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古代宋代服饰,“拘谨”与“保守”,你了解多少?

宋代服饰较之唐代而言,风格大变。人们普遍认为,宋代是中国封建社会走上衰败的时期,当时的统治者不是采取修明政治、变革图强的策略,而是加强思想控制,灌输封建伦理纲常的旧观念,从思想精神上奴化人民,出现了程朱理学和维护封建道统为目的的《三礼图》,使得社会风气趋于守旧和封闭。在统治阶级大力提倡理学纲常之下,宋代服饰出现简朴、拘谨的风格,和唐代的华贵、张扬、浓艳形成鲜明对比。“保守、拘谨”成为宋代服饰的总体特征。

服饰具有强烈的传承性,朝代的更迭如不是人为的强制,服饰并不会立即出现大的变化。唐王朝国富力强建立了疆域广阔的帝国,博采众长,汲取异域文化,形成了盛唐时期开放、热烈、张扬的服饰风格。唐代服饰继承了北朝以来的胡服风尚,日常男装以圆领、窄袖、合体形式代替了汉代以来汉服的交领、宽袍、大袖,女子则普遍穿着开放的袒露装、男装、胡服等,表现了唐人自由的、意气风发的勃勃旺盛生命力,人们誉之为盛唐气象。正因为唐代服饰是中国漫长封建社会服饰文化中的一朵富贵奇丽之花,常常得到现代服饰学者们的交口称赞,后代华人引以自豪地把中华民族传统服饰命名为“唐装”即是例证,虽然他们所谓的唐装并不是唐代的服装,而是由清代满人服装演变而来。以唐装命名,表现了华人梦回唐朝,昐望祖国富强的愿望。宋朝建立后,衣冠服制效法唐代以来的形式制度,但服饰面貌已较之盛唐时期发生了大的改变,实际上这种变化并不突显于宋代,而是始于唐安史之乱以后。安史之乱惊醒了唐人的沉醉美梦,人们审视战乱过后满目疮痍的中原厚土,思索胡风严重浸染的点滴日常,开始怀念已渐出生活的汉风汉韵,表现在服饰上即是汉族传统服饰的回归。于是,

袍衫日渐宽博,衣袖日渐阔大,女服开始以大袖宽衣为尚,贵族妇女中有的竟袖大过四尺,裙摆拖地四、五寸,以至于政府不得不下令制止其继续发展的势头。

对于古代宋代服饰,“拘谨”与“保守”,你了解多少?

敦煌莫高窟61窟壁画上穿戴华丽的宋代妇女

对于古代宋代服饰,“拘谨”与“保守”,你了解多少?

宋人《娘子张氏图》上的贵妇

经过唐末及五代,汉文化优势不断得到加强与巩固。宋朝建立后,服饰形制承继旧制。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博士聂崇义上《三礼图》,奏请重新制定服制,得到了皇帝的批准。聂崇义编《三礼图》的宗旨,是“详求原始”“尊其文”“释其器”,以“恢尧舜之典,总夏商之礼”“仿虞周汉唐之旧”。《三礼图》尽管事实上与古代礼仪制度有很大差距,与原本汉服形制有的也相去甚远,但因是皇帝钦定,成了当时力图恢复旧制的蓝本,对宋代服饰面貌有很大影响。如果说遵循恢复传统为守旧,此可认为是宋代服饰守旧的一个方面。

对于古代宋代服饰,“拘谨”与“保守”,你了解多少?

宋代的交领大袖衣和方心曲领

对于古代宋代服饰,“拘谨”与“保守”,你了解多少?

宋代继承唐代的圆领衫但已变为汉服的宽袖

今人认为宋代服饰的守旧还表现于妇女装束上,宋时唐代的那种袒胸露背装已不是主流,从唐至宋,明显是一种思想开放自由的倒退。总的来看,汉人向来并不崇尚袒露,唐时袒露女装的盛行也仅是中国服装史上的特例,其他朝代也都不尽然。实际上宋代服饰还算开放,唐代流行的袒露装还继续有市场,如宋代妇女中流行的里穿抺胸(抺胸与今胸罩类似,但下部略长),外穿直领背子或襦,形成“内著抺胸,微露双乳”的形象,和唐人的开放不相上下。另外,

唐代女装中外披纱衫、透露内衣及裸肩的装束在宋代继续流行,是上层贵族妇女的时髦装束,甚至命妇会见宾客的礼服中就有纱质大袖衫,穿着透性较好的纱质礼服出入正式场合,表明宋代女子并不是拘谨和保守的。

对于古代宋代服饰,“拘谨”与“保守”,你了解多少?

川泸县宋墓石刻上内穿抹胸露乳外穿背子的女子

对于古代宋代服饰,“拘谨”与“保守”,你了解多少?

宋刘松年《茗园赌市图》中内穿抹胸外穿襦的女子

对于古代宋代服饰,“拘谨”与“保守”,你了解多少?

宋佚名《花石侍女图》中装扮华丽,穿着纱质外衫、隐露内衣的女子

宋代纱质大袖衫

有学者认为宋代服饰保守是因为程朱理学的禁锢。理学开启于北宋,但其创始人程颐、程颢二人并不得志,受到排挤迫害,故影响并不大,理学占据思想主导地位是在南宋时期,周密所记南宋淳祐年间“达官朝士者必愦愦冬烘,弊衣菲食,高巾破履,人望之知为道学君子也”,理学生徒衣食节俭质朴,有自己的服饰风格。但通观南宋时期社会服饰普遍存在僭越、奢侈、尚异之风可以看出,理学生的服饰风格并未扭转整个宋代的服饰风尚。

宋代服饰的保守、守旧还表现在对胡服的态度上。宋朝廷多次发布禁胡服令,和唐代全国男女着胡服风尚形成鲜明对比。唐代国力强劲,以武力平定四方,建立强大的唐帝国,但自唐中晚期后,外族政权逐渐崛起建立,至宋时发展壮大,宋政府时常感受到压力,因此民族相处环境也不可能与唐中期以前相比。五代至宋时期,北方政权中的辽、金逐渐发展强大起来,中原政权的北方领土大片失守,草原民族金戈铁马直逼中原首都腹地,宋政府与辽、金、西夏战争中常处于劣势。面对如此紧迫的外族压境形势,民族心理上的排外情绪不可避免,对待异族文化也就不可能象盛唐那样自信从容地接纳和包容,表现在服饰上就是禁胡风胡服。宋廷曾三番五次地下令禁止,如北宋庆历八年 (1048年)诏:“禁士庶效契丹服及乘骑鞍辔,妇人衣铜绿、兔褐之类。”宣和元年 (1119 年),宋廷诏:“敢为契丹服若毡笠、钩墼之类者以违御笔论。”但朝廷禁令阻挡不住民间民族交往的洪流,南宋时期,处于金统治区域的胡化现象已很严重,范成大《揽辔录》记载旧地百姓“久习其俗,态度嗜好与之俱化。最甚者衣服之类,其制尽为胡矣,自过淮以北皆然。”不仅如此,就连南宋都城临安也“服饰乱常,习为边装”,汉人传统的深衣冠履服饰此时反而被认是怪服、妖服。宋代受少数民族服饰影响,天长日久,古老的传统服饰已被忘却,如有人穿着,反被认为是新奇服饰,称为“服妖”。

对于古代宋代服饰,“拘谨”与“保守”,你了解多少?

宋佚名《四美图》中的四大美女

宋人并不排斥胡服因素。南宋朱熹考察圆领宽袖公服的渊源演变,说:“今之上领公服(唐之常服),非先王之法服,自五季之末流入中国。至隋炀帝时巡游无度,乃令百官戎服从驾,而以紫、绯、绿三色为九品之别,非先王之法服,亦非当时朝祭之正服也,今杂用之,亦以其便于事而不能改耳。”又说“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如上领衫、靴鞋之类,先王冠服扫地尽矣。”虽尊汉族先王,但也遵从时境,顺应历史的发展。

因此,人们定义宋代服饰“守旧,保守,拘谨”风格,从上述几个方面来看并不确切。综观整个中国几千年的服饰史,宋代服饰从形制及质地上都较其他时期更为新颖和大胆,如单单定义宋代服饰风格保守,实是因为唐、宋两朝年代相距较近,服饰风格相差较大的缘故。

宋代服饰在较之唐代风格大变的表象下,应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在民族关系新形势下,服饰风格呈现出的新面貌:一方面它是从唐代服饰发展而来的必然,是从张扬到内敛,从热烈奔放到沉静含蓄的发展周期规律;另一方面,宋代服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发展,在新时代美的影响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服饰文化。中国古代服饰文化是各民族服饰相互借鉴不断融合形成的。唐代服饰即是魏晋以来中原服饰与北方民族服饰不断融合的产物,只是更多地保留有北方民族的服饰特点,宋代服饰则是在继承的基础上更加突出汉民族的服饰特性,唐、宋服饰是一脉相承的两个不同发展阶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