陌生人說話,只好對家裡人,熟悉的人大聲呼和,形成“窩裡橫”的表現。

那麼對待這樣的孩子我們到底應該怎麼辦呢?

根據以上的幾種形成原因,我們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入手去改變孩子的生活習慣:

首先,家長做好表率,在家裡面也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也要相敬如賓,給孩子起個好的榜樣。一定要記住,父母是孩子最好的鏡子,你的一言一行都會在孩子身上得到反映。耳濡目染,長期浸透的效果驚人。這也是家庭環境是孩子成長最重要因素的原因。如果自己都做不到有禮貌,改不了大呼小叫的毛病,如何要去孩子呢。

然後,注意對孩子的寵愛有度,不能以愛之名處處寬容孩子的錯誤。當發現孩子犯錯時,要及時的制止,要明確告訴孩子這樣是不對的,這種方式不被允許。態度要嚴肅,嚴厲,但不是大發雷霆。要讓孩子覺得足夠的重視,問題嚴重,是堅決不允許的。當再次犯同樣的錯誤的時候,可以進行適當的懲罰,比如在一個安靜的角落裡罰站反思,或者其他的負激勵。儘量不要在孩子情緒激動的時候說教,這樣做往往會適得其反,激化矛盾。

最後,多鼓勵孩子走出家門,開展自己的社交圈子。每個人都要有朋友,學會如何和朋友相處,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成長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孩子自己很快就會學會主動打招呼,主動參與遊戲,甚至成為主導者。家長更多的做法就是在一邊遠遠的看著,儘量不要參與其中,不要讓孩子感到父母的存在,讓孩子自主地恢復與人交往的能力和自信心。相信你的孩子能做的比你想象的好。


樹媽說兒童教育心理


首先,請收拾好心呢,讓我們一塊學習和思考,如何與孩子相處。您這個案例很典型。也很值得我們學習和研究。孩子這樣的行為和心理,可能有以下原因:

1. 現在每天大吵大鬧,不講衛生,沒有禮貌

---這種現像可能是小朋友的習慣沒有養成。小時候,對是非和好壞的分界線沒有很好認定清楚。建議多關注習慣養成文章,進一步學習並培養孩子。或是用較好的APP做好行為糾正和習慣養成。

2. 從小帶到大,沒有當過一天留守兒童,平時要啥給啥,

---平時要啥給啥,這可能養成了孩子的壞習慣,可能存在溺愛。同時,不讓孩子成為留守兒童是每個父母應盡的責任。

3. 沒有禮貌,窩裡橫,窩外慫,沒有自信,

---這有兩種情況,一是小朋友與外界接觸少,有點怯場。這種情況建議多帶孩子出門,多參加社會活動。二是孩子在爭奪關注權,有逆反心理。你越是不讓他做,他偏是要做。以獲得你更多的關注。這種情況,多進行心理疏導,用愛來教育,讓孩子感受到關心,感受到愛。

4.還有個弟弟快2歲,但是很乖巧

---每個孩子都是一個天使。都有各自的個性和性格,對不同孩子採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另外,小弟弟的出現,是否會讓姐姐感到有壓力,感受不到父母的愛,心理發生了變化?這是父母該多關注的。

孩子的教育是個長期的過程,讓我們一起學習進步,給孩子一個美好的未來。


家庭教育導師


家庭教育不能只看表面。其實你的家庭很典型,我分析一下你的描述。

家庭教育方式:

1. 平時要啥給啥。

2. 痛打一頓。

孩子的表現:

1. 大吵大鬧

2. 沒有禮貌

3. 窩裡橫,窩外慫

4. 沒有自信

家庭背景:

1.有個兩歲弟弟,很乖巧。


老大出現上述表現的分析:

1. 求關注。弟弟兩歲,那就是在六歲左右的時候,弟弟就在媽媽肚子裡了,現在弟弟很乖巧,看媽媽這個描述,很有感情偏向在裡面,老大當然心有不甘,想要媽媽更多的關注和愛。

2. 女孩已經8歲了,不建議打的。(6歲以下,打一頓也無妨)現在8歲的孩子是很有想法的,不像以前,孩子形成現在的原因不是當下的一件事情。對於多孩家庭,老大是特別應該關注的那一個,畢竟對於小的,他一出生就是這樣的家庭結構,小的會察言觀色獲得爸爸媽媽老人的關愛。老大卻是心裡委屈,是多了一個人來分享原本全是自己的愛。

3. 尤其在您的家庭中,你提到,以前要啥給啥,請問現在也是嗎?多半不是了,孩子自然心裡不平。

4. 孩子沒有學會如何應對家裡多了一個弟弟的情況,當然只能通過大吵大鬧來獲取自己想要的。

5. 8歲的孩子應該是二年級了吧,不知道學習怎麼樣。“二年級現象”不知道您有沒有聽過,就是說,一年級的時候課業比較簡單,很多孩子幼兒園去見多多少少學了一些,應付起來容易,二年級孩子的思維發展開始由具體到抽象,學習壓力也變大,孩子是否能夠從容應對?

6. 不知道是不是在疫情期間發生的情況,這段時間孩子一直在家裡,父母每天應對孩子的調皮搗蛋自身情緒也很不穩定,也會影響到孩子。


以上是你的描述的簡單回應,我再說說該怎麼辦。

1. 召開家庭會議。雖然你未提及孩子爸爸和老人家,我相信家裡肯定還有其他人,也不止你一個人為此苦惱。家庭會議可以幫助大家把目前遇到的問題大家都說出來,一起頭腦風暴想解決問題的方式。這是一個非常專業的操作,正面管教的書中有具體的操作,建議你看看,或者私信我。

2. 與孩子單獨溝通。溝通不是說教,而是能夠接納孩子目前出現的問題,和孩子站在同一戰線解決問題。接納很重要,不要總是端著家長的架子,讓孩子聽你的指揮。

3. 讓爸爸參與到家庭教育中。爸爸對孩子品格的塑造非常重要,尤其是女孩子性格中理智剛性的部分,一定是爸爸的作用。

4. 單獨分配時間陪伴老大。就是陪她玩,不是陪著做作業,全身心的投入到孩子的遊戲中,選擇互動性強的運動或者遊戲,如果不知道有什麼可玩的,可以私信我。

5. 孩子的社交情況你沒有提到,幫助孩子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能讓孩子得到更多的支持。

還有很多方法,不是幾句話就能說完的,希望做父母的可以認真思考,自己希望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現在的教育幫助能夠導致他成為什麼樣的人,中間要怎麼辦。


李老師兒童教育


經常對孩子吼叫,不僅沒有效果,反而會加重孩子的逆反心理,甚至會在孩子幼小的心靈裡造成陰影和傷害,長期下去,會使孩子產生自卑和厭世心理,而且會和孩子造成很深的隔閡,很難消除彌補。其實,主要還是家長缺乏耐心和方式方法,孩子的理解能力和接受能力和大人不一樣,要知道理解和接受一些新知識是需要一個過程的,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好的,或許,你小時候還不如她呢。所以,一定要有耐心和愛心,還要講究方式方法!願你能成為一個合格的好家長![心]





唯美圖文正能量


教育孩子,不要採取過激的方式,要以身作則,大人的意見要統一。對於同一件事,家長的看法要爭取一致,態度也要統一。

怎樣教育孩子的方法

父母怎樣教育孩子為人處事呢?怎樣擔當成功父母角色,家教理念:不僅僅要做孩子合格的引導者,我們還要尊重孩子的“狡辯”、分析並尊重孩子的反饋、針對孩子的反饋,對其進行有目的的教育,另外注意家庭教育不能前後矛盾。

方法一:尊重孩子的“狡辯”-----反饋效應

每當家長指出孩子的錯誤時,孩子總會找出很多個理由來證明自己的清白。這時,家長一般都會氣憤地稱孩子的這種行為為“狡辯”,其實,這並不是狡辯,而是孩子對家長教育的一種反饋。

教育是雙向的,家長不僅要教,還要接受孩子的反饋,教育才能達到最完美的效果。然而又很多家長卻意識不到這一點,他們只管自己“教”,一點都不在意孩子反饋回來的信息,這樣的教育往往達不到家長想要的目的。

方法二:分析並尊重孩子的反饋

當孩子對我們的教育作出反饋時,我們首先要對孩子的這種反饋作出分析,當然,這種分析不僅僅是針對孩子的語言進行分析,還要連同孩子的動作及神情進行分析。但是值得家長們注意的是,不管是孩子的反饋是不是“狡辯”,都務必要尊重孩子的反饋。在上面的教育案例中,當孩子說出“我們班小朋友搜這樣說”的理由時,那位媽媽沒有對孩子的反饋進行分析,就對孩子大吼,這是不是不尊重孩子反饋的一種表現。所以,這位媽媽也並知道孩子反饋的真正還以——並不認為“你真蠢”是髒話。可以想象,家長誤解孩子的反饋,並對孩子的反饋進行壓制,長久如此,孩子就再也不會對媽媽的教育進行積極反饋了。沒有孩子的配合,家長勢必將更沒有辦法對孩子進行教育。

方法三:針對孩子反饋出的問題,對其進行有目的的教育

當家長分析出孩子反饋出的問題時,就可以針對孩子的反饋進行有目的的教育。例如,如果孩子反饋出的問題時他不知道將禮貌的重要性,家長就再也不會,就可以通過實例,道理來講述講禮貌的重要性,引導孩子做一個講禮貌的好孩子;如果孩子反饋出的問題是他不想知道承擔最近錯誤言行所造成的責任,家長就要鼓勵孩子做一個知錯就改,敢作敢為的人。

總之,不管孩子對家長的教育作出任何反饋,尊重和認真分析孩子的反饋,都是達到教育目的的首要前提。

方法四:家庭教育不能前後矛盾——手錶定理

心理學家做過這樣一個實驗:給一個人一塊手錶,當別人問這個人時間時,這個人能夠快速而且自信地說出時間;然而,當給這個人兩塊不同的手錶時,這個看錶的人反而不能很快地說出時間了。因為兩隻手表並不能告訴一個人更準確的時間,反而會讓看錶的人失去對準確時間的信心。心理學家把這種現象稱為“手錶現象”,並由此而引伸出了一個結論:在做事情時,只能有一個指導原則或價值取向。後來,人們把這個結論稱為“手錶定理”。

怎樣教育孩子學習

小孩子耐性差,馬虎是很多見的,我們不僅僅是幫助他們解決一道功課的問題,關鍵是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習慣,這樣才不至於把家長當成自己的柺棍兒。學習的終究目的不僅僅是解出一道問題,而是培養孩子獨立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過分的批評會給孩子造成過度的內疚和羞愧,而不批評又會使他沒有責任感,無法達到讓他改正錯誤的願望,所以,有的放矢的管教格外重要,關鍵就是掌握好這個度。

培養孩子誠實的品德,孩子是否具有誠實的品格對他將來的發展至關重要,所以要給孩子創造一個寬鬆,愉快,民主,和諧的家庭氛圍;經常講一些“做人要誠實”的道理;要滿足孩子合理的要求和願望;要有正確的教育方法;制定一些規則並嚴格要求;成人要以身作則。

關注孩子的傾訴,因為孩子喜歡對家長說話,是對家長無條件的信任。

還要用行動表示愛,世界首富比爾.蓋茨除了工作,其餘的時間都用來陪伴孩子們。事實上,很多在事業上極為成功的父親都認為:抽出大部分的時間來跟孩子在一起是生活中最重要的部分。絕對不要為了工作和事業,而忽略了家庭的幸福與孩子的成長。每個孩子都是獨一無二的,所以也要針對你孩子的得天獨厚的特質來教育,這就得需要你平日的觀察了,如果瞭解孩子的內心,就會對孩子有更深的理解。教是一門藝術,也不是三兩天可以學會的。天下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孩子,所以,首先先了解自己的孩子,在不斷的摸索中尋找方法。當然,借鑑前人的經驗總是好的。記住,孩子是你的影子,你的一舉一動都會影響孩子,甚至關乎到你孩子性格的形成。自己做好,給孩子樹立一個好品格的模範。

怎樣教育孩子獨立

培養孩子的獨立能力,要從小做起,比如讓孩子從小獨立完成一些事情,從簡單的做洗手帕,打掃衛生,培養勞動精神。要給孩子灌輸責任意識,自己的事情自己幹,不要以為的寵溺,把孩子培養成小皇帝。

培養孩子獨立,培養孩了富有開拓精神、能夠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人為出發點。在發達國家的家庭裡,父母普遍都重視從小培養孩了的自理能力和自強精神。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發達的市場經濟讓會要求社會成員必須具備這種能力和精神。

在美國,家庭教育是以培養孩了富有開拓精神、能夠成為一個自食其力的人為出發點的。父母從孩子小時候就讓他們認識勞動的價值,讓孩子自己動手修理、裝配摩托車,到外邊參加勞動。即使是富家子弟,也要自謀生路。美國的中學生有句口號:“要花錢自己掙!“農民家庭要孩子分擔家裡的割草、粉刷房屋、簡單木工修理等活計。此外,還要外出當雜工,出賣體力,如夏天替人推割草機,冬天幫人剷雪,秋天幫人掃落葉等。

在瑞士,父母為了不讓孩了成為無能之輩,從小就著力培養孩了自食其力的精神。譬如,十六七歲的姑娘,從初中一畢業就去一家有教養的人家當一年左右的女傭人,上午勞動,下午上學。這樣做,一方面可以鍛鍊勞動能力,尋求獨立,懂得謀生之道;另一方面還有利於學習語言。因為瑞士有講德語的地區,也有講法語的地區,所以一個語言地區的姑娘通常到另外一語言地區的人家當傭人。其中也有相當多的人還要到英國學習英語,辦法同樣是邊當傭人邊學習語言。掌握了三門語言後,就去辦事處、銀行或商店就職。長期依靠父母過寄生生活的人,被認為是沒有出息或可恥的。

在原西德,從小就培養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長從不包辦代替。法律還規定,孩子到14歲就要在家裡承擔一些義務,比如要替全家人擦皮鞋等。這樣做,不僅是為了培養孩子的勞動能力,也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社會義務感。

在日本,在孩子很小的時候,就給他們灌輸一種思想:“不給別人添麻煩”。並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強精神。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論多麼小的孩子,都要無一例外地背一個小揹包。要問為什麼?父母說:“這是他們自己的東西,應該自己來背。”上學以後,許多學生都要在課餘時間,在外邊參加勞動掙錢。大學生勤工儉學的非常普遍,就連有錢人家的子弟也不例外。他們靠在飯店端盤子、洗碗,在商店售貨,照顧老人,做家庭教師等掙自己的學費。

怎樣教育不聽話的孩子

這年齡的孩子正處在蒙朧時期,是比較費心思的抵抗階段。所以先要和他做朋友,引導和幫助他渡過這一階段。也要講些心理學,口氣要溫和,有時候更是用心去和他交流多一些,即使他做錯事也不責怪,更多的是鼓勵他、培養他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一步一步來,也可以通過同齡人帶動他學會自律。隨著時間的推移他會轉變的,以鼓勵、表揚為主。

父母要給孩子足夠的尊重

只有被人尊重,孩子才可能獲得自尊,並可能學會尊重別人,而自尊和尊重他人是成為一個具有健康人格的人的首要條件。由於孩子還不成熟,自尊意識往往處於嫩芽狀態,特別容易受到傷害,一旦他們的自尊受到傷害,他們便會用諸多的“不聽話”來進行對抗。

所以,父母應當具有保護孩子的權利意識,給孩子足夠的尊重。可以說,是否尊重孩子,將對孩子一生的發展起重要作用。

適當放手讓孩子自己做事

有時候孩子不聽話,是其獨立自主要求的體現。獨立自主是健康人格的表現之一,它對孩子的生活、學習質量以及成年後事業的成功和家庭生活的美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影響力。

在現實生活中,許多父母為了讓孩子專心學習,什麼事都不讓孩子去做。早晨起床幫孩子疊被,上學前幫孩子準備學習用具,有時經常還被孩子埋怨忘了幫他準備某些學習用具。

要知道,孩子並不是生來就是這樣依賴父母的,他們的依賴性一般來說都和父母的包辦代替有關。父母包辦,代替得越多,孩子的依賴性就越強。反之,如果父母不插手孩子可以做的事,沒有了依鞍,孩子就會自己動手開始做了。

怎樣教育孩子對成功的理解

現在教育孩子不是重視不重視的問題,而是如何順利實現成功教育“子女成才”的問題了。所以現在的家庭教育應該引起大家的重視。現在的教育結果是學校30%社會20%家庭50%,家庭教育在孩子的教育方面起著很大的作用。由於部分家長不注意家庭教育,導致現在全國的刑事發案率,青少年就佔去20%。所以家庭教育事關你們的家庭和社會,事關孩子的將來。在家庭教育中家長的方法各有不同。

有的家長主張“棍棒底下出孝子”,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就是批評懲罰。有的家長主張“唯考試成績論”,為了自己的孩子考個好的成績,可以包攬、包辦代替孩子的一切。其實這些都是不正確的家庭教育方法。您包攬不了孩子的一輩子。

家庭教育是個複雜的工程,關鍵是家長是不是掌握了教育孩子成才的關鍵點。下邊我把成功教子的關鍵講給大家,希望對您在孩子的教育方面有所幫助:

1、 有懲罰變激勵

什麼叫激勵?怎麼激勵孩子?簡單的講,就是如何發揮孩子內心深處的東西和潛能,這是一個根本和主要方法。

每個孩子都有巨大的潛能,父母要做的就是激勵孩子,讓孩子發揮自己的價值,給他發揮自己潛能的機會。

人像汽車一樣,而激勵就像汽車油箱的汽油。家長必須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讓他挖掘自身的潛能,這就如同給他們的“油箱”里加油。並且家長在激勵孩子的時候要有誠意的激勵,才能打動孩子的心。千萬不要認為自己是孩子的家長,擺出冷麵孔和家長高高在上的樣子,這樣孩子就不會接受您的激勵和建議,您的激勵就失敗了。

有的家長老是用“你真棒”“了不起”“太好了”等簡單而空洞的評價,孩子也不知道您為什麼表揚他,這樣就失去了您激勵的用處。不如具體一些,譬如:“你自己穿衣服穿的很整齊,真不錯。”“你能自己疊被子,把床鋪收拾的很乾淨,你真棒!”具體而細緻的指出孩子的值得誇獎的地方,這樣孩子知道為什麼值得誇獎,並能夠繼續努力,強化好的方面,逐步養成好的品德與習慣。家長一定注意,以精神鼓勵為主,以物質鼓勵為副。

2、 和孩子的關係要平等和諧

我為什麼要強調平等呢?原因是中國有幾千年文化傳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以深入到了每個人的骨髓。很多的家長認為:和孩子平等是“天方夜譚”,因此許許多多的悲劇就不斷髮生。譬如:有一個5歲的小女孩子很願意和隔壁的叔叔交朋友,心裡話都願意和這位叔叔講,而不願意和自己的父母講。原因在於,這位叔叔跟她說話的時候都是蹲著,與他一樣高,她覺得自己受到了尊重,而和自己的爸爸媽媽說話時,是居高臨下,不論爸爸媽媽是站著和坐著總是比自己高好多。且爸爸媽媽老是很嚴肅的板著臉,而不想在家裡多說話。這樣下去您的家庭和孩子之間就沒有和諧平等的氛圍,就談不上引導教育,你們家庭的親情、和孩子的感情就大大疏遠了,孩子當面不反抗,可就是內心裡不喜歡您。你們家庭的潛在矛盾、就這樣默默的存在了。所以,家庭的和諧平等是家庭教育的第一要素。

3、 要給孩子留面子

中國有這樣的古話,叫做“堂前教子,枕邊教妻”,就是說孩子沒有什麼面子,在什麼地方都可以教,而妻子有面子,只能在枕頭邊隱秘的地方才能“教育”。可就是這句混帳話給不少的家庭帶來了災難,家長和孩子中間出現了很大的隔閡。在這裡我反覆的強調,家長一定注意在眾人面前不要對孩子說三道四,你知道孩子怎麼理解嗎,孩子的理解是:您對著眾人這樣,就是對孩子的大批特批。雖然當面孩子不反抗,但是孩子的心靈是不接受的,而您的目的根本就沒有達到,相反,孩子根本不願意和你多說話了。我舉一個例子:龍崗的一個孩子的爸爸,開小店,孩子初一輟學不讀書了。爸爸就看到《深圳特區報》有我的報道,於是就找到特區報,又找到我原來青少年家長培訓中心,和約好時間,帶著孩子的香港叔叔,爸爸、孩子一塊到培訓中心一坐下,爸爸就說:這孩子不聽話,在學校老打架,現在又輟學,求老師幫幫我們的孩子。孩子一聽大聲說:今天是來批判我呀!我就趕快插話說:這樣吧,孩子的問題我們兩個單獨談,你們是不是說說自己在家庭教育方面體會。要不你們先回去了,我和孩子單獨的溝通好嗎!兩個小時的溝通,孩子知道了自己的不對,也反映了家長在家庭教育方面的缺陷。所以我呼籲家長不要在眾人面前當孩子的面說三道四,孩子也有自尊,孩子要面子。


消防衛士1


首先分析一下孩子的年齡特徵:

8歲正處於懵懵懂懂的第二個叛逆期,這是青春期之前的一個叛逆期,這個時期的孩子特別想擺脫家長的控制,又不敢擺脫,處於一種非常矛盾的性格中。

加之還有一個弟弟,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呲牙]可能她認為自己愛被分出去了,沒有受到以前的重視。

所以,還是要多和姑娘交流,很正式的那種感覺,讓她感受到自己受到尊重、受到理解,或許會有不一樣的改變。

試試互相理解、互相尊重,更重要的是要控制好家長自己的情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