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勞務派遣公司還能存活多久?

sxj知音電工


現在有些人叫囂什麼不公平,勞務派遣的人沒有正式工的待遇,他們再喊兩天,勞務派遣制度就得廢除,他們不喊,勞務派遣的人至少還有活幹


碧落天散人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如果體制不改變,勞務派遣公司是不會消亡的。

我的辦公室對桌就是一名勞務派遣人員,我曾經問過她兩個問題,一個是你們派遣幾年,第二個是合同期滿了之後呢?她的回答一是10年,二是不知道。

那麼,為什麼勞務派遣這麼流行呢?



我們先來說說勞務派遣的好處。

與體制內的工作人員相比,勞務派遣人員有其獨特的優勢。

一是財政支出少。勞務派遣的工資與體制內的公務員、事業編是沒有可比性的,五險一金低不說,工資也是低的可以。以我所在的地區為例,勞務派遣人員到手工資基本不超過三千元,這個工資確實是很低的。

二是福利待遇少。勞務派遣人員的過年過節等福利待遇一般由用人單位承擔,勞務派遣公司不需要承擔任何費用,而且勞務派遣人員沒有13月工資,沒有績效考核獎等等,有的只是12個月的死工資。

三是普遍年輕。體制內最大的問題,就是人員年齡結構不合理,老齡化普遍嚴重,而每年招聘的那幾個在編人員根本不夠分的,勞務派遣人員就成了最好的補充。勞務派遣人員一般都在二十幾歲、三十歲左右,正是能吃苦能幹事的年紀,非常受體制內歡迎。


體制不改變,勞務派遣不會消失。

以我所在的單位為例,一共十個編制,在崗上班的只有六人,其餘四人都是50歲以上基本不來上班,就算來上班也啥也不幹的,即便是上班的六個人,也基本都在四十歲以上。

缺乏幹工作的激情和活力,這是體制內的通病,畢竟位置就那麼多,一個人一干就是一輩子,有些領導崗位稀缺的單位,甚至一個人能霸佔一個領導位置三十年,其他人看不見提拔晉升的希望,勉強混日子而已。

而每隔幾年的體制改革,並沒能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於是勞務派遣就成了唯一的救命稻草,反正只要有人把工作完成了就對了唄。

正其因為體制內的這些弊病,才催生了勞務派遣這個行業,除非能夠藥到病除,不過這並非一時之功,像深圳這種平均年齡不到40歲的城市也是經過改革開放40年才實現的奇蹟,否則,勞務派遣公司是不可能消失的。


總而言之,儘管人們對勞務派遣有著各種的非議,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勞務派遣非但沒有消失的跡象,反而有越來越火的趨勢,這都是與體制分不開的,體制才是根源,但體制的問題一天不解決,勞務派遣公司就一天不可能消失。


職場卡哇伊


越早消除越好,靠壓榨工人的血汗錢來養活一批不勞而獲的懶漢,本來就是沒有天理的,也不符合勞動法的屬性。全靠偷樑換柱,撈取更大利潤,讓該得的勞動成果得不到,該有的福利去無蹤,讓勞動人民恨之入骨,喪失意志跟動力。所以國家出手刻不容緩,大力整治不能再拖了。


用戶6671476408361


勞務派遣就是深入剝削勞動者的工具,甲方用人單位與勞務派遣公司雙方都有力可圖。我以前那公司大裁員,跟用人單位籤合同的都得到了賠償,與派遣公司籤合同的一分錢沒有,不管幹了多少年。現在不要說員工與企業之間沒有信任,有時候企業為了得到最大利益規避各種風險對勞動者的壓榨無所不用其極。


吃西瓜的人兒


扯淡的人多,明白的人少!首先你要搞清楚你說的是勞務派遣還是勞務外包,現在把一大堆勞務外包出現的問題全部加在勞務派遣頭上是不合理的,真正的情況是勞務派遣企業和派遣員工數量都非常少,而且大多集中在有一定技術含量的單位,作用發揮得總體不錯,已成為規範用工的一種有效方式。現在大量問題出現在勞務外包上,現在開辦勞務公司非常簡單,但業務辦理缺乏監管,存在亂像,需要治理,問題是治理主體不明確。再說說同工同酬,這是目標但絕不是標準,誰都清楚完全的同工同酬是沒有的,同工是什麼?同崗位?同職位?同工種?還是同工時?你能算得清?如果你真有本事也不用去與勞務派遣公司籤合同了,你直接去應聘,那裡工資高,你行嗎?不要隨便提剝削,你要吃飯企業也要生存,市場經濟條件下剩餘價值肯定會存在,如果你懶,你就在變相剝削別人,別以為給企業打工就你被剝削,弄不好你也是剝削者。



陌路煙雨73215666


勞務派遣公司是人力資源公司的一種形式,使用勞務派遣員工是用工形式的一種,供需雙方應市場經濟而生,本無可厚非,大家所詬病的的應是如何管理這些公司、如何使用這些人員。

用人單位應是解決臨時性員工不足,不是為降低用人成本。用人單位由於臨時或突擊任務需要臨時用人,平時不可能儲備,與勞務工司簽訂合同解決用工問題。現在變為長期使用,從畢業幹到退休,使用派遣員工意義也就消失,隨之而來的是同工不同酬、職務進升等一系列問題。

作為勞務公司是應市場需求,靈活調配人員,提高人員使用效率的公司,目前基本上是用工單位招聘,只是掛靠公司,沒有管理培訓,只收取費用,所以遭到眾人非議。

至於存活時間既然是市場經濟的產物也應由市場決定,目前做到的應是強化勞務人員權益保護。


融融37543681


最近關於勞務派遣的話題越來越多,而最普遍的反應莫過於“恨之入骨”,而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有三點:

1、同工不同酬,普遍被歧視

在眾多企業中派遣員工,往往被安排在最底層的崗位,幹著最苦最累的活,這也就算了,但是同樣的崗位,工資遠遠低於正式員工,福利待遇更是是最低甚至於沒有。在事業單位的派遣員工被稱之為“編外人員”,"編外人員"在政治、經濟上的待遇都不及正式員工,一些派遣員工常常被歧視為"二等公民",甚至用一個編內人員的成本去養活三四個“編外人員”。說的不好聽一些,“編內人員”像是親媽生的,“編外人員”像是後孃養的。

2、成為企業規避風險的犧牲品

為了降低成本,並且把這種變相的“剝削”合法化,派遣員工便成為了很多企業、事業單位的香餑餑,用工單位使用勞務派遣員工,由於雙方之間不是勞動關係,所以彼此之間發生的糾紛不屬於勞動爭議,避免了很多勞動法的強制性規定。同時一旦崗位縮編,首先遭殃的便是這一群派遣員工,並且無法獲得經濟補償!

3、派遣公司成為“扒皮公司”

正規的派遣公司是向用人單位收取管理費和服務費,但是很多派遣公司為了獲取更多的利益,將注意又放在員工身上,收取中介費用,而這種中介費用又採取的是抽成方式,到手的工資又被扣去一部分,不僅成了派遣公司的“販賣”工具,還成了派遣公司的“掙錢”工具,企業降低了成本,派遣公司獲得了利益,導致唯一受傷的便是派遣員工了。更何況派遣公司和用人單位之間的貓膩還有不少。

然而勞務派遣還能活多久?

勞務派遣是美國所創,經過中國引進,企業改造後的一種“畸形怪胎”,就近年來看,一方面他深受派遣員工的痛恨,但另一方面它的發展趨勢卻越來越火,在中國體制下,它已經形成很大的市場,牽涉太多人的利益。國家更多的是完善相關法律制度,試圖將“怪胎”扶上正軌,然而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又出現了不少“假外包,真派遣”的外包公司,所以短期內很難被取消,甚至是一段漫長的道路。

“我們知道會被剝削,但更怕沒活幹”這是很多人最真實的也最無奈的話!




薪酬那些事


黃世仁一樣的


遊戲人生1475398


我覺得勞務派派遣公司進取締


李進剛990


我覺得應該立即取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