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高的地方就越冷?

7狐狸

其实这一现象古人很早就发现了,不然也不会有“高处不胜寒”这类诗句了。

地球的温度来自于哪里

大家都知道太阳给我们提供了温度与光明,其实这不仅仅是太阳的功劳,如果地球自身没有任何保暖措施的话仍旧就是一颗冰冷的星球。


简单叙述下地球的保温过程:你可以将地球理解为更大的“温室大棚”,在每时每刻太阳都将能量以光的形式传播出去,虽然地球接受的仅仅只有几十亿分之一,太阳辐射到地球时需要经过第一层屏障大气层,大气层就相当于温室那一层膜,不仅仅将光线吸收、散射给我们,而且当地球表面吸收太阳辐射后,在进行散热后又将大部分热量隔绝在大气层内,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的夜晚虽然没有太阳,但仍没有冷到无法生存的原因。

为什么越高的地方越冷?

在这里我们将“高”理解为海拔高,其实通过前面的阅读相信大家已经明白地球保温的关键在于:大气层!所以我们基本可以确认海波越高温度越低的原因在于大气层!


其实这一原理也非常简单,我们知道因为地球引力的原因,越接近地表空气密度就会越大,而保温的关键成分二氧化碳的浓度就会越大,因此其接受地面散热的能力越强,相反海波越高的地方空气过于稀薄,所以自然接受地面的散热就越少。

其次,海波越高的地方不仅仅接受地面散热的能力低,而且自身保温能力也低的可怜,这也是为什么高山上不仅冷,而且昼夜温差更是大的可怕。有人会说海拔高了不是越先接受光吗?所以温度应该上升越快呀?其实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这是因为地球低层大气对太阳的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的,无吸收能力,因此太阳的短波辐射就直接到达地面。这就是为什么夏天地面温度要远远高于比空气温度!地面才是让地球温度上升的主力!

一些高山山顶的温度

随着人们的研究发现海拔越高、气温越低。并且大概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摄氏度。

因此我们简单举几个地方的温度,比如长白山山顶一年气温最低可以达到零下40多度;而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常年平均温度就接近零下40度,就更不用说最冷的时候了。

所以建议大家攀登高山时,一定要提前看好天气自己换算下温度,备好相应衣服不然上去就不是欣赏风景而是受罪了。


科学认识论

地球的能量来源主要有两个,太阳能和地球内能。

太阳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核聚变,为地球提供着光和热,尽管地球接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仅有其总辐射量的二十二亿分之一,但是如果没有太阳辐射,地球就会变得死气沉沉,毫无生机。

太阳为地球提供能量,大气层同样功不可没。

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可以轻松穿过大气层,而被大气层吸收、散射、折射的部分很少;太阳辐射到达地面以后,被但是大地(地面、下垫面)吸收,吸收以后地表会发射出地面辐射,

地面辐射为长波辐射,多数都被大气所吸收,所以地表才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大气吸收来自地表的辐射以后,除了散射、折射和穿过的以外,大部分又以大气逆辐射的形式,返还给大地,从而起到了保温作用。因此,大气层就像是地球的温室大棚。

为什么越高的地方就越冷?

1、因为海拔越高的地方,大气越稀薄,白天吸收到的地面长波辐射较少,晚上大气的保温作用又差,所以温差很大,温度比较低;

2、海拔高的地方,大气稀薄,大气逆辐射作用比较弱,因此温度较低。

3、在对流层(大气层最靠近地表的一层)内,海拔越高、气温越低,规律为海拔大约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摄氏度。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句诗,刚好是海拔越高,气温越低的真实写照。

简单回答,祝好!


地理爱好者

地球上越高的地方就一定越冷吗?这个命题是不成立的,它只在部分高度范围内才是正确的。

地球大气层的厚度大约1000千米以上,可以分为对流层、平流层、中间层、热层(暖层)和散逸层。当然,由于地心引力作用,绝大部分质量的气体,都集中在离地面100公里的高度范围以内,其中75%的大气又集中在地面至10公里高度的对流层范围内。

对流层在大气层的最底层,紧靠地球表面,厚度大约为10至20千米(厚度变化与纬度和季节有关),存在强烈的垂直对流现象(形象一点的解释就是铁板烧)。风暴、云雾、雨雪、雷电等天气现象大都发生在这里。它的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其变化规律大约是每升高1000米,温度就下降6℃。人们所说的“高处不胜寒”,一般都是指这个圈层。

在对流层以上,距离地面大约50千米以下的范围是平流层。这里的气流主要表现为水平方向运动,对流现象减弱,所以这一圈层叫做“平流层”。臭氧层也出现在这里。这里通常是晴朗无云,很少发生天气变化,所以平流层底部很适于飞机航行。平流层也被称为同温层,美国著名的B-52远程战略轰炸机的绰号就是“同温层堡垒”。平流层底部的温度较低,大约在-55℃左右,但在30千米至50千米内的温度会随高度增加而略微升高。总的来说,在平流层内部,温度随高度变化不大,顶部的温度比底部稍高一些。

中间层距地球表面50至85千米,这里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降低,对流运动也很强盛(但空气更稀薄)。中间层顶附近的温度约为190K。中间层的顶部也有显著的电离现象。

中间层以上是暖层(热层),距地球表面100至800千米,大气非常稀薄,近地轨道上的人造卫星和宇宙飞船很多都在这个圈层范围内绕地球运行(人造卫星居然是在大气层里面飞行,意外吧亲,😃)。受带电粒子活动的影响,这个圈层几乎都是电离区域,存在相当多的自由电子和离子,能使无线电波改变传播速度,发生折射、反射和散射(所以地面上才可以向全球发电报)。地球两极附近的极光现象也大都发生在这里。由于这里吸收了大量来自太阳的紫外线,因此在大气层中这里的气温最高,太阳活动频繁时,气温可以超过1000K,暖层因此而得名。

热层之上是散逸层,为带电粒子所组成,再上面就是星际空间了,但两者中间没有明显的界限。一般把距地面1000公里以外的区域视为星际空间。但探空火箭在3000公里的高空仍发现有稀薄大气。有人认为,大气层的上界可能延伸到离地面6400公里左右。

可见,大气层气温与高度之间的变化关系很复杂。通常所说的高处不胜寒,只是针对人类活动的对流层。其它的层圈则未必如此。


如风摆柳

为什么越高的地方就越冷?

看到这个题目我不自觉的就哼起了: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额,待会再哼完这首歌,回归正题!这个问题古人都知道咯,高处寒冷。而且我所在的家乡就是丘陵地区,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就有近20余座,所以能更好的体会到越高就越冷。当然与西藏区域相比就小巫见大巫啦。

相信大家在登山的时候就对这种体会印象深刻,比如在山脚的时候艳阳高照,但是去到山顶之后就有寒意阵阵,这是什么造成的呢?关于这个问题,我也是偶然翻阅地理杂志时了解的。

1、温度的高低与空气的关系

在热力学中,大量分子运动平均动能的大小和分子的多少表示温度的高低。即环境的温度越高,环境中分子数运动的平均动能则越大或者越多,反之也成立。


2、海拔的高低和空气的关系

通常我们说的某个地方海拔高低是指这个地方的高度相对海平面的高低,海拔低的地方是离海平面的垂直高度越近,海拔越高的地方就是离海平面垂直高度越高。所以,空气中的分子数量多少也是与海拔高度有关系的,

海拔高,分子数自然就少(参考热力学) 海拔低分子数量自然就多。因此海拔的高低也直接影响了温度。


3、海拔的高低与温度的关系

现在我们知道空气中的分子与温度和海拔之间的关系了,因此就像我们书中所述,海拔每升高一千米,温度就直接下降0.6℃,所以就会有越高的地方越寒冷咯。


综上所述我们其实早就发觉越高越冷的知识点了,只是没有用科学的语言总结。其实我们家乡平时冬季下雪,山脚的雪化了,可是远处山顶的雪依然可以坚持几天时间不化,那就是海拔高的原因。还有直到2016年的时候,那时候回家,家里以前的高山因为装风力发电机居然都修路直达了,开车上去之后才知道,原来那个山顶跟想象中的不一样,上面很荒芜,几乎没有很高的树,都是灌木丛,由此可见高处真的是不胜寒啊。

谢谢点击 关注。


心扬一九八八

你把地球上的空气比作棉被、并且、它是以平均高度盖在地球上的、越低的地方盖的越厚、越高的地方就盖的越薄!现在你就知道为什么越高的地方就越冷的原因了、但还有一个持殊原因也应该清楚、你到南北极上去、即是你躲在最底的山沟里也照样冷、这是因为地球自转把空气都甩到赤道上去了、两极上没有盖空气棉被的条件、所以总是冷!谢谢!


上帝从不胡弄人

你这种说放弃是不正确的,温度随高度变得越来越冷的现象只会在对流层当中,则是因为太阳光照射在地面会形成漫反射,所以高度越低温度就会越高,但是漫反射也有高度限制,过了对流层就是平流层,也叫同温层,在这个高度里,温度是不会变化的,大约在-55C°左右,而再往上到了暖层,太阳光的直接加热,会使大气的温度很高,达到1000c°以上,大气就会发生电离,所以又叫电离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