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古代宋代服飾,“拘謹”與“保守”,你瞭解多少?

宋代服飾較之唐代而言,風格大變。人們普遍認為,宋代是中國封建社會走上衰敗的時期,當時的統治者不是採取修明政治、變革圖強的策略,而是加強思想控制,灌輸封建倫理綱常的舊觀念,從思想精神上奴化人民,出現了程朱理學和維護封建道統為目的的《三禮圖》,使得社會風氣趨於守舊和封閉。在統治階級大力提倡理學綱常之下,宋代服飾出現簡樸、拘謹的風格,和唐代的華貴、張揚、濃豔形成鮮明對比。“保守、拘謹”成為宋代服飾的總體特徵。

服飾具有強烈的傳承性,朝代的更迭如不是人為的強制,服飾並不會立即出現大的變化。唐王朝國富力強建立了疆域廣闊的帝國,博採眾長,汲取異域文化,形成了盛唐時期開放、熱烈、張揚的服飾風格。唐代服飾繼承了北朝以來的胡服風尚,日常男裝以圓領、窄袖、合體形式代替了漢代以來漢服的交領、寬袍、大袖,女子則普遍穿著開放的袒露裝、男裝、胡服等,表現了唐人自由的、意氣風發的勃勃旺盛生命力,人們譽之為盛唐氣象。正因為唐代服飾是中國漫長封建社會服飾文化中的一朵富貴奇麗之花,常常得到現代服飾學者們的交口稱讚,後代華人引以自豪地把中華民族傳統服飾命名為“唐裝”即是例證,雖然他們所謂的唐裝並不是唐代的服裝,而是由清代滿人服裝演變而來。以唐裝命名,表現了華人夢迴唐朝,昐望祖國富強的願望。宋朝建立後,衣冠服制效法唐代以來的形式制度,但服飾面貌已較之盛唐時期發生了大的改變,實際上這種變化並不突顯於宋代,而是始於唐安史之亂以後。安史之亂驚醒了唐人的沉醉美夢,人們審視戰亂過後滿目瘡痍的中原厚土,思索胡風嚴重浸染的點滴日常,開始懷念已漸出生活的漢風漢韻,表現在服飾上即是漢族傳統服飾的迴歸。於是,

袍衫日漸寬博,衣袖日漸闊大,女服開始以大袖寬衣為尚,貴族婦女中有的竟袖大過四尺,裙襬拖地四、五寸,以至於政府不得不下令制止其繼續發展的勢頭。

對於古代宋代服飾,“拘謹”與“保守”,你瞭解多少?

敦煌莫高窟61窟壁畫上穿戴華麗的宋代婦女

對於古代宋代服飾,“拘謹”與“保守”,你瞭解多少?

宋人《娘子張氏圖》上的貴婦

經過唐末及五代,漢文化優勢不斷得到加強與鞏固。宋朝建立後,服飾形制承繼舊制。宋太祖建隆二年(961年),博士聶崇義上《三禮圖》,奏請重新制定服制,得到了皇帝的批准。聶崇義編《三禮圖》的宗旨,是“詳求原始”“尊其文”“釋其器”,以“恢堯舜之典,總夏商之禮”“仿虞周漢唐之舊”。《三禮圖》儘管事實上與古代禮儀制度有很大差距,與原本漢服形制有的也相去甚遠,但因是皇帝欽定,成了當時力圖恢復舊制的藍本,對宋代服飾面貌有很大影響。如果說遵循恢復傳統為守舊,此可認為是宋代服飾守舊的一個方面。

對於古代宋代服飾,“拘謹”與“保守”,你瞭解多少?

宋代的交領大袖衣和方心曲領

對於古代宋代服飾,“拘謹”與“保守”,你瞭解多少?

宋代繼承唐代的圓領衫但已變為漢服的寬袖

今人認為宋代服飾的守舊還表現於婦女裝束上,宋時唐代的那種袒胸露背裝已不是主流,從唐至宋,明顯是一種思想開放自由的倒退。總的來看,漢人向來並不崇尚袒露,唐時袒露女裝的盛行也僅是中國服裝史上的特例,其他朝代也都不盡然。實際上宋代服飾還算開放,唐代流行的袒露裝還繼續有市場,如宋代婦女中流行的裡穿抺胸(抺胸與今胸罩類似,但下部略長),外穿直領背子或襦,形成“內著抺胸,微露雙乳”的形象,和唐人的開放不相上下。另外,

唐代女裝中外披紗衫、透露內衣及裸肩的裝束在宋代繼續流行,是上層貴族婦女的時髦裝束,甚至命婦會見賓客的禮服中就有紗質大袖衫,穿著透性較好的紗質禮服出入正式場合,表明宋代女子並不是拘謹和保守的。

對於古代宋代服飾,“拘謹”與“保守”,你瞭解多少?

川瀘縣宋墓石刻上內穿抹胸露乳外穿背子的女子

對於古代宋代服飾,“拘謹”與“保守”,你瞭解多少?

宋劉松年《茗園賭市圖》中內穿抹胸外穿襦的女子

對於古代宋代服飾,“拘謹”與“保守”,你瞭解多少?

宋佚名《花石侍女圖》中裝扮華麗,穿著紗質外衫、隱露內衣的女子

宋代紗質大袖衫

有學者認為宋代服飾保守是因為程朱理學的禁錮。理學開啟於北宋,但其創始人程頤、程顥二人並不得志,受到排擠迫害,故影響並不大,理學佔據思想主導地位是在南宋時期,周密所記南宋淳祐年間“達官朝士者必憒憒冬烘,弊衣菲食,高巾破履,人望之知為道學君子也”,理學生徒衣食節儉質樸,有自己的服飾風格。但通觀南宋時期社會服飾普遍存在僭越、奢侈、尚異之風可以看出,理學生的服飾風格並未扭轉整個宋代的服飾風尚。

宋代服飾的保守、守舊還表現在對胡服的態度上。宋朝廷多次發佈禁胡服令,和唐代全國男女著胡服風尚形成鮮明對比。唐代國力強勁,以武力平定四方,建立強大的唐帝國,但自唐中晚期後,外族政權逐漸崛起建立,至宋時發展壯大,宋政府時常感受到壓力,因此民族相處環境也不可能與唐中期以前相比。五代至宋時期,北方政權中的遼、金逐漸發展強大起來,中原政權的北方領土大片失守,草原民族金戈鐵馬直逼中原首都腹地,宋政府與遼、金、西夏戰爭中常處於劣勢。面對如此緊迫的外族壓境形勢,民族心理上的排外情緒不可避免,對待異族文化也就不可能象盛唐那樣自信從容地接納和包容,表現在服飾上就是禁胡風胡服。宋廷曾三番五次地下令禁止,如北宋慶曆八年 (1048年)詔:“禁士庶效契丹服及乘騎鞍轡,婦人衣銅綠、兔褐之類。”宣和元年 (1119 年),宋廷詔:“敢為契丹服若氈笠、鉤墼之類者以違御筆論。”但朝廷禁令阻擋不住民間民族交往的洪流,南宋時期,處於金統治區域的胡化現象已很嚴重,范成大《攬轡錄》記載舊地百姓“久習其俗,態度嗜好與之俱化。最甚者衣服之類,其制盡為胡矣,自過淮以北皆然。”不僅如此,就連南宋都城臨安也“服飾亂常,習為邊裝”,漢人傳統的深衣冠履服飾此時反而被認是怪服、妖服。宋代受少數民族服飾影響,天長日久,古老的傳統服飾已被忘卻,如有人穿著,反被認為是新奇服飾,稱為“服妖”。

對於古代宋代服飾,“拘謹”與“保守”,你瞭解多少?

宋佚名《四美圖》中的四大美女

宋人並不排斥胡服因素。南宋朱熹考察圓領寬袖公服的淵源演變,說:“今之上領公服(唐之常服),非先王之法服,自五季之末流入中國。至隋煬帝時巡遊無度,乃令百官戎服從駕,而以紫、緋、綠三色為九品之別,非先王之法服,亦非當時朝祭之正服也,今雜用之,亦以其便於事而不能改耳。”又說“今世之服,大抵皆胡服,如上領衫、靴鞋之類,先王冠服掃地盡矣。”雖尊漢族先王,但也遵從時境,順應歷史的發展。

因此,人們定義宋代服飾“守舊,保守,拘謹”風格,從上述幾個方面來看並不確切。綜觀整個中國幾千年的服飾史,宋代服飾從形制及質地上都較其他時期更為新穎和大膽,如單單定義宋代服飾風格保守,實是因為唐、宋兩朝年代相距較近,服飾風格相差較大的緣故。

宋代服飾在較之唐代風格大變的表象下,應是在新的歷史時期,在民族關係新形勢下,服飾風格呈現出的新面貌:一方面它是從唐代服飾發展而來的必然,是從張揚到內斂,從熱烈奔放到沉靜含蓄的發展週期規律;另一方面,宋代服飾在繼承傳統的基礎上創新發展,在新時代美的影響下,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服飾文化。中國古代服飾文化是各民族服飾相互借鑑不斷融合形成的。唐代服飾即是魏晉以來中原服飾與北方民族服飾不斷融合的產物,只是更多地保留有北方民族的服飾特點,宋代服飾則是在繼承的基礎上更加突出漢民族的服飾特性,唐、宋服飾是一脈相承的兩個不同發展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