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除災求福:願山河無恙,國泰民安

中國有句諺語“二月二,龍抬頭;三月三,生軒轅”,所以三月三也是一個紀念黃帝誕辰的日子。

同時三月三又被稱為上巳節,古代人過上巳節是要結伴去河邊飲宴、外出春遊。

三月三,除災求福:願山河無恙,國泰民安

01,三月三:祭祀高禖

三月三最重要的活動就是祭祀高禖,什麼是高禖?

如果說丘比特是西方的愛神,那麼高禖就是中國的愛神,是掌管婚姻和生育之神。

“禖”經常出現在先秦的書籍中,高禖神是人民祈禱婚姻、生子所祭拜的神明。

“是月也,玄鳥至。至之日,以大牢祠於高禖,天子親往,后妃帥九嬪御,乃禮天子所御,帶以弓韣,授以弓矢,於高禖之前。”——《禮記·月令》

通過祭祀高禖,來開展男女結識、祈求生子的願望。

從這個角度來說,三月三又是一個求偶節、求育節。

據說帝嚳有位一直不能生子的妃子,叫簡狄。有一天,簡狄去祭祀高禖,意外地撿到了一棵燕子卵,吃了之後神奇地懷孕了,生下來一個孩子名叫契(後來成為商朝的始祖)。

帝嚳,“三皇五帝”中的第三位帝王,他設立了二十四節氣。

《詩經·商頌·玄鳥》記載:“天命玄鳥,降而生商。”(玄鳥是燕子的別稱)

三月三,除災求福:願山河無恙,國泰民安

雖然歷經歲月的變遷,歷朝歷代的統治階層和百姓都沒有忘記這個關於男女婚姻幸福的節日。

  • 漢武帝給愛神非常高的地位,“常以仲春之月,立高禖祠於城南,祀以特牲。”
  • 晉代的時候,百姓給愛神一個新稱呼“落星”,“洛陽猶有高禖壇,百姓祠其旁,或謂之落星。”
  • 到了北齊,“每歲元鳥至之日,皇帝親帥六宮,祀青帝於壇,以太皞配,而祀高禖之神以祈子。”
  • 唐朝時,天子親自祭拜,“唐亦以仲春元鳥至之日,以太牢祀於高禖,天子親往。”

三月三:“祓禊”

杜甫在《麗人行》詩說:“三月三日天氣新,長安水邊多麗人。”

三月三是初春時節,古人堅信在這天到河邊經水洗禮,可以除去不潔不祥。

人們要結伴而行,到河邊沐浴,洗濯去垢,消除不祥,稱為“祓禊”,是古代為除災求福而舉行的一種儀式。

  • 《周禮·春官·女巫》:“女巫掌歲時祓除釁浴。”鄭玄注:“歲時祓除,如今三月上巳,如水上之類;釁浴謂以香薰草藥沐浴。”
  • 《後漢書·禮儀上》:“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病,為大絜。”
  • 《後漢書·周舉傳》:“六年三月上巳日,(梁)商大會賓客,宴於洛水。”

上巳節這一天,還會招魂。

據說漢代的開國皇后、劉邦的土豪老婆呂雉,在某一年的上巳節到灞水祓禊,回宮的路上被狗咬了,不久之後就去世了。

東漢將軍梁商過上巳節,飲酒縱樂,聽到一支傷心的歌,在場的都傷感流淚,有人說厄運要來了,果然,梁商在秋天就去世了。

至今江南的一些地區,把每年農曆三月三成為鬼節,傳說在這一天,鬼魂出沒,於是人們在自家門口鳴放鞭炮,驅嚇來鬼

過上巳節,漢族的習慣是“是月上巳,官民皆絜(潔)於東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宿垢疢(病),為大絜”,當中就有清潔自身,驅趕鬼魂的含義。


03,祝福祖國:除災求福


三月三,除災求福:願山河無恙,國泰民安

受到疫情的影響,今年在新鄭舉行的三月三,拜軒轅的大典,現場無嘉賓、無觀眾、無演員表演,設盛世禮炮、恭讀拜文、祈福中華、天地人和等9項議程。

祭拜祖先,傳承三月三“除災求福”的優秀傳統,這是中華美德,遇到再困難的日子,也要把優秀傳統傳承下去。

願山河無恙,國泰民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