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三桂起兵反清前期,幾乎佔據了半壁江山,卻因犯一大錯而敗亡

清朝初年的"三藩",是指三個割據一方的藩王,即雲南平西王吳三桂、廣東平南王尚可喜、福建靖南王耿精忠。康熙十二年春,年輕的康熙皇帝作出撤藩的決定,戰爭爆發。在三藩之亂爆發初期,吳三桂勢力幾乎佔據半壁江山,可是,這基本上就是吳三桂的巔峰了。

吳三桂起兵反清前期,幾乎佔據了半壁江山,卻因犯一大錯而敗亡

之後數年時間中,吳三桂和清朝反覆拉扯,而形勢在吳三桂病逝後急轉而下。對此,在筆者看來,吳三桂起兵後,完全有擊敗清朝的可能,但是,因為一個大錯,吳三桂勢力最後一敗塗地。

吳三桂起兵之初,一路勢如破竹,幾乎沒有遇到任何有力抵抗就控制了雲、貴、川、湖南大部分地區。之後吳軍又在江西先後擊敗嶽樂、董衛國軍,佔領南昌、九江一帶,打得清軍從此龜縮在安慶一帶五年不敢動彈,可見清廷八旗兵已經不堪使用,綠營兵也已經大多墮落。

西線戰場,吳軍王屏藩、吳之芪部在四川設計使清將瓦爾喀部五萬大軍不戰自潰,鄭蛟麟、王輔臣部在陝西平陽關圍殲清軍機大臣莫洛所率十萬餘人,擊斃莫洛。隨後,王輔臣、王屏藩、吳之芪率軍緊追清貝勒察尼軍不放,將貝勒察尼趕出西安,兵不血刃佔領西安。

吳三桂起兵反清前期,幾乎佔據了半壁江山,卻因犯一大錯而敗亡

再後來,王輔臣因輕敵中清廷新任軍機大臣圖海之計,陷入絕境被招降,吳軍損失八萬人馬。但隨後吳軍便迅速扭轉了局勢。吳之芪和馬雄圖兵分兩路,直抄圖海部後路,王屏藩、潭洪帶領馬步兵隨後跟進。此一戰,圖海軍大敗而逃,吳軍從固原一直追殺到長武,十二萬清軍最後剩下不足兩萬,跟隨圖海逃回西安。

經過幾次大戰之後,清軍的主力實際上已經被吳三桂軍打垮,如果此時吳三桂真的能一舉揮軍北上,那麼改朝換代也未可知。

但由於吳三桂優柔寡斷的性格缺陷使然,再加上吳三桂考慮到自己年邁體衰,頭腦中偏安的思想便逐漸取代了當初的雄心壯志,以至於吳軍主力一直停留在長江南岸,喪失了最佳的戰機。最後,劉玄初憂憤而死,自此再也無人敢向吳三桂當面提出北進的建議。

吳三桂起兵反清前期,幾乎佔據了半壁江山,卻因犯一大錯而敗亡

1678年八月,吳三桂病死,吳軍失去了得力的統帥,從此再也沒有人能夠統一指揮吳軍龐大的軍隊,所以說,吳三桂最後的失利,並不是失在民心,而是失在了錯過戰機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