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孩子也不能太過分,提防“天鵝效應”,孩子才能真正成長


導語

愛是珍貴的,但是溺愛卻是最要不得的,他會讓人喪失鬥志,變成一個無所作為的無能之人。

案例分析

閨蜜的女兒今年一歲多了,閨蜜也做了一整年的全職主婦,但是這樣的日子卻不能一直延續下去,於是,在女兒一歲生日過了之後,閨蜜便開始找工作了。

閨蜜和先生都去工作了,外公外婆便趕來幫助帶孩子,有老人幫忙,閨蜜也很放心。可是沒想到的是,外公外婆雖然愛孩子,可是這種愛卻是完全的溺愛。

愛孩子也不能太過分,提防“天鵝效應”,孩子才能真正成長

閨蜜在的時候,孩子可以自己拿勺子吃飯,雖然弄得哪都是,但這也是孩子的必經階段。可是老人接手了之後,孩子完全喪失了主動吃飯的慾望,不僅追著喂,甚至還會經常打翻盤子,不僅如此,連脾氣也大了起來,一個不滿意就大喊大叫,閨蜜批評她幾句,外公外婆馬上翻臉開始訓斥閨蜜,讓閨蜜不由得感嘆:“隔輩親真的是太嚇人了。”

想了很久,閨蜜決定找外公外婆好好談一下,孩子雖然還小,但是也不能一味的慣著她,要提防“天鵝效應”,否則孩子就不能得到更好的成長。

愛孩子也不能太過分,提防“天鵝效應”,孩子才能真正成長

什麼是天鵝效應

據說在天鵝湖中心的島上,住著一對老夫婦,一天忽然飛來了很多天鵝,老夫婦很高興,便把自己的食物拿出來餵養它們。

隨著時間的推移,天鵝們也愛上了這種不用尋找就可以找到食物的日子,於是,這個冬天,它們沒有南飛,而是選擇棲息在這座島上。

可是沒想到的是,老夫婦兩個卻離開了小島,而這些天鵝因為沒有人再來餵養它們,最終都凍死、餓死在這座小島上了。這就是“天鵝效應”,是其他人的溺愛,讓天鵝們放棄了奮鬥,最終喪失了生命。

愛孩子也不能太過分,提防“天鵝效應”,孩子才能真正成長

溺愛是一種傷害

柳宗元說過:“雖日愛之,其實害之。”過分的愛,就像是一個巨石,壓得人喘不過氣來。《少年派》裡有一段林妙妙和媽媽的對白比較精彩,妙妙問媽媽:“我爸都有愛好,你為什麼沒有?”媽媽不假思索的說:“我的愛好就是你!”。

我們不能否認王勝男對女兒的愛,可是她的愛總是給人一種喘不上氣來的感覺,不讓孩子騎自行車,因為危險,不讓女兒和異性走得太近,因為要防止早戀,甚至連生理期都要給老師打電話,讓妙妙丟盡了臉。

這種愛其實就是父母的溺愛,這種溺愛會刺激到孩子的叛逆,讓他們所作所為和家長的想法背道而馳。

常常會聽到父母說:“你浪費了我的一片苦心”,其實這片苦心有的時候,是根本沒必要的,家長所認為的真愛,其實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愛孩子也不能太過分,提防“天鵝效應”,孩子才能真正成長

父母愛孩子,這是很正常的,但是一定要掌握好度,不要過分的溺愛孩子,這樣就得不償失了。

怎麼適度的愛孩子

想要自己的孩子可以在愛的包圍中長大,又不至於被愛刺傷了眼睛,那麼父母就一定要杜絕溺愛,把適度的愛傳送給孩子。

1、從實際出發,給孩子講明白道理

有的父母愛孩子,愛到恨不得給孩子編造謊言,這樣是非常不明智的,因為這會讓孩子一直生活在謊言中,永遠不會成熟起來。甚至在成長起來以後,也無法面對挫折,遇到事情就只會從別人的身上找問題,而不會從實際出發,變成一個不通情理的人,這樣的孩子,尤其到了叛逆期,將會成為一個非常大的問題。

愛孩子也不能太過分,提防“天鵝效應”,孩子才能真正成長

2、面對困境,自立自強

每個人生活在這個世界上,都不可能一帆風順,總是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一些挫折,這個時候,就需要孩子可以獨立自主地去面對他們,並且解決掉他們。

李嘉誠在教育孩子上就很理智,而且絲毫不溺愛他們,在他們去外國讀書的時候,李嘉誠只給他們基本的生活費,想要獲得更多的金錢,只能靠打工來獲取。

李澤楷甚至還在麥當勞賣過漢堡,但正是他的不溺愛,才讓他的兩個孩子都如此的獨立,如此的優秀,並在浮沉動盪的商海里,擁有一席之地。

愛孩子也不能太過分,提防“天鵝效應”,孩子才能真正成長

3、不以自我為中心

不溺愛孩子,還要體現在不要讓孩子以自我為中心,這樣他們才會關心他人,體諒他人。而那些習慣了被愛的人,當他們成年後走入社會,這樣的想法也是根深蒂固的。

無論做什麼,他們都是自私的,不懂得感恩,只知道索取,犯了錯誤也只會想到是不是別人的錯誤,甚至當他們意識到是自己的問題後,還要想辦法推給他人,這樣的人,永遠不會是一個成功的人。

愛孩子也不能太過分,提防“天鵝效應”,孩子才能真正成長

​總結

所以,作為孩子的父母,如果想讓自己的孩子變得優秀,就把自己“無處安放”的愛意,好好的收一收,適度的愛他們,不要讓自己的愛,成為束縛他們發展的繩索。


育兒問題不用愁,阿月與您共擔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