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疫物质出口或达万亿元!这一次,出口的不仅是物质

一方面,是美国、欧洲的确诊数爆炸式增长。另一方面,是来自于世界各地的呼吸机、口罩、检测试剂的订单。

新冠已成为波及全世界的公卫大危机。如何解决危机,已不仅仅是一城、一国的问题,而越发成为全球共同的问题。假如危机进一步扩大,那么,世界将可能不得不团结起来,以共同机制来应对这场关乎全人类的危机。

未雨绸缪,我国在这场危机中处于什么位置?我们的危在哪?机在哪?

且不谈“国运论”,不谈玄学。但这个世界确实存在“机遇垂青有准备的人”这个道理。我国是第一个面临严峻考验的国家,确诊达到8万人以上。而我国又以自己的努力,率先达到了一个向好的局面。在当下,除了在国内继续保持严防实控外,我们已经开始逐步完全启动中国制造这个大机器,满足世界其它国家的需求。

当下中国可以供应给全球的东西正在逐渐扩大。第一波是呼吸机、口罩、防护服、手套、试剂盒、测温枪。第二波是药品(含中成药)、医疗设备、科技新设备、物流服务。第三波将是疫苗。

第一波正在全面实现。这些都是很明显就看到并能被接受的。这波产品将持续一个较长的时期,额度或高达数千亿元。呼吸机、试剂盒是其中比较有技术含量的。但总体来说,这些产品都属于比较中低端的制造产品。但中国在这一块的制造优势在于规模全球最大(甚至是唯一的最大),质量达到世界水平(完全够用),价格合理。对于全球爆发式的需求,中国在这一块的制造,迎来了巨大的挑战和机遇。鱼跃医疗公开信息讲到,其本年度几个月的产销量超过过去10年的总和,供不应求,订单排到4月底。这一情况并不鲜见。口罩、防护服、手套、试剂盒、测温枪,都是今年几月就相当于赚到过去数年乃至十多年的钱。这些都是传统行业。可见疫情对整个传统行业构成的挑战,是结构性的。可能大部分都是压力模式,而这些防疫物质行业,则进入短期爆发模式。

随着确诊人总数越来越高,越来越多国家封国、封市(州)。将很快进入类似武汉模式。非接触等需求逐步释放出来。第二波防疫物质将迎来高潮。当生命救治大于现有规定,中成药、新设备等将大面积走入各国,救人成了第一选项。随着封国扩大,全世界范围内物质的流动受到影响,对物流将提出新的要求。特别是基本的食品、药品的物流。当压力越来越大的时候,国际上或许将不得不扩大合作的规模和力度,甚至需要联合国合作机制。大国的领导,随着危机的烈度发酵,将越发被需要。可以隔断人流,但绝对不能隔断物流,甚至要加强物流。那么,国家间的数字化物流、航运、铁运、海运,可能都需要与疫情防控相适应。无接触、消毒等等成为物流的刚需。这都需要国际协作和大国领导。我国出现的很多黑科技,包括无人机、非接触测温、消毒和配送机器人,5G,远程会诊等,世界其它国家一样可以采购使用。

第三波的疫苗可能成为终结本次全球疫情的最后一枪。如果幸运的话,疫苗能更快速取得成功,则人类所受到的苦难要少很多。

越来越多的迹象表明,疫情正扩散为全球性的大困局,甚至引发进一步的灾难。需要我国产业界时刻关注疫情,并不断刷新思维,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相关物质或达上万亿元。

另外,这一次,我们出口的,还不仅仅是物质。我们的理念、品牌、责任心等等,也将一并展示给世界。世界在危机时刻更需要稳定和正义的力量,这是责任、挑战、机遇并存的时刻。


防疫物质出口或达万亿元!这一次,出口的不仅是物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