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A正变得更职业化,为何2020-2021赛季是关键阶段?

素素体育


2019年10月17日,一个值得篮球迷纪念的日子。一份《CBA联合宣言》在这一天诞生。自此CBA改革一发不可收拾,工资帽制度、外援出场人次、青训赛事常态化、以及在篮球队员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联赛新政相继出台。这都预示着CBA正在变得更加职业化,这也是我们每个球迷都喜闻乐见的事情。作为这次改革的出发点,2020-2021赛季显得尤为关键,但绝不能仅仅因为一个赛季的成效去盖棺定论。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职业联赛的发展,都不是一个两个赛季能够做到的。都需要经过漫长的过程,需要几代人的不懈努力才能实现。但无论如何,在姚明入主后,更多的国际元素融入到了联赛中去。CBA正以自己的方式和速度变得更加职业化。

工资帽具体办法出台,为CBA职业化进程扫清了障碍。

根据具体实施办法要求,自2020-2021赛季,初始工资帽的基准值3600万元(人民币),缓冲值为1200万元(人民币),初始工资冒上限为3600万元(人民币),下限为2400万元(人民币)。对单一球员的最高薪酬大概在900万元。简单来说,超出或者低于的都是要按比列向CBA交纳青训调节费的。其实在很多年前CBA就已经开始了工资帽的改革,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一个成形的标准出台。于是CBA改革也就一再被搁置。改革进行不下去,可能也正是导致最近几年中国篮球水平一降再降的最大内因。本次工资帽制度的出台,无疑为CBA联赛的更加职业化在一定程度上扫清了障碍。下面要做的仅仅是为工资帽制度的落实进行监督了。

外援出场人次的限制性规定,有利于促进本土球员的成长。

按照新规,CBA各球队可以自主决定是否增加外援注册人数,上限是4人。每场比赛只能激活两名,且在每场比赛中单节只能使用一人上场,也就是我们说的四节四人次。在2019-2020赛季之前,CBA联赛外援上场时间高达24.7分钟,在16个世界顶级篮球联赛里高居第三位。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球员只有平均10.8分钟的上场时间。不得不说,CBA联赛对外援的依赖性正在变得越来越强。因此改革外援出场人次更加显得急迫和必要。只有进行合理化、科学化的改革外援出场制度,才能更快的促进本土球员的成长,才能更快更有效的提高中国整体篮球水平。也许2020-2021赛季才是中国篮球腾飞的真正开始吧!

青训办法再次登场,开启了中国篮球基础建设的新起点。

“ 球队成绩看外援,关键时刻靠外援”的状况,正是由本土球员青黄不接造成的。这里面即有俱乐部单纯追求球队成绩出现的短视行为;也有我国篮球环境发展的不均衡性因素。但归根结底都是青训跟不上,本土球员成长机制不健全造成的。而要解决好这一问题,需要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本次青训办法的出台,在一定程度上是能够弥补这方面欠缺的。在此希望各俱乐部高层,都能以我国篮球发展大计为出发点,真正的把青训工作做好做实。

这次改革已经迈出了成功的一步,但成效还有待进一步检验。让我们永远保持期待,期待在姚明、王治郅、甚至易建联退役后,有更多的青年才俊扛起中国篮球的大旗。作为新政实施的第一个赛季(2020-2021赛季),无疑是最最关键的一年,是为新政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一年。你觉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