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方阿姨,我敢說你的日記沒有向他們求證過

2020年3月17日。

湖北新冠病毒疑似、確診雙清零。

接到通知那一刻,數據上報員盧婷婷泣不成聲:零,意味著我們要回家了。

方方阿姨,我敢說你的日記沒有向他們求證過

是啊,從去年12月1日武漢確診首例患者至今,117天,全國人民們一起見證了新冠這隻怪獸從蔓延到清零的全過程。

這些不斷變化的數字背後,承載的是無數白衣戰士的勇氣、擔當和汗水。方方阿姨,我敢說你的日記沒有向他們求證過。

方方阿姨,我敢說你的日記沒有向他們求證過

春暖花開,疫情漸退。

也是時候來盤點一下疫情期間,那些奮戰在不同崗位的逆行者們了---

《抗疫日記》是深圳衛視推出的一部紀錄片,一共25集,每集五分鐘,由抗疫前線不同部門的人員記錄。

方方阿姨,我敢說你的日記沒有向他們求證過

01 抗疫夫妻

2020年2月9日,深圳首批援顎醫療隊出征武漢,深圳市人民醫院副主任醫師劉培也是其中之一。

劉培和妻子張紅梅都是醫生,一週前,劉培就給張紅梅說好了:如果有需要,我會第一時間報名,因為我的老師和同學們全都在武漢一線。

方方阿姨,我敢說你的日記沒有向他們求證過

待命一週後,劉培正式接到通知,馳援武漢。

同為醫生,張紅梅當然知道此去武漢的危險,但救死扶傷的本能很快戰勝了她那點惆悵和私心。

對著鏡頭、看著駛往機場的大巴,張紅梅只能含淚一遍遍叮囑愛人:平安歸來!我在家等你!

方方阿姨,我敢說你的日記沒有向他們求證過

劉培去了武漢,留守的張紅梅也忙得腳不沾地,夫妻倆每天就只能在下班後進行簡短的語音或視頻聯繫。

等你回來,你(之前)要的所有電子產品,都給你買買買”。

看似樂觀豪爽的承諾背後,都是沒說出口的牽掛和愛。

方方阿姨,我敢說你的日記沒有向他們求證過

和劉培、張紅梅相比,另一對抗疫雙職工袁曉珊和愛人黃茗勇兩地思的距離就短了很多。

袁曉珊和黃茗勇也是同事。

疫情期間,由於醫護人員不能回家,袁曉珊夫婦只能偶爾利用工作之便匆匆見上一面。

方方阿姨,我敢說你的日記沒有向他們求證過

袁曉珊有兩個孩子,女兒六歲,兒子兩歲,倆人留守醫院後,孩子就交給了父母照顧。

為了安撫孩子,黃茗勇給他們編織了個美麗的謊言

,“爸爸媽媽在外面打怪獸,等把怪獸打跑了,我們就回家”。

方方阿姨,我敢說你的日記沒有向他們求證過

說到父母、孩子,一直高高興興的袁曉珊哽咽了,“這麼長時間沒回家,六歲的女兒已經學會了哄兩歲的弟弟睡覺”。

“這麼多年,對父母的付出遠遠不及對病人多“。

”’如果沒有他們支持,我們撐不到現在。”

方方阿姨,我敢說你的日記沒有向他們求證過

實際上何止是袁曉珊夫婦,每個抗疫英雄的身後,相信同樣都有一群理解、支持他們的家人。

正是因為這些默默無聞的守護,奮戰在一線的白衣戰士們才得以全情投入,和病毒賽跑。

02 守護全世界的90後

前些年網絡上有種論調,說“

90後是垮掉的一代”。

不信你看,叛逆、非主流、說話、辦事不靠譜,統統都是90後。

那麼,90後真的跨了嗎?

孫睿是深圳市人民醫院急診科護士,標準90後。

疫情爆發初期,孫睿和一幫年紀跟他差不多的小夥伴們第一時間報名,來到深圳市三院(新冠定點醫院)支援。

方方阿姨,我敢說你的日記沒有向他們求證過

孫睿他們上班實行的是輪休制,13人一組,每天根據患者收治情況輪流安排休息。

但自從來到三院,包括孫睿在內的這幫年輕護士絕大部分都沒休過一天。

除了日常工作,他們常常還身兼生活顧問、心理輔導師、搬運工等數職,24小時待命守護病人。

鏡頭面前,孫睿笑稱他和他的同事們就像塊移動的磚頭,哪裡需要,就搬到哪裡。

方方阿姨,我敢說你的日記沒有向他們求證過

隔著厚厚的防護服和護目鏡,很多患者可能直至康復都不會知道站在他們對面的是誰,但每次一說到有人出院,孫睿和他的夥伴們還是會特別開心。

對於逆行者這個稱號,孫睿也有自己的認識,“從我們步入醫學院的那天起,救死扶傷、治病救人就是我們的天職。我把逆行者這句話比作社會上給我們的美譽,經過這次疫情,對我們(醫務工作者)來說,也是一段不可磨滅的記憶。”

中國的90沒有垮掉,他們都是好樣的。

方方阿姨,我敢說你的日記沒有向他們求證過

03 最美守護者

前幾天,某國外返京女不聽防控人員勸阻,執意外出跑步的事大家一定都還記得。

雖然這件事最終解決得大快人心。

但跟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相比,這些幕後防控人員的工作,同樣不輕鬆。

方方阿姨,我敢說你的日記沒有向他們求證過

謝明瑤是一名社區護士,疫情期間每天的工作就是跟“三位一體”(醫生、護士、社區人員)小組在所轄社區排查疑似人員。

挨家詢問、測溫、安撫、回訪之餘,謝明瑤和同伴們也要隨時化身為心理諮詢師,安撫被隔離人員的心情。

方方阿姨,我敢說你的日記沒有向他們求證過

王穎,深圳市南山區疾控中心傳染科工作人員,每天主要工作是現場流調

現場流調分為三步:

一、通過大數據進行軌跡查詢。

二、確定目標後電話排查。

三、目標確定,王穎會跟同事一起上門採樣並進行調查。

方方阿姨,我敢說你的日記沒有向他們求證過

調查內容包括,患者發病經過、症狀、去過哪些地方、接觸過哪些人、乘坐過什麼樣的交通工具、以及坐的哪一排,都要事無鉅細詳細記錄。

遇上個別不配合的,她們也得化身心理輔導員,耐心給患者解釋。

方方阿姨,我敢說你的日記沒有向他們求證過

流調結束,王穎的剩餘時間就是打電話,給患者打、給密接者打、給領導打、給上級打。

打完之後,對方若有問題不清楚,再給她打回來。

日復一日,這就是王穎的工作。

說到工作中的繁瑣,王穎直言並不覺得麻煩,因為“傳染病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患者每一分、每一秒做了什麼事、接觸了什麼人,我們都要清清楚楚,瞭解得越詳細,病毒蔓延的機會就越少”。

方方阿姨,我敢說你的日記沒有向他們求證過

看到了嗎?

正因為了有無數個謝明瑤、王穎這類守護者們的無私付出,來勢洶洶的新冠病毒才被及時遏制住,沒有進一步蔓延。

最美守護者,她們當之無愧。

04 和時間賽跑的人

除此,《抗疫日記》還記錄了很多平時幾乎沒人注意的群體。

比如:救護車司機

新冠期間,為了節省防護物質,司機們平時都穿普通隔離服。

每次出車去接病人,他們也只帶一個醫生或護士,儘可能將防護服留給前線醫護人員。

急救中心的負壓救護車不夠,他們就增加出行車次,多班輪轉,以保證病人安全。

接完病人,師傅們還要反覆給車輛消毒,好方便下次使用。

方方阿姨,我敢說你的日記沒有向他們求證過

還有負責後勤的食堂師傅

從早上5點到晚上11點,師傅們每天要接幾百個電話,推著送餐車跑遍醫院的每幢樓、每個房間,挨個給醫護、患者送餐。

一天下來,送餐師傅們經常自己都顧不上吃飯。

方方阿姨,我敢說你的日記沒有向他們求證過

以及負責收運醫院高度汙染性廢物的工作人員

全城58家醫院,每天的汙染性垃圾都必須當天清理。

而且確診病人接觸過的垃圾還得先送到專門的垃圾點進行消毒後,再轉運出去處理。

隨時待命、隨時出車,就是這些垃圾收運工作人員們的日常狀態。

方方阿姨,我敢說你的日記沒有向他們求證過

05 平凡英雄。

面對鏡頭,這些人最常被問到的是,累嗎?怕嗎?
他們的回答通常是,“當然累了,誰不累呢?但有這麼同行和社會各界的支持,累也值了”。

或是“穿上這身衣服,就不那麼害怕了”。

再或是“疫情面前,人人有責,等疫情過了,大家都好。”

你看,沒有人生來就是英雄,他們只是在危難時刻選擇了做英雄

方方阿姨,我敢說你的日記沒有向他們求證過

被防護服和護目鏡遮住的他們,曾是跟你我一樣的普通人。

只不過,適逢國難,他們或選擇出征、或堅守一線、或留守平凡崗位,為了一個共同目標,萬眾一心,眾志成城。

經過一百多天的艱苦奮戰。

如今,曙光在前,勝利在望。

這群迎難而上的逆行者們,是該回家了。

方方阿姨,我敢說你的日記沒有向他們求證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