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0万蜂农将何去何从?

在云南省易门县的一处养蜂房内,来自四川西昌市的养蜂人刘德成在自己的帐篷里,用上吊自缢的方式结束了自己44岁的生命。

刘德成是四川人。2019年,他带着他的蜜蜂在云南过冬。一年12个月,有11个月他都带着他上百个蜂箱,辗转各地追逐花期。

风餐露宿,皮肤被晒得黝黑发亮,而经受的这些苦难,并不一定能换来圆满的结局。

养蜂,是一个靠天吃饭的活计。蜂群生病、采食遇到农药而导致死亡、交通限制等等,随便一个打击,都有可能让蜂农一年辛劳付诸东流。

中国30万蜂农将何去何从?

今年,因为新冠肺炎,在云南易门的刘德成遇到村子封路,不能带着蜜蜂及时转场,饲料糖也运不进来。于是,蜜蜂只能采食已经被打上农药的油菜花,这直接导致了大批工蜂死亡。

这期间,蜂螨又爆发了。给蜜蜂治螨时,刘德成用药狠了,不止是工蜂,小蜜蜂也长不出来了,蜂场已经完全崩溃。

2月13日,44岁的刘德成在养蜂的帐篷里用一条麻绳结束生命。他原本的176箱蜜蜂,最后只合并成36个残弱的蜂群。

也许,有的人会对此嗤之以鼻:不就是几只小蜜蜂吗?

他们可能不在乎蜜蜂背后的产业链,但他们却也看不到蜜蜂对于人类来说,有多么的重要。

中国30万蜂农将何去何从?

蜜蜂的存亡直接影响着人类的吃饭问题。全球约30%的农作物依赖虫媒授粉,蜜蜂是其中的主力军。失去了蜜蜂,很多作物的产量会直线下降,甚至出现绝收危机。在人口数量持续暴增的情况下,蜜蜂的消失将会使人类面临饥荒的现实。

而一直呵护着蜜蜂种群的30万中国蜂农,如今的生存处境却愈发艰难。

许多地地道道的老蜂农,并不缺乏经验和手艺。但这些蜂农却缺乏有效的销售渠道。他们通常会将蜂蜜贱卖给二手商贩或者工厂,而消费者从商贩和商场买的不是价高就是经过浓缩或稀释过的蜜,导致市场上假蜂蜜盛行。

如今的年轻人也很少愿意吃这碗饭。毕竟,追着花期跑的日子艰辛又不稳定。再过几十年,养蜂事业不得不面对后继无人的现实。

中国30万蜂农将何去何从?

随着疫情逐渐缓解,近日,农业农村部发布了关于切实打通堵点、促进养蜂业全面复工复产的紧急通知。

通知指出:充分考虑养蜂生产实际,允许蜂农有序流动,开展放蜂等生产活动;不得拦截蜜蜂转场及其产品运输车辆;各地要积极为蜂农转场创造条件,对个别县乡封村断路、一概劝返等做法,要坚决予以纠正,切实打通蜂农转场“最后一公里”,帮助蜂农渡过难关。

这一紧急通知的出台,无疑给不少困在他乡、无法及时转场的养蜂人带来了希望。而对于用一根麻绳结束了自己生命的养蜂人刘德成来说,却再也听不到了。

在农村老家做什么赚钱?点击“了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