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餓站臺》:真的是反烏托邦嗎?

《飢餓站臺》:真的是反烏托邦嗎?

對於Netflix的作品,紅顏秀影始終保持著一種懷疑的態度,

特別是Netflix的外語片,優秀者寡寡,俗爛者甚多。

《飢餓站臺》:真的是反烏托邦嗎?

可是,近期有一部Netflix出品的西班牙電影《飢餓站臺》,獲得了極大的關注,

甚至剛剛上映,就成為了豆瓣熱門的前十名,幾乎可以歸功於那一個神一樣的預告片。

《飢餓站臺》:真的是反烏托邦嗎?

預告片裡,男主從一個貌似廢舊樓房的地方醒來,

向上一看向下一看,這才發現原來自己身處的是一個

高不見頂,深不見底的垂直監獄。

《飢餓站臺》:真的是反烏托邦嗎?

《飢餓站臺》:真的是反烏托邦嗎?

在這個監獄裡,每天的食物是從上向下傳遞的,

最上層的人,能夠享受一頓極其豐盛的大餐,中間的人只能吃到殘羹剩飯,

而最底下的人,什麼食物都沒有的時候,同層的人肉就成為了無可奈何的選擇。

《飢餓站臺》:真的是反烏托邦嗎?

這樣的設定,自然會弔起大家的興趣,

當然,影片正式播出後的評分卻似乎有所回落,目前豆瓣7.7分。

《飢餓站臺》:真的是反烏托邦嗎?

倒不是說貨不對盤,文不對題,

預告裡展現的垂直生態監獄系統,確實貫穿始終,成為了該片最為出眾的基礎設定,

但看到結尾的人可能都會長嘆一聲:

這就完了嗎?整個電影只有這些嗎?它最後到底怎麼樣了?

《飢餓站臺》:真的是反烏托邦嗎?

先從好的部分開始說,設定,劇本,故事本身都是此片最大的亮點,

在這樣一個違反人性的垂直監獄裡,隨機被分配在上層的人似乎就有了所有權利

《飢餓站臺》:真的是反烏托邦嗎?

美食美酒,應有盡有,

儘管你不能拿走任何餐桌上的食物,但在餐桌停留在你這一層的時候,你可以享用你面前所擁有的一切。

《飢餓站臺》:真的是反烏托邦嗎?

在這個一切都被簡化了的小型社會里,食物就是貨幣以及權力

只要是比下面的人多一層,那麼你就自然擁有了鄙視下層人,掠奪下層人的權利。

《飢餓站臺》:真的是反烏托邦嗎?

《飢餓站臺》:真的是反烏托邦嗎?

在電影裡,這種上層階級的權利體現在了對食物的享用和再分配上,

而下層人的卑微,則更加鮮明的表現在毫無選擇的吃剩飯,以及進一步的去蔑視更下層的那些人。

《飢餓站臺》:真的是反烏托邦嗎?

這樣的情形是不是很熟悉?

把食物換成權利金錢,那這個所謂的垂直監獄就成了最為微觀的階級國度,

它有其自身的體制,那就是自上而下的資源分配權力。

《飢餓站臺》:真的是反烏托邦嗎?

人們或是被逼迫,或是自願的進入這個平臺,

無法逃出,就只能在既定的體制下想盡一切辦法生存,

就像奧斯卡影片《寄生蟲》,反映了貧富階級的差異和對立,揭露了底層社會的絕望和無奈。

《飢餓站臺》:真的是反烏托邦嗎?

有些人在選擇自由和權力時,會毫不猶豫的選擇了武器,這象徵著暴力,

而有的人,比如《飢餓站臺》的男主,什麼都不懂,只是為了戒菸和看完一本書自願來到了這個監獄,

身邊竟然只帶著書,對比來看,就象徵著文明

《飢餓站臺》:真的是反烏托邦嗎?

但是,在能吃飽的上層,自然有講文明的空間,

而在每日所必須的食物攝入都不夠的下層,幸運的能吃到上層者的剩飯,不幸的只能開始血腥的自我殘殺,

人吃人,便是最後的保留戲碼

《飢餓站臺》:真的是反烏托邦嗎?

從電影的情節來看,導演一開始是想傳遞出由內自外的自我改變:

每個人合理分配食物,那麼如此多的資源足以支撐到最後一層,實現整個監獄系統的和平相處。

《飢餓站臺》:真的是反烏托邦嗎?

然而男主從完全不理解人吃人的青年,到最後不得不吃下別人的血肉,

這樣的人物設定,精神開始恍惚,恍惚到逐漸把自己變成這個變態體制內的一員。

《飢餓站臺》:真的是反烏托邦嗎?

這樣的他,在面對懷著理想主義改變體制的女士面前,一臉冷漠的說:

“改變永遠不是自發的,女士。”

他所能幫助的只是用威脅,讓下一層的人聽從女士看似理想化的解決方案。

《飢餓站臺》:真的是反烏托邦嗎?

而在這一種體制下,想要用文明手段進行改革,必然是行不通的,

“自律關照”是違反人性的,

所以必須從外界入手,跳出一個武力鎮壓者去強制改變。

《飢餓站臺》:真的是反烏托邦嗎?

在男主的心中,體制是冷血的,但頂層的人可能尚有一絲人性,

把信號傳遞上去祈求能觸動管理者,從觀眾的角度看來,這其實也不過是底層人最後卑微無力的反抗,

兩個手拿棍棒,隨著平臺一層層下去的傻子,看起來是那麼的渺小與愚蠢。

《飢餓站臺》:真的是反烏托邦嗎?

從這個電影94分鐘為我們展現的世界看來,

每一個出場人物的背景,他們所說的話,他們所攜帶的東西,

他們面對體制做出的選擇,甚至是他們的一舉一動,口頭禪都是很有深意的。

《飢餓站臺》:真的是反烏托邦嗎?

包括這個監獄設計的層數

從一開始以為的200到250,再到抵達最後的333層,數字背後都值得觀影者去思考所代表的含義。

《飢餓站臺》:真的是反烏托邦嗎?

從這方面來說,這部電影以最小的成本為我們構造了一個現實世界的抽象縮影,

在這個更接近於人類社會實驗的體制裡,作為觀眾每感受到一個寓意,一個反諷,一個伏筆都是驚喜

震撼並行。

《飢餓站臺》:真的是反烏托邦嗎?

除了故事的設定,影片拍攝的手法也很值得講究,

儘管整個電影大部分只出現了監獄這一個場景,可謂是最節省成本的拍攝了,

但是影片一開始那個穿梭在廚師和侍者間的主廚,隨著他的精挑細選,一場即將上演的盛大排隊似乎就要出現在我們的眼前,

然而沒有想到的是,鏡頭一轉,一個冰冷空蕩的監獄成了他們人生最後的場景。

《飢餓站臺》:真的是反烏托邦嗎?

讓我們再說說電影有所欠缺的部分,

說是欠缺,不如說是紅顏秀影,或者是每一個提心吊膽看到最後一秒的觀眾,都對這種結尾有所不滿,

比起埋怨,這又更像是遺憾。

《飢餓站臺》:真的是反烏托邦嗎?

畢竟我們知道,

所謂一個關鍵問題被暴露出來,權力的邏輯就此被顛覆,那隻存在於童話故事中,

在這樣一個血腥,暴力,權利被無限放大的小型社會里,我們太容易自身帶入,

也就更加希望那種只傳說在童話故事裡的情節能夠在電影裡實現。

《飢餓站臺》:真的是反烏托邦嗎?

之所以認為這是一個遺憾,

也是因為紅顏秀影對電影結尾的解讀:

那個象徵著希望的布丁根本沒有發揮作用,所謂的希望之光也不過是一個死前的幻影,

而對於結尾出現的小女孩和最後是否真正送上去了的布丁,甚至是布丁最後又帶來了什麼效應,

是這部影片留給觀眾最大的想像空間。

《飢餓站臺》:真的是反烏托邦嗎?

不論是悲劇,還是尚存一絲希望,

這個反烏托邦都以一種我們無法抗拒的力量真實存在於我們的社會中,

最終我們要怎麼去改變體制,塑造一個更好的社會,或許才是這部電影更加深刻的含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