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带头解读NCCNB细胞淋巴瘤2020.V1版

近日,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发布了B细胞淋巴瘤指南2020年第1版。多年来,各国学者一直在努力寻求针对B细胞瘤更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多项研究也都取得了不错的进展。新指南对8类淋巴瘤治疗方案进行了改进。


应志涛,宋玉琴,朱军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暨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所淋巴瘤科,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及转化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带头解读NCCNB细胞淋巴瘤2020.V1版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朱军教授带头解读NCCNB细胞淋巴瘤2020.V1版

01.滤泡性淋巴瘤,放疗可控制早期滤泡性淋巴瘤

放疗是局限期(I-II期)滤泡淋巴瘤(FL)的有效治疗方式,长期疾病控制率>90%,10年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OS)分别为40-59%和58%-86%。在最近的一项国际淋巴瘤放疗研究组研究中,I-II期初治FL患者仅接受放疗(≥24Gy),中位随访52个月,5年无进展生存(FFP)和OS分别为69%和96%,I期和II期患者的5年FFP分别为74%和49%(P<0.0001)。在放疗基础上增加全身治疗(利妥昔单抗,化疗,免疫化疗)能提高患者的无失败生存(FFS)和PFS,但不能改善OS。因此,本版指南优先推荐受累部位放疗(ISRT)治疗I期或连续II期FL,对于非连续II期FL推荐在全身治疗基础上可联合ISRT。但指南同时强调应权衡放疗和全身治疗的风险,如果毒性大于获益,也可选择观察。


基于ZUMA-1和JULIET研究的优异数据,两款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产品已经获批用于两线治疗失败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或滤泡转化大B细胞淋巴瘤。本版指南推荐两线治疗无效或PR的滤泡转化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优先接受抗CD19CART细胞治疗。II期研究结果显示polatuzumab vedotin联合苯达莫斯汀和利妥昔单抗能够改善一部分复发难治DLBCL(包括滤泡转化大B细胞淋巴瘤)的生存,本版指南推荐该方案用于复发难治滤泡转化大B细胞淋巴瘤。


由于结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NMZL)处理原则与FL一致,本版指南在NMZL章节也做了相应修改。


02.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HP治疗联合ISRT

幽门螺旋杆菌(HP)感染在胃MALT淋巴瘤起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指南建议对HP阳性的I1,I2期或II1期患者给予抗HP治疗。但如果患者伴有t(11;18),抗HP治疗有效率<5%。本版指南建议在原有抗HP治疗基础上联合ISRT。但如果患者存在ISRT禁忌症,指南推荐利妥昔单抗治疗。


03.套细胞淋巴瘤,更强调TP53检测的意义

由于TP53突变与套细胞淋巴瘤(MCL)患者接受传统治疗及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预后不佳有明确相关性,本版指南更强调TP53检测的意义,将“TP53检测(MCL临床呈现侵袭性病程或预计一线接受ASCT)”由“特定状况下推荐”移至“重要推荐”。局限期MCL患者比例很低,但一些小样本量回顾性研究认为放疗可能提高这部分患者的PFS和OS,本版指南将II期MCL患者分为“连续”和“非连续”,并分别给予“I期,或连续II期,非大肿块”和“非连续II期,非大肿块”相应治疗方案。并且指南推荐ISRT或化学免疫治疗±ISRT用于治疗“I期,连续II期,非大肿块”患者。


对于II期大肿块,III期,以及IV期患者,如患者为移植候选者,化疗后达到CR可以给予ASCT。如果患者获得小PR,仍残留较大肿瘤负荷,建议遵循病情稳定或者复发难治患者进行处理。如果患者获得大PR,肿瘤负荷低,建议换用其他方案治疗后获得CR,再给予ASCT。对这部分患者,指南建议的可选方案包括:苯达莫斯汀±利妥昔单抗(如果既往未接受过该治疗),硼替佐米±利妥昔单抗,来那度胺±利妥昔单抗,RCHOP或VRCAP(如果既往未给予)。


同时指南强调有研究认为苯达莫司汀可能会影响采集干细胞,建议谨慎使用。对于非移植候选人,如果患者获得大PR,可以观察或者利妥昔单抗维持治疗。如果患者取得小PR,需要遵照病情稳定或者难治患者进行处理。


04.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IPI=0分患者推荐最新方案

本版指南将非大肿块(<7.5cm)I-II期患者分为IPI=0分和其他两组。基于FLYER研究结果,对于IPI=0分的患者,增加推荐R-CHOP 4周期加两周期利妥昔单抗治疗方案。I-II期患者给予放疗前评估,根据PET结果,将部分缓解为4分和5分两组,其中4分患者提示对化疗敏感。III-IV期患者接受2-4周期治疗后,PET评效为4分的患者可能为炎症反应或肿瘤病灶,为确定评效,可以短期观察后再复查。基于Checkmate436研究结果,本版指南推荐

Nivolumab±Brentuximab vedotin用于治疗复发难治原发纵隔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2B类推荐)。


05.伯基特淋巴瘤,应使用含有穿透CNS的药物

年轻(<60岁)高危患者伴有症状性中枢神经系统(CNS)侵犯,应当采用含有能穿透CNS的药物的方案治疗。老年(≥60岁)高危患者伴有症状性CNS侵犯,初始治疗方案中也应该包括对CNS病灶的处理。


06.AIDS相关B细胞淋巴瘤,新增二线治疗方案

高危伯基特淋巴瘤患者伴有症状性CNS侵犯,应当接受含有可穿透CNS的药物的全身治疗。由于硼替佐米联合ICE及利妥昔单抗作为二线方案对复发难治HIV相关淋巴瘤有效,推荐该方案用于治疗复发AIDS相关DLBCL患者(2B类推荐)。


07.移植后淋巴细胞增殖性疾病(PTLD),新增联合治疗方案

ECHLON-2研究证实Brentuximab Vedotin联合化疗对CD30阳性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患者有效,本版指南将Brentuximab Vedotin联合CHP用于治疗CD30阳性的单行性PTLD(T细胞型)。对于原发CNS PTLD(B细胞型),指南推荐给予大剂量甲氨蝶呤(MTX)联合利妥昔单抗治疗,但也强调PTLD患者通常伴有肾功能不全,应用大剂量MTX应该慎重。此时可以给予替代方案,比如含阿糖胞苷的方案。


08.Castleman病,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对于多中心型Castleman病(MCD),HIV(-),HHV8(-)的患者,本版指南推荐siltuximab为浆细胞/混合型患者的首选方案,但同时指出透明血管型不能获益于siltuximab。本版指南增加沙利度胺,环磷酰胺,强的松为透明血管型MCD的治疗方案。本版指南还增加了特发性MCD的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