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壩壩 寬又平 產業興 百姓富——安順市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暨壩區建設專題採訪活動見聞

金壩壩 寬又平 產業興 百姓富——安順市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暨壩區建設專題採訪活動見聞

記者在水母河流域壩區瞭解壩區發展情況

□本報記者 陳婷婷/文 陳婷/圖

農村產業革命的春風正吹拂瀑鄉大地上百個壩區。目前,全市有壩區131個,土地種植面積55萬畝,其中有12個樣板壩區、54個達標壩區。壩區產業發展如何?與百姓的利益聯結如何?在推動農業產業革命中如何發揮作用……帶著一系列問題,記者走入一個個壩區一探究竟。

3月26日至27日,安順市農村產業結構調整暨壩區建設專題採訪活動舉行,中央、省、市、縣27家媒體記者組成的採訪團走進我市西秀區、普定縣、平壩區和紫雲自治縣緊緊圍繞我市農村產業革命特別是壩區建設工作,深入壩區、企業、基地進行實地採訪。活動的第一天,記者團先後來到平壩區雲盤壩區、青莊壩區、高田壩區,西秀區蔡官壩區、大西橋壩區和普定縣水母河流域壩區。

返租倒包 助民增收

來自人民日報(人民網)、新華社(新華網)、經濟日報、中國日報、農民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視總檯國際在線、中國網、中國新聞社(中國新聞網)、香港商報和我省主要新聞單位的媒體記者首先來到平壩區雲盤壩區、青莊壩區、高田壩區。

在高田壩區,萬里碧空如洗,千畝壩區綠野田田,美麗的景象吸引記者紛紛舉起手機或相機按下快門。

“請問您剛剛說到的‘反租倒包’具體是怎麼運作的?”

面對記者的提問,高田村村支書朱高學說:“按照‘產業發展有市場、生產經營有收益、農民集體有分紅’的原則,我們探索了在安順市平壩區天地合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引領下的‘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反租倒包’利益聯結模式。”

朱高學介紹,2017年,由高田壩區內的高田村、合旺村統一將土地集中流轉到村委會,再由村委會將土地統一轉包給安順市平壩區天地合生態農業有限公司。公司將流轉的959畝土地中的270畝反租倒包給經過考核合格的12戶農戶,按照公司的生產技術標準、產品質量標準、分揀包裝標準交由農戶自負贏虧的組織生產,反租倒包的農戶只要生產的產品符合公司協議約定要求,完全按照訂單約定價格全部收購。

據瞭解,2019年,通過反租倒包的農戶,淨增純收入5000元以上。

“我反租倒包耕地24畝,實現總產值32.16萬元,淨增純收入13.3萬元,比單純務工收入增長10萬元以上。”合旺村的李樹偉說。

“我們的青莊壩區、高田等壩區都實施反租倒包。”平壩區農業農村局經濟發展辦主任李元林說,反租倒包是平壩探索的公司、合作社、與農戶之間新的利益聯結模式。因為以前全部由公司大包大攬,造成有的農戶認真幹,有的農戶敷衍不幹活的現象。後來平壩選擇技術比較好的農戶進行反租倒包,由村民自己承包土地,根據合作社的統一規劃種植相應的蔬菜,種出來的蔬菜由合作社統一收購,農戶上心,蔬菜由於管護得當,也提高了品質。

水肥一體化 農業高質量發展

“剛剛我們進來看到的這一片全部都要實施水肥一體化,到六月份大家再來的時候就可以看到我們用電腦控制施肥、噴灌等過程……”

“請問水肥一體化項目實施對產業發展有何作用?”

“水肥一體化技術,指灌溉與施肥融為一體的農業新技術。這項技術的優點是灌溉施肥的肥效快,養分利用率提高。”大西橋鎮黨委書記高松告訴記者,為了提振蔬菜園區規模化和標準化,大西橋壩區正在實施高效水肥一體化項目,目前一期的3000畝大約六月完成。今年西秀區總共要實施水肥一體化的面積為5萬多畝。

“過去的大西橋壩區附近的農戶自己栽種的蔬菜多達140多種,但都不成規模。記得曾經有個深圳的企業想來談合作,需要我們每天提供10噸白蘿蔔,但是因為產量跟不上,所以失去了良機。”高松說,通過標準化、規模化建設,該壩區實現畝產增收上萬元。等水肥一體化項目實施完畢,將會進一步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

“大西橋壩區、蔡官壩區規模很大,產業發展成熟,利益聯結機制完善,基礎設施建設也有序推進。”採訪團紛紛點讚道。

點單式預定 訂單式生產

“客商都是先來先點,我們再根據他們的需要進行生產。”普定縣水母河流域壩區,化處鎮鎮長羅小東在韭黃基地裡高興地說,前兩個星期,我們剛剛簽訂了銷往東南亞和馬來西亞的訂單,約有1400萬元。

羅小東說,壩區探索創新韭黃種植技術,實現了韭黃“立著長、站著生”和“調節韭黃成熟上市時間”的技術突破,使韭黃產品成為“以產尋銷”轉變為“以銷定產”的農產品。

“大家可以看到,基地旁邊是普定特色產業研發中心,”中心圍繞韭黃等特色產業進行了多個方面的實驗,包括品種的比對、栽培方式等實驗。同時,還建立了大數據調度平臺,這是個產銷調度的平臺,依託這個平臺對全縣韭黃進行相關數據追溯和生產、銷售等的調度,同時不斷儲備一個大數據庫,經過兩年左右的數據量準備,將會反過來對生產進行有力地指導。

據瞭解,該壩區管理人員多次實地到成都、重慶、昆明、長三角、珠三角等地考察對接,在深圳、浙江、上海、廣東等地擇優選培上游供貨商和下游合作商,構建了從生產基地直供終端市場的銷售網絡,緊盯著目標市場和目標人群,按照訂單銷售、企業包銷等產銷模式,推動韭黃等農產品進入貴陽本地市場、周邊市場及浙江、上海、廣東、深圳、北京等省外市場,通過市場拓展指導農事生產,形成緊密有序的銷售網絡。

產業興,百姓富。

“去年僅發給老百姓的務工費就有2800萬元。我們是按點天工或者計件來算工資的,按計件來算,天氣好做勤快的話,一個月有四五千的工資。我眼前捂這批韭黃大概有六天就可以收割了。”正在捂韭黃的焦家村村民王昌榮說。

“經過一天的採訪,發現安順的壩區產業真正帶動了百姓增收致富。”人民網記者採訪結束後說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