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这款保险产品能将银行坏账出表,南京银行、民生银行正在用

揭秘!这款保险产品能将银行坏账出表,南京银行、民生银行正在用


揭秘!这款保险产品能将银行坏账出表,南京银行、民生银行正在用


疫情之下,逾期率暴涨。


金融机构们遭了殃,不良资产增加、资金逾期率提升,削减利润的同时,也影响了下一阶段的放贷量。


有银行看中了一种叫做“金融机构损失险”的险种(不同保险公司叫法不同),可以在1-2个月内将不良快速出表,降低资产不良率。


“疫情期间,这款保险产品咨询量明显上升。”一位三方引流人员对消金界表示。


事实上,包括晋商消费金融、南京银行、民生银行等机构,早已是该类保险产品的使用者。


其中晋商投保的产品是“晋享钱包”,而南京银行在和瓜子二手车的合作中,也投保了这款保险。


有业内人士评价道,这款保险产品就像“吸大麻”,使用时有无尽快感,一旦停用,副作用也很强。


这是怎么回事?


揭秘!这款保险产品能将银行坏账出表,南京银行、民生银行正在用


将不良快速出表


资产不良率增加之所以会影响银行放贷量,进而利润,是因为银监会规定银行等金融机构,拨备覆盖率不能低于120%。


拨备覆盖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特种准备)/(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100%


为满足监管对于拨备覆盖率要求,在不良率提升,也就是次级类贷款、可疑类贷款、损失类贷款增加的情况下,机构们只好做大分子,提升风险准备金。


但风险准备金一经提升,总放款量无疑会有影响。


举个例子,本来能放1个亿贷款,但因为逾期率影响,其中3000万元都得作为准备金,只能对外放7000万元贷款。若要等到不良自然出表,至少也要1年以后。


而保险公司所发明的这款“金融机构损失险”,可快速将不良资产出表,减少三类不良贷款数量。银行们自然也就无需从放贷总量中拨出一部分作为准备金做大分子,从而影响利润


“包括众安、人寿、大地在内的众多知名保险公司,都有开发这款保险产品,名称可能不一样,但内核逻辑是相同的。”上述人员表示。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这款“金融机构损失险”,并没有实质性的保险赔付作用。


举个例子,某银行机构发生了1500万元的不良,此时该机构缴纳保险费用1600万元。保险公司会用保费中的1500万元赔付金融机构,将不良出表,剩余的100万元,当作“运营费”,成为保险公司的利润。


“正常情况下,很多银行不良出表需要一年时间,但用该款保险产品,会将不良出表时间缩短至1-2个月。”其中一位保险机构从业者表示。


当有助贷机构参与情况下,“金融机构损失险”又会发挥另一层作用,将“助贷保证金”合规化。


众所周知的是,很多助贷机构为了拿到资金,会给银行等资金方私下缴纳一笔“保证金”。


很多时候,这笔钱上不了台面。“金融机构损失险”的存在,可以将这笔钱合理化。


比如,银行需要出表1600万元的不良,就给保险公司缴纳1600万元的保费;同时助贷方需要再缴纳200万元保费,美名其曰“风险共担险”。这样一来,银行与助贷方总共交了1800万元保费。保险公司会从总共的1800万元保费中抽出1600万元赔付,剩余200万元作为利润。


这样一来,通过把“保证金”变成“风险共担”险,保险机构将助贷保证金合理化。相当于助贷机构替银行出了部分保费。


当然,最为重要的作用是,使用该款保险产品,银行在总行或者人行来考察时,能够交出一份非常漂亮的成绩单。


揭秘!这款保险产品能将银行坏账出表,南京银行、民生银行正在用


暗藏监管风险


所有命运暗中的馈赠,暗中早就锚定了价格。性能如此优良的保险产品,自然存在着相应风险。


长期使用这款保险产品,机构会患上“金融机构损失险依赖症”。


“首先保险公司并不是一直有这个产品,可能随时会停。一旦停止这款保险产品后,如果这家银行习惯于用金融机构损失险将不良大比例出表的话,那么对于这家机构来说,剩余的8个月或者10个月,后续就没办法用该保险将不良出表了。”某保险业内人士表示。


金融机构不良出表时间从两个月增加至一年。剩余时间,不良大幅度上升,数据会变得很难看。


所以才有业内人士把该款保险评价为“抽鸦片”。用的时候很爽,一旦停用后患无穷。


不仅如此,这款保险还存在监管风险。


“这个险种,本质来说就是一个通道,有点像银行和保险公司偷偷摸摸私底下干的事儿,上不了台面,监管也知道你在做,之前对该领域卡的比较严,在经过几次整改后,这款保险产品才变成现在这种比较符合监管调性的模式。”上述保险业内人士说道。


推广该款保险时,保险从业者也不敢大面积宣传,只能私下里一家接着一家开展地推。


万一哪天风向变了,这款保险碰触到了监管底线,这款保险产品可能也会被叫停。


“之前我们和某家股份制银行商谈时,他们明确表示自己不会碰这款保险产品。”上述人员说道。


是快速将不良出表、做大盘子重要,还是经营好风险,扎实做好业务重要?金融机构们真得要好好想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