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30萬蜂農將何去何從?

在雲南省易門縣的一處養蜂房內,來自四川西昌市的養蜂人劉德成在自己的帳篷裡,用上吊自縊的方式結束了自己44歲的生命。

劉德成是四川人。2019年,他帶著他的蜜蜂在雲南過冬。一年12個月,有11個月他都帶著他上百個蜂箱,輾轉各地追逐花期。

風餐露宿,皮膚被曬得黝黑髮亮,而經受的這些苦難,並不一定能換來圓滿的結局。

養蜂,是一個靠天吃飯的活計。蜂群生病、採食遇到農藥而導致死亡、交通限制等等,隨便一個打擊,都有可能讓蜂農一年辛勞付諸東流。

中國30萬蜂農將何去何從?

今年,因為新冠肺炎,在雲南易門的劉德成遇到村子封路,不能帶著蜜蜂及時轉場,飼料糖也運不進來。於是,蜜蜂只能採食已經被打上農藥的油菜花,這直接導致了大批工蜂死亡。

這期間,蜂蟎又爆發了。給蜜蜂治蟎時,劉德成用藥狠了,不止是工蜂,小蜜蜂也長不出來了,蜂場已經完全崩潰。

2月13日,44歲的劉德成在養蜂的帳篷裡用一條麻繩結束生命。他原本的176箱蜜蜂,最後只合併成36個殘弱的蜂群。

也許,有的人會對此嗤之以鼻:不就是幾隻小蜜蜂嗎?

他們可能不在乎蜜蜂背後的產業鏈,但他們卻也看不到蜜蜂對於人類來說,有多麼的重要。

中國30萬蜂農將何去何從?

蜜蜂的存亡直接影響著人類的吃飯問題。全球約30%的農作物依賴蟲媒授粉,蜜蜂是其中的主力軍。失去了蜜蜂,很多作物的產量會直線下降,甚至出現絕收危機。在人口數量持續暴增的情況下,蜜蜂的消失將會使人類面臨饑荒的現實。

而一直呵護著蜜蜂種群的30萬中國蜂農,如今的生存處境卻愈發艱難。

許多地地道道的老蜂農,並不缺乏經驗和手藝。但這些蜂農卻缺乏有效的銷售渠道。他們通常會將蜂蜜賤賣給二手商販或者工廠,而消費者從商販和商場買的不是價高就是經過濃縮或稀釋過的蜜,導致市場上假蜂蜜盛行。

如今的年輕人也很少願意吃這碗飯。畢竟,追著花期跑的日子艱辛又不穩定。再過幾十年,養蜂事業不得不面對後繼無人的現實。

中國30萬蜂農將何去何從?

隨著疫情逐漸緩解,近日,農業農村部發布了關於切實打通堵點、促進養蜂業全面復工復產的緊急通知。

通知指出:充分考慮養蜂生產實際,允許蜂農有序流動,開展放蜂等生產活動;不得攔截蜜蜂轉場及其產品運輸車輛;各地要積極為蜂農轉場創造條件,對個別縣鄉封村斷路、一概勸返等做法,要堅決予以糾正,切實打通蜂農轉場“最後一公里”,幫助蜂農渡過難關。

這一緊急通知的出臺,無疑給不少困在他鄉、無法及時轉場的養蜂人帶來了希望。而對於用一根麻繩結束了自己生命的養蜂人劉德成來說,卻再也聽不到了。

在農村老家做什麼賺錢?點擊“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