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套路”被識破?不少年輕人主動關閉花唄,央行已多次警告

在萬物皆可互聯網的時代,大家身邊的一切事物都或多或少的和互聯網產生一些關係,傳統事物和行業逐漸被互聯網賦予了豐富的商業賦能,而與此同時,互聯網催生的一些新鮮事物,也不斷對傳統行業造成衝擊,人們的生活和觀念不斷被互聯網顛覆。其中,最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就是馬雲,一手創立了阿里巴巴,將電商、移動支付推向全民普及,在取得巨大的商業成就的同時,馬雲也成為公認的互聯網行業的領軍人物,由馬雲創立的支付寶早已成為目前最主流的移動支付平臺,而支付寶推出的花唄、借唄服務也成為不少年輕人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馬雲“套路”被識破?不少年輕人主動關閉花唄,央行已多次警告


物質生活和消費水平越來越高,導致大部分初入職場或在校大學生等年輕人的經濟狀況入不敷出,而支付寶花唄的誕生,為年輕人提供了一個新的選擇。在收入較低,無法滿足生活需求的時候,花唄解決了不少年輕用戶的棘手難題,無需擔心錢不夠用,只需要通過花唄即使餘額為零也照樣不影響任何消費,只需按時還款即可。花唄服務推出後,迅速贏得大量用戶的一致好評,不過好景不長,隨著用戶越來越多,馬雲“套路”被識破,不少年輕人主動關閉花唄,央行已多次警告。

馬雲“套路”被識破?不少年輕人主動關閉花唄,央行已多次警告


此前,根據支付寶官方公佈的數據顯示,支付寶的用戶體量超過10億以上,其中主要用戶以80、90後年輕人為主,而支付寶的放貸總額高達3000億以上,僅90後用戶佔比達到40%。在另一份螞蟻金服的數據中顯示,在所有支付寶用戶中,長期使用花唄、借唄服務的90後用戶佔比為60%,並且有相當一部分90後用戶的月存儲為零或者是負數。由此可見,支付寶花唄和借唄為用戶提供相對較低的購物消費和貸款門檻,同時也逐漸導致不少年輕人養成亂花錢的不想消費習慣,陷入沒有節制提前消費且不斷借錢和還錢的惡性循環。

馬雲“套路”被識破?不少年輕人主動關閉花唄,央行已多次警告


年輕人負債並非個例,早已成為一種普遍存在的現象,央行也曾多次發出警告。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發佈的報告數據顯示,在2019年上半年,國內使用信用卡逾期金額高達797.47億元,如此驚人的一組天文數字背後,只是短短半年時間產生的債務。月光族,入不敷出甚至債臺高築讓不少人揹負著巨大的生活壓力,而背後真正的問題根源在於,對於物質生活的貪慾和無節制的非理性消費。

馬雲“套路”被識破?不少年輕人主動關閉花唄,央行已多次警告


而支付寶作為最受歡迎的移動支付平臺,推出的各項服務都和每一位用戶息息相關,不可否認,花唄的誕生確實解決了消費者的一些難題,提供了十分人性化的信貸服務,但如果不能理性看待一味盲目的進行超出自身經濟收入的過度消費,難免會導致i陷入永無止境的負債危機。為了套牢用戶、培養用戶的使用和消費習慣,支付寶也花了不少小心思,牢牢地抓住了普通消費者的心理需求。例如,支付寶經常會向用戶贈送一些小額度的花唄紅包,通常額度都在幾元錢左右,但前提是必須使用花唄付款消費,才能夠抵消現金,並且為紅包設定了時間期限,必須在規定的期限內使用才有效,一旦過期即視為作廢。

馬雲“套路”被識破?不少年輕人主動關閉花唄,央行已多次警告


這一招小套路,正是抓住了普通消費者貪小便宜的心理,畢竟是免費白送的紅包,不用的話過期後就作廢無效了,大多數人都不免覺得太可惜。但如果使用紅包,通常額度為一兩元的紅包基板上也買不到什麼東西,不由得產生了更多的消費,既悄無聲息地培養了用戶使用花唄付款的消費習慣,又省下一大筆營銷宣傳的費用,一舉兩得。此外,馬雲的“套路”還不止這麼簡單,如果經常使用花唄且信用記錄良好,即可獲得更高額度的花唄,從而間接培養用戶產生更高的消費習慣。

馬雲“套路”被識破?不少年輕人主動關閉花唄,央行已多次警告


花唄也好,打白條也罷,養成良好的消費習慣和正確的價值觀是十分重要的,如果養成了盲目且超過自身經濟收入,大手大腳花錢的習慣,還是儘早改正調整為好,畢竟每一分錢都來之不易,君子愛財取之有道,更應該把每一分錢花在刀刃上才不會浪費。那麼,對於馬雲和花唄的套路,大家有什麼看法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