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利用“不二法門”贏得巨大商機?

“不二法門”是什麼意思?很多人會說“是比喻做事有一個獨一無二的途徑”。這是我們某些電視節目主持人的理解水平。其實“不二法門”是佛教裡的一個概念:“二”是指事物的兩個極端,“不二”就是指什麼事情都不要走極端;“法門”則是指在兩個極端中間,有一個恰到好處的分寸在那裡,你找到了,便是找到了解釋或解決問題的竅門。好比我們中國人用的桿秤,秤砣與貨物的平衡點就是分寸。要我看,這個“不二法門”,其實就是“中庸之道”,就是“一分為二”,就是用“兩分法”看問題,甚至可以說是在普遍思想傾向中“反其道”而運用的逆向思維。我們時時處處都可以通過這樣的逆向思維找到這個“不二法門”。舉個例子:一味地好,就是不好;一味地壞,就是好。所謂“物極必反”,就是這個道理——這個道理比較好懂。那麼,“好”究竟在哪裡?我說“好”就在好壞之間。那麼,“壞”又在哪裡?我說仍然在好壞之間。這個“之間”,就是“二”的之間,“好”與“壞”,全在“二”的這個“之間”的“分寸”上。說起來挺拗口,不大好懂,慢慢體會就會理解。所以,看什麼問題都要有個“不二法門”的思維。


但是,“不二法門”的道理應該還告訴我們:極端有時是不存在的。對不對?你能告訴我哪個事情的“極端”在哪裡嗎?如果你能告訴我,我馬上會說出比這個“極端”還厲害的“極端”。所以,有時走“極端”也是“不二法門”。關鍵在於什麼?當然在於“分寸”,要找到那個“分寸”究竟在哪裡!所以,我覺得“中庸”的概念要溫和一些,更好理解一些。
再舉個例子:市場營銷是賣還是買?張瑞敏告訴我們:“市場營銷不是賣,而是買,買顧客對產品需求的信息。”多麼新奇的想法,又是多麼實用的想法,這就是營銷的“不二法門”。
再比如,晶體管的發明曾引起了一場世界電子革命,其中的“反其道”的逆向思維就起了很大的作用。20世紀50年代,世界各國都在研究製造晶體管的原料——鍺。其中的關鍵是要將鍺提煉得很純。日本的專家江崎與其助手在長期的探索中,不管怎樣小心操作,總免不了混入一些雜質。每次測量其參數,都會發現顯示不同的數據。有一次,他想:如果採用相反的操作法,有意地一點點添加進少許的雜質,結果會怎樣呢?經實驗,當將鍺的純度降到原來的一半時,一種極為優異的半導體就誕生了。這個“一半”是什麼?就是“不二法門”,就是“分寸”。是怎樣找到的?也可以說是運用“用弱”謀略找到的。所以,我們要記住:“不二法門”的思維具有深刻的批判性和否定性這樣的特徵。

比如日本HUOSE食品工業公司推出跟傳統咖喱粉大為不同的“不辣咖喱粉”。當時,在世界任何地方,咖喱粉的味道都是辣的,不辣那還能叫咖喱粉嗎?但是,出乎意料的是,被人們斷言賣不出去的“**咖喱粉”推出不到一年,竟成為日本最暢銷的調料品之一。“不辣咖喱粉”是“極端”嗎?顯然不是——只是“分寸”。
再說換位思考,其實這也是個逆向思維的問題——順便說一句,我覺得與其用“逆向”這個詞,不如用“反常”這個詞更準確,“反常思維”包含的意義更廣。舉個我編的笑話作例子——輕鬆一下,我們如果與獅子換位思考一下,就會得出“以獅為本,餘食俱盡”的結論。我們將在草原上開個動物代表大會,宣佈這一行動綱領,同時宣佈:有誰膽敢違反這一綱領,就是破壞草原的“和諧”局面,“人人得而誅之”。繼續舉例:生活在海洋館的鯊魚們會認為這是個“人類館”——觀賞人類的地方。每天早上貴婦人(現在社會進步了,平民婦人也有此“雅好”了)牽著寵物狗出來,其實換位思考一下,未嘗不是“被狗牽著遛了一圈兒”——寵物能使主人扮演重要角色的願望得到滿足,其實狗們何嘗不是也有這種“重要角色”的感覺呢?穿著狗衣,吃著狗糧,還有“僕人”天天給洗澡和梳理毛髮。惠子覺得巨大的葫蘆沒有用,是“大而不當”,像莊子說的話。莊子呢,覺得惠子只知道將水裝在葫蘆裡面,卻不懂將水裝在葫蘆外面。將一對兒大葫蘆綁在一起,“泛若不繫之舟”,“相忘於江湖”,作一“逍遙遊”,豈不快哉!所以說,人與人之間的差異,不是知識、能力上的差異,而根本就是思維方式上的差異。“藍海戰略”,是“紅海戰略”的逆向思維的結果。檯球有“掉袋”打法(故意將母球間接撞入袋中),圍棋有“填子”下法(吃掉對方的子後自己再填入子去),這些都是逆向思維的結果。它們強調的就是改變遊戲規則,創生出新的遊戲。一名負責三峽工程的工程師說:“反對三峽工程的人對三峽工程的貢獻最大。”說明“反對”就是“建設”的另一意義,更具價值。有時成功甚至就是錯誤的積累。哥倫布認為一直向西走,也能到達東方。站在美洲的角度看,新大陸不是“發現”的,而是“被發現”的。所以,看問題有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角度看問題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運用“不二法門”的思維,運用“反常”的思維,我們還可以這樣表述一些觀點:“競爭就是給予”,給予什麼?當然給予競爭對手一種競爭能力,以及這種能力給雙方帶來的財富——所以我們才強調說競爭能帶來繁榮;“有殺戮才能維持和平”,這就是動物世界維持平衡的主要手段,也就是所謂的“生物鏈”;“差別才能體現公正”,絕對的平均不是公正;“落後就是廣闊的發展空間”,越是落後,發展空間就越大;“破產不是壞事”,該死不死是違背規律的事情,否則整個世界會腐爛掉;“感冒防大病”,小感冒不斷,增強了人體免疫力,自然就不會生大病了;“憂即是付出之愛”,只有內心有愛,才會有憂,憂是愛的表現方式;“組織的目的不是對稱與和諧,而是激發人的潛能”,這話是德魯克說的,講得很有道理,恰恰說明了組織的本質乃在於共同目標下的手段衝突,有了這種“衝突”才會產生創新;“計劃是為了變化的出現而制訂的”,這樣的想法可謂出奇,為了變化而制訂出來的計劃,實施起來那該多麼主動、多麼管用。


如何利用“不二法門”贏得巨大商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