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做職業生涯規劃,你離捱餓只有三天

制訂一個系統的職業規劃,需要經過覺知與承諾、認識自己、認識環境、決策、行動與再評估六個步驟。

第一步,覺知與承諾。

在此階段,大學生應充分了解到職業生涯規劃的重要性和作用,並願意花時間來規劃自己的職業生涯,而且,大學生應該認識到,職業規劃是一個過程,是一種面對職業生涯發展的態度,它未必能立竿見影馬上為自己帶來理想的工作,就好像播下的種子不能馬上發芽一樣,因此,對職業規劃要有合理的預期。

如果不做職業生涯規劃,你離捱餓只有三天

第二步,認識自己。

系統化的職業規劃是一個“從內到外”的過程。因此,在規劃職業生涯時,首先要認識自己,誠實地自問“我有哪些人格特質?”“我的興趣是什麼?”“哪些東西是我的生命中不可或缺的?”

“我有哪些技能是與眾不同且可以幫助我生存的?”“我適合做什麼?“我的健康狀況如何?”等。這些問題的答案會直接引導我們的職業興趣、職業技能、潛力發揮和職業價值觀等。

如果不做職業生涯規劃,你離捱餓只有三天

第三步,認識環境。

職業環境信息和個人信息是職業規劃中重要和基礎的部分。

大學生對職業環境的瞭解具體包括家庭環境、教育背景、專業與職業的關係、職業環境世界的宏觀發展趨勢、具體職業要素分析和繼續教育方面的選擇等。

如果不做職業生涯規劃,你離捱餓只有三天

第四步,決策。

決策是綜合整理和評估信息的部分。決策時,有可能因為信息不全而重新回到第二步和第三步。

決策的具體內容包括綜合與評估信息、目標設立與計劃、處理決策過程中的各種問題,如生涯信念和障礙等。

如果不做職業生涯規劃,你離捱餓只有三天

第五步,行動。

行動是將全部的探索和思考落實的階段。大學生要通過行動來實現自己設立的工作目標,這是六個步驟中最重要的一步。

行動通常包括實習、具體的求職過程製作簡歷和麵試等。

如果不做職業生涯規劃,你離捱餓只有三天

第六步,再評估。

當大學生在實踐中邁出了生涯的第一步——進入職場時,或許會繼續沿著過去的規劃前進,或許會隨著外部環境的變化而發現過去的規劃已經不適合自己,甚至可能發現過去的規劃不盡人意。

這就需要再次進行職業生涯探索,修正自己的職業規劃。

如果不做職業生涯規劃,你離捱餓只有三天

大學生在進行職業規劃時,要把目光投向未來,研究清楚自己現在想做或正在做的工作十年後會怎麼樣:自己的職業在未來社會的需求是會增加還是會減少;自己在未來社會中的競爭優勢是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不斷加強,還是會不斷減弱:在自己適合從事的職業中,哪些是社會發展迫切需要的。

所以,好的職業規劃不是刻板的,而是一個動態的不斷修正的過程,需要不斷去進行探索。

“謀定而後動,知止而有得。”職業生涯發展應該是有計劃、有目的的,不可盲目的“撞大運”。很多時候,我們的職業生涯受挫就是由於職業規劃沒有做好。

如果不做職業生涯規劃,你離捱餓只有三天

好的計劃是成功的開始,古語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也是這個道理。在一個人有限的生命中,職業生涯往往佔據著非常重要的位置。

據調查統計,大部分人平均職業生涯用的時間佔可利用社會活動時間的71%~92%。可以說,職業生涯活動伴隨著人的大半生,甚至更長遠。中國職業生涯規劃、人生設計專家徐小平說:“如果不做職業生涯規劃,你離捱餓只有三天。”

作為一名大學生,應高度重視職業規劃,以確立目標、不斷努力,最終實現職業生涯的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