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易经》为代表的一些传统文化,阻碍了我国自然科学的发展,你同意吗?

答否


这是个不好回答的问题,立场不同,价值观不同答案千差万别。本类题的提出可能是中国人对现代科学技术的贡献很少的原因,觉得很没面子,就开始“甩锅”,给谁呢?政治、文化、环境、人种?就文化好甩,特别是那个《易经》,有人奉为至高无上,无所不能的经典,有人认为是违反自然规律,使人思想封闭的文字游戏,有人认为是中国人崇尚形而上的东西,蔑视形而下的东西的结果,等等,太复杂了,还是朝前看好了!


zxh1


《易经》被一些人神化,奉为圣经,说《易经》是先知先觉,能知晓未来,真有这么神吗?非也!

《易经》是迷信经,讲一些似是而非的话,令人可以从不同角度有多种解释,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

《易经》,不讲科学,唯有扑卦,讲迷信,磨灭人民的意志,麻痹人民的思想,阻碍科学的发展。

《易经》不能代表我国的传统文化,统治中国封建社会二千多年的是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文化。儒家文化在封建社会有积极进步的一面,也存在着极大的阶级局限性。


夕阳红155908541


这个问题值得探讨。什么学问都要与时俱进,否则必然为社会所淘汰。以易经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也是一样的。旧有的方式方法,跟不上形势,就必须改造。什么毛笔书法,什么刺绣,什么陶瓷,什么中医,什么算卦,什么针灸……都面临着怎么去传承,怎么样为大众服务。近现代我们科技是落伍了,主要原因就是闭关锁国,妄自尊大,没有接受当时的先进文化传播,但传统的文化,如中医学,小说,等等还是在国际上有的比的。


八卦小一


这么说没道理。自己学不好自然科学,却把责任推到《易经》上,这是典型的没担当。

就像学英语没学好,就把责任推到《三字经》上一样。虽然英语和《三字经》是两种不同的学问,它们相互之间虽然没有关系,却也没有矛盾,既可以兼学,也可以只学习其中的一种。所以也就不能因为没有学好这一项,就去责怪另一项。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做人做事。而要做人做事,就必须有担当的精神。如果连担当都没有,因为自己做不好事情,就到处推卸责任。而在自我提高方面,也只是单纯片面的学习一些孤立的东西,却不知道综合思考,更不会融会贯通,这种学习,对于日后的成长和能力的取得来说,又有什么意义?


清心-芳


周易乃几千年前天生圣人伏羲所创,他仰观天文,俯察地理,乃创八卦,八卦又分先后天,《说卦传》曰:帝出乎震,齐乎巽,相见乎离,致役乎坤,说言乎说,战乎乾。劳乎坎,成言乎艮,万物出乎震,震东方也。齐乎巽,巽东南也。离,南方之卦也。坤也者,地也,万物皆致养焉,兑,正秋也,乾西北之卦,坎者,正北方之卦也,艮,东北之卦也。《周礼.太卜》说:太卜掌三《易》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其经卦皆八,其别皆六十有四。是知《连山》《归藏》《周易》为上古三《三易》,而对三《易》之名义,说者异辞,有谓以代号者,有谓以义名者,难以统一,今我们已证实《周易》是周代所撰,而《连山》为夏代所著,《归藏》为商代所述,勿庸置疑!东汉经学家郑玄《易赞》及《易论》说: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周曰《周易》,可知以代号为说是正确的,争论可以休矣。北宋邵雍说,先天《太极图》为伏羲所画,后天太极图为周文王所作,并阐述:伏羲之易,初无文字,只有一图矣寓其象数,而天地万物之理,阴阳始终之变具焉。所谓以《周易》为代表的传统文化阻碍我国自然科学发展的说法,这来身就是个悖论,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从曾经去过中国的欧州传教士手中购买《周易》英法文译本,从而启发灵感,在此基础上创出二进制数学原理,而现代计算机语言程序就是在二进制基础上衍生的,而模糊数学博奕论拓扑学无不借鉴了周易理论。日本韩国上层社会知识分子无不研究包括《周易》在内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我国自从遭受两次野蛮人入侵,尤其是螨清大兴文字狱,《周易》古本《象数偶成》《大衍历》等书皆毁于一旦!市面流行堪舆术数书藉皆错讹不详!几百年后的今天,就算古本重现人间,别说解释,能看懂的都没几个!


被动专家


三个字,瞎扯淡。不懂易经的人才能说出这么不负责任的话,易经代表的是天地运行的规律,我们的祖先在观察大自然的规律中总结出来的一套适合人类生存的方法。没有这个源头我们5000年的文明就难以持续到今天,这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源,容不得半点质疑和亵渎。


大地心理


非常同意!

古人没错,他们可以有自己的观点,即使今天看来是错的,那也是前进路上的里程碑,他们的看法只是给后人提供参考,我们应该在他们的基础上不断进步。

问题在于我们后人食古不化,崇古保守,把传统的东西视作不可质疑的经典,以至于几千年原地踏步,影响了中国的自然科学的发展。


我是谁谁是我谁是谁o


第一,《易经》从建国以来从未加入任何小学到高中的教育课程,没有任何一个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在学校学习过《易经》,即便是大学也是少数的文史类专业作为一种课题研究。所以,《易经》并没有深入到科学发展中来,也就谈不上阻碍了。

第二,同样是从建国开始,破四旧活动就全国范围开展,即便是到了现在也有绝大多数国人是排斥和抵制《易经》的,他们都是认为《易经》就是封建迷信。既然这么多人都抵制它,它又怎么可能阻碍科学发展?

第三,《易经》只是一本书,解读它的是人类自己,传播它的也是人类自己,历史上的学者们把《易经》作为群经之首自有其道理。以前我在其他问题回答中写过,现代人莫不是真以为古代的皇帝都是傻子不成?都是随便一个骗人的东西就能糊弄皇帝?古书早有说道:“夫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早知道,在古代的宫斗中一旦按上欺君之罪,可是分分钟九族屠尽的下场,所无一些真凭实据,《易经》早就沦为邪书了。

第四,《易经》的内容已经在去年就被纳入我国的国考内容,以后考公务员不熟悉《易经》有些题是答不上来的。这说明已经从国家层面重新审视了《易经》这部书的价值。


无道有说


我国传统古文化不是科学发生的土壤,如果没有西学东渐的过程,只照原有的路线发展下去,再过一万年科学知识形态仍旧不会发生,所以不是《易经》或者什么传统学术的派别阻碍了科学在我国的发展。所有的传统文化形态构成为我们的传统文化,严格说来它们都与科学无关。

近代以后,自然科学已经构成为我们现代文化形态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我们的传统古文化却相对的走向了没落。这个趋势不是没有原因的,但作为中国人看到自己的传统文化逐渐走向衰落,就不可能无动于衷。但是若要扭转传统文化走向衰落的趋势,单凭热爱与热情是远远不够。

虽然经历了近百年的科学思维的训练和熏陶,但在我国传统文化的领域的研究中,依然充斥着教条与迷信。比如,今人研究儒学仍不脱古代圣人语的思维定势,儒学倘有安邦定国的功用,何以阻止不了王朝兴灭循环的命运。汉天子亲口说过,汉家治国自有法度,哪能专以仁道治之。自古帝王都王霸并用,可是一到学者们的口中治国平天下倒成了儒家的专功。

有人宣讲易学,号称包罗万象,穷究天地,但从未见有一条有效的自然法则出自其中。倒是科学一有进步,就会有人站出来说,我们祖先早已说过。什么二进制,量子论,据说《易经》里都有,可就是说不出哪句经文讲述了相关问题。《易经》不过是上古一部占卜工具书,却被学者们吹捧为形而上的哲学家原典,可问题是从未见精深哲学学说来支持这些观点。

科学里没有迷信和神话,只有怀疑和证明。当我们宣称某一言论为真时,就需要为该言论提供充分的证据。言论不能空说,学说不能空立。但一到国学研究领中,这些原则似乎就不适用了。孔子是圣,老子是仙,据说能活五百多岁,这么荒唐的言论也被用于其学说精深的证据。

知识是人类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但是知识大厦的建设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要确保知识能够反映客观真实。归根结底,知识是人类大脑思考的产品,但真知识需要与它表描述的客观对象建立起对应关系。在自然科学方法与自然科学知识诞生以前,人类主要依靠哲学思辨来进行知识的创作,以及知识大厦的建构。虽然在这个过程中,也曾经存在过极其光辉的思想,但总是以猜想为主,不能获得反映自然界真实规律的结论来。

在西方哲学的传统中,学者们不断的追问知识如何起源,以及什么样的知识才构成真理的问题。所以,他们总是以怀疑和批判的态度来审查前辈的言论和思想,这些言论对不对,究竟是不是真理?所以,前辈的知识常常被修正、推翻、甚至重重建,直到作者认为找到真理为止。

近代哲学与自然科学的出现,是学者们不断拷问什么样的知识构成真理,才能反映客观真实的结果。学者们最终弃了纯粹思辨的获取知识的方法。而是采取了以观察与实验为主的实证主义的认识方法,这就直接导致了自然科学的诞生。自然科学知识实质上是哲学中实证主义与理性主义相合的认识方法在具体认知领域中应用的结果。在这个意义上,自然科学在本质上还是哲学。

但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没有认识论,没有真理问题的思考,所以我们先贤的思想和学说,究竟是否真理,究竟能否反映客观真实,这些问题是没有人过问的。学者们只是根据其作者是否权威来确定言论的真理性。所以,在我们传统文化中,一些被认为很重要的作品的作者常常被神话,不是被描写为圣人,就是被描写为仙人,或者假托传说中先哲先王。所以我们传统文化的知识,不是依据知识之为知识,真理之为真理的原则来确定其真理性,而是通过外在权威来给知识增权重。这其实并未脱出纯粹思辨的获取知识的方法,还没有找到获取真理性知识的方法。

所以,自然科学没有在我们古文化中出现,是有其必然性的。可以设想,如果不与西方文化相接触交流,只照传统的路子走下去,自然科学永不会发生。这是因为我们不主动去思如什么是知识,它从哪里来,什么样的知识是真理,以及如何才能获得真理等问题。没有这类问题的思考与追问,就意味着学者们不以追求真理为目标。我建立的学说就是我认为是的真理,这个不待别人拷问,如果我够权威,你连怀疑的权利都没有。这就是我们传统知识体系的现状,既使在当代,这一现状都未曾经真正改变。

举个例子,无论是《易经》还是《道德经》都不可能在远古时代洞悉宇宙之秘。但是直到今天,依然有学者将这些文献奉作金科玉律,甚至幻想着通过这些文献的研习而发现一个科学的新大陆。老子所讲的道,在自然界根本就没有它的对应物,但现在搞哲学的还要将它当作物理真实一样去宣讲。迷信与教条在我们国学研究领域中依然普遍存在,我认为这是严重阻碍我们传统复兴的重大问题。

人类的知识大厦不能够建立在不理解的概念与原理的基础上,这是知识建设的一个基本条件。什么是真理?如何获得真理?这似乎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但在我们国学知识研究与知识大厦的建设过程中,却是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如果志力国学研究与国学复兴事业的学者不能意识到这一点,研究国学与复兴国学就只是空喊口号,意味着实质性工作根本就没有展开。


国学新知堂


显然,题主的问题存在问题。

首先直接下定论,却不提供任何依据,题目不清不完整,让人怎么答题。所以,还是得先请题主给出依据,让人有了线索,才能按图索骥,给题主满意的解题。

其次,以《易经》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现代人仍旧有,但我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却有了举世瞩目的进步,题目的矛盾太过明显,有些说不过去。

最后,文化是传承的,是扬弃,不是突变,不是非黑即白的。题主的提问太过于笼统,没有目标、指向性。

因此,还希望题主能进一步提供多的,可供参考的证据、思维的逻辑论理等,使题目清晰后。再说吧。

望采纳,可加关注多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