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壩區“調優”打造百姓致富“聚寶盆”

人民網-貴州頻道

春雨潤萬物,綠意吐新枝。隨著氣溫逐步回升,遵義市紅花崗區金鼎山鎮銀江壩區隨處可見村民備耕春種的農忙景象。翻犁、撒肥、鋪膜……壩田裡,許多秧苗已破土而出,部分蔬菜也逐漸成熟,500畝沃土一片生機勃勃。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的春耕比往年推遲了幾天,但只要結合市場需求,及時對種植的品種進行調整,逐步建起穩定高效的產銷體系,相信一定能把損失補回來。”正在組織農戶採摘春後第一茬花菜的李華說。因看準蔬菜種植的經濟效益,李華在銀江壩區承包了318畝土地,重點發展茄子、黃瓜、西紅柿等蔬菜品種種植,按照疫情期間貴州保供需要,李華及時組織農戶種了花菜,目前產品供不應求。

搶抓春耕備耕關鍵時期,做足壩區“調優”文章,在貴州,銀江壩區並非個例。步入2020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作為山區“綠寶石”和“聚寶盆”的貴州壩區鏖戰正酣,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春耕生產,變被動為主動,變不利為有利,努力把耽誤的時間搶回來,把造成的損失補回來。

春耕保生產 “高原壩區”戰正酣

羊橋鄉楊柳—祝壩壩區700畝分蔥移栽剛剛完成,注溪鎮周坪壩區500畝西蘭花已然鬱鬱蔥蔥,天星鄉天星壩區300餘畝桑苗移栽正有序推進……在貴州岑鞏縣,集中連片的壩區星羅棋佈,蓬勃發展的農業產業,田間地頭勞作的農人,與錯落有致的村莊交相輝映,勾勒出一幅幅戰“疫”春耕兩不誤的美麗畫卷。

“按‘全縣一盤棋’的思路,2020年春耕前期我們制定了壩區目標產業圖,重點在‘調’字上做文章。”岑鞏縣農業局相關負責人說,依託全縣51個200畝以上壩區資源和林地資源優勢,岑鞏將因地制宜推廣“稻 N”“煙 N”“林 N”“煙-菜接茬”等發展模式,努力實現“一年多季、一田多收、一業多效”,推動群眾實現農業產業持續增收。

贵州:坝区“调优”打造百姓致富“聚宝盆”

銀江壩區春耕工作已基本完成。祝玲玲 攝

事實上,岑鞏縣的壩區“調優”只是貴州高原壩區發展的一個縮影。作為全國唯一沒有平原支撐的省份,貴州92.5%的國土面積是山地和丘陵,農業發展基礎薄弱,多數農民依靠傳統種植無法擺脫貧困。破解這一難題,貴州瞄準了大有可為的壩區,讓沉睡的資源變成發展的資本。

“在‘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貴州,壩區面積雖只佔到‘一分’,卻創造了全省15%以上的農業產值。”貴州省農業農村廳發展規劃處處長何光前說。與山地相比,貴州壩區土壤肥沃、光熱條件良好,在壩區發展種養殖業能夠實現一年一收、一年多收。因此,壩區成為貴州農村產業革命的主戰場和突破口,而壩區“調優”,則成了貴州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

“時間不等人,形勢不等人春耕備耕生產是全年農業生產的首要一戰,抓好壩區春耕備耕工作,不僅能贏得秋季豐收的主動權,更能為貴州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打下決定性基礎。”貴州省農業農村廳相關負責人說。

截至目前,貴州春種面積已經超過700萬畝,比上年同期增長了1.8%。貴州壩區1377家龍頭企業和4051家合作社全面復工復產,土地流轉面積165萬畝,流轉率達52.7%,在田作物201.4萬畝。

贵州:坝区“调优”打造百姓致富“聚宝盆”

工作組查看曙光鎮營頭社區低效作物調減落實地塊。貴州省農業農村廳供圖

掛牌督戰 助力“調優”落細落實

當“調優”成為貴州農業高質量發展的“聚寶盆”和百姓致富的“希望田野”,在春耕生產的關鍵時節,為切實推進壩區農業結構調整落地落細落實,貴州省農業農村廳堅持“廳長包片”“處長包縣”,100餘名廳處級幹部沉到底,緊盯調減低效作物,強化因地制宜選準替代產業,加快農資儲備,加強技術培訓。同時,派出72個工作組,分赴全省88個縣(市、區),督導調度各地產業結構調整工作,助力壩區“調”出精品,“調”出效益。

“要加強宣傳動員和輿論引導,給農民算好成本賬、效益賬,激發農民群眾內生動力,積極引導農民群眾主動參與到低效農作物種植調減中來。”近日在納雍縣督戰脫貧攻堅工作時,貴州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書記、廳長楊昌鵬說。

在督導調研中,楊昌鵬一行到騌嶺鎮、曙光鎮、寨樂鎮、樂治鎮等地,認真瞭解了當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一圖一表一方案”具體部署情況,前往產業調整區域實地查看低效農作物調減落實進度,並要求當地必須將產業結構調整與脫貧攻堅有機結合,不斷增強扶貧產業帶動能力,促進更多貧困群眾增收脫貧

贵州:坝区“调优”打造百姓致富“聚宝盆”

農戶在壩田裡採摘花菜。祝玲玲 攝

“一把手”帶隊,其他工作組也紛紛行動起來,通過聽、查、看、問、談等方式對各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進行有序督導。在六盤水盤州市,工作組連夜商討工作措施,分4個小組,一天跑遍盤州27個鄉鎮(街道);在黔東南州從江縣,工作中要求各級各部門把握春耕農時,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搶抓蔬菜、食用菌、中藥材等產業發展,暢通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在黔南州都勻市,工作組要求當地加快高效作物備種育苗、移栽種植等工作進度,搶抓春耕有利時機,確保高效作物按季替上,不誤農時、不耽農事……

“黔西縣辣椒品質優良,豆豉辣椒系列深加工產品香味獨特,很有市場潛力。一方面要加大產品深加工研發力度,生產更多、更受消費者喜愛的產品,做大做強辣椒產業;另一方面要強化利益聯結機制,強化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引領更多群眾脫貧致富。”在黔西縣督導壩區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工作時,貴州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徐成高提出建議。

“在督導組的指導下,從江以壩區產業結構調整為突破口,狠抓低效農作物調減工作,按照‘優勢產業優先發展,優勢品種率先突破’的原則,因地制宜推進食用菌、生態雞、百香果、蔬菜‘四大產業’發展,所有的工作都在有序進行。”從江縣農業農村局黨組書記、局長韋建靈說。目前,全縣食用菌產業實施種植2800畝(萬棒),蔬菜種植面積超11萬畝,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讓更多貧困戶在產業發展中精準、持久受益。

贵州:坝区“调优”打造百姓致富“聚宝盆”

工作組現場督戰。貴州省農業農村廳供圖

以“調優”為突破口 實現農業產業“接二連三”

壩區特色產品不僅要選得好、種得好,還要賣得俏。隨著貴州農村產業革命的深入推進,在一個個壩區,蔬菜、辣椒、食用菌、韭黃等優質農產品裝車上路,通過快捷的交通體系出山闖海,開啟了農業農村現代化新徵程。

“我們在壩區流轉了800畝土地,主要用於種植蔥和姜,能帶動周邊400餘名農戶實現就近就業。”在平塘縣通州鎮丹平壩區,香蔥、仔姜種植基地負責人汪福華趁著晴好天氣,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正組織當地群眾搶抓農時,抓緊栽種香蔥和仔姜。

據瞭解,丹平壩區是平塘縣壩區產業結構調整的重要區域之一,面積1100多畝。過去壩區一直以種植傳統水稻為主,產值較低。2020年,當地引進企業,以“公司 合作社 農戶”的發展模式進行蔥姜種植,目前產品供不應求,預計年產值可達1500萬元,眾多農戶通過土地流轉和基地務工實現穩定脫貧。

“以前蔬菜種出來,得開著貨車到處找銷路,哪像現在,不僅產品不愁銷,我們賣菜還有專列!”說起種菜前後的變化,威寧貴美農產品合作社負責人張功平很自豪。自從草海開通了農副產品鐵路運輸專列,威寧的農特產品在短時間內可以運往全國各地甚至國外,產品再也不愁銷。

贵州:坝区“调优”打造百姓致富“聚宝盆”

金鼎山鎮農業服務中心農藝師伍正志正在為農戶講解栽種。祝玲玲 攝

立足一產,提升價值鏈。在三都自治縣周覃鎮威農大壩,陽光、田野、魚塘、香菇等相互交融,讓整個壩區景色格外迷人。“如今這裡不僅是農業壩區,更是旅遊園區。”周覃鎮黨委書記張立說。威農大壩距三都縣城49公里,是連接三都、荔波、獨山3縣的交通樞紐,也是商貿物流匯聚之地。依託區位優勢,壩區改變過去農業產業粗放管理方式,將2500畝土地流轉出來交由貴州都柳江扶貧公司等5家農業龍頭企業經營,發展蜂糖李、櫻桃、百香果、清水魚等十餘種產業。

“政府在壩區就近佈局了加工廠、冷庫等,讓企業就近建廠加工,並充分利用當地旅遊資源,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觀光農業、休閒農業轉變,進一步延伸產業鏈。”張立說。目前,威農大壩通過土地流轉、入園務工、產業分紅、旅遊服務等方式,直接帶動貧困人口就業500人,間接帶動就業3000多人,每年綜合產值6000萬元。

無獨有偶。在萬山區高樓坪鄉壩區,當地立足山地資源稟賦,大力推廣“九豐農業 ”模式,累計發展標準化大棚蔬菜示範基地57個,種植蔬菜12000畝。同時,集“種、研、訓、遊、養”五大功能於一體,大力發展新產業、新業態,著力打造旅遊觀光和生態養老為一體的生態農業循環經濟產業鏈,實現農業產業發展的“接二連三”。目前,壩區已帶動農戶4249戶15419人。其中,貧困戶2437戶8625人,實現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貴州省相關負責人表示,按照“八要素”和“六個轉變”要求,貴州將壩區作為產業結構調整為突破口,正努力把農作物生產、加工與鄉村旅遊、民族風情、養生服務有機結合起來,推行“全鏈條”式產業融合發展,讓農業更強、農村更美、農民更富。

贵州:坝区“调优”打造百姓致富“聚宝盆”

點擊查看人民網貴州頻道新冠肺炎疫情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