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墨丹青」——当代名家丨沈乐平书法作品鉴赏

【本期推荐】

艺术家:沈乐平

「筆墨丹青」——当代名家丨沈乐平书法作品鉴赏


「筆墨丹青」——当代名家丨沈乐平书法作品鉴赏

沈乐平1973年生,浙江杭州人。一九九三年考入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书法篆刻专业,书法学本科、硕士、博士毕业。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副院长、书法系主任,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西泠印社社员,浙江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浙江省青年书法家协会主席,日本国岐阜女子大学客座教授。 著有《敦煌书法综论》《元朱文印论谈》《乐书录》 《随心·而形》《大学篆刻教程》《大学行书教程》 《吴昌硕全集·篆刻卷》《朵云当代名家篆刻大系·沈乐平隐蓝馆印藁》等。

「筆墨丹青」——当代名家丨沈乐平书法作品鉴赏


「筆墨丹青」——当代名家丨沈乐平书法作品鉴赏

乐平贤弟近作,皆清新典雅,灵动隽永,盖非於书学有深入研虑,焉能得此收获哉。乐平尚传统,重学养,求通变,纵横排奡,才情溢于笔端。其理论与创作双翼齐飞,为中青年学者之翘楚,它日成就未可量也。

——祝遂之(中国美术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

「筆墨丹青」——当代名家丨沈乐平书法作品鉴赏

旧同学沈乐平博士,在中国美院读完本科、硕士,到攻读博士学位,是以中国美院的书法专业从本科到博士的完整学历,见称于书法界的青年一代书家群中。

中国美院在当代书法高等教育中的地位,毋庸多言。一方面,它是正宗的大学本科教育实践的开创之地,另一方面,它又最具系统性、体系化特征,并且是以强调自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以来的关注经典、从古典入手的“正脉”。中国美院许江院长在我的“线条之舞”书法展中特别提出一个“一枝五叶”的概念,这是从佛家禅语的“一花五叶”中蜕化而出的,但细细品味起来,一“花”是结果,是完成;而一“枝”却是主干,还可以生长出无数的“花”“叶”,因此这一改动,实在是体察细腻、精准得很。沈乐平在这“一枝五叶”的肥沃滋养下,从潘天寿、陆维钊、沙孟海、诸乐三,到刘江、章祖安;再到朱关田、王冬龄、邱振中、祝遂之和我这一代,完成了“五叶”的布局。再到其后的千花万叶,如成百位书法专业本科专业生、上千位进修生,以及每一届毕业的博士硕士研究生……这样来看沈乐平和他这一代青年书法家,或许会比单纯看他一个人的成果更见透彻与清晰。

沈乐平在美院读书法本科时,我即是带班的班主任老师。这个本科,我以为很重要:因为它是奠定一个人的书法基础技法与书法认知能力的重要一环。按我们现在的说法,叫“童子功”。有没有这个“童子功”是大不一样的。许多在北大读博士的才子,却因为本科不是在北大读而要平白添出相当的压力,常常被质疑基础能力与水平,看起来好像是学术界的“不正之风”,大有过于讲究出身门第的准学阀思想,但我经历过30 年的书法教学实践,慢慢悟到北大的这种“貌似偏见”其实是有一定道理的。这是因为一旦本科在北大读,其环境熏染、其学术认知能力、其学科定位高度和专业使命感,乃至大学教授的每天授课,耳濡目染,都会在四年间对一个大学生形成天差地别的影响与塑造。许多在普通学校被认为是挑剔与苛求的,在北大即被视为正常而坦然接受,时间一长,学术意识当然就有霄壤之别了。故现在闻许多大学招聘教师,除看有无博士学位(应聘者人人皆有之),更看是哪个大学本科毕业的。以此来看他们的这班同学,其优势自不待言。当然,沈乐平的学术道路还很长,要经受的“磨难”与考验也必然会很多。我衷心希望这一代年轻人能有出类拔萃、脱颖而出者,希望他能不负众望,成为他这一代人的佼佼者。目前书法界不缺大众投入,缺少的恰恰是精英的引领与以身作则。以此来要求这些有幸从事专业学习者,应该不会过分吧?

——陈振濂(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筆墨丹青」——当代名家丨沈乐平书法作品鉴赏

沈乐平的书法总体上看,讲究传统,圆、润、厚、纯,又不失潇洒、飘逸,而且书体的交融、穿插也颇多使用。他对于单个字造型的美感、姿态用力特勤,单个字放大的效果尤其出色,笔线多变化,有来路,点画细微处有思考,既随意又精到,不含糊,不草率,处处显示出不凡的传统功力。整篇面貌以瘦硬清朗、自然灵动见长。这让人联想起他的敦煌著作,或许这与他细究敦煌各时期书法不无关系。而细察他的各类作品,我们可以发现敦煌书法这些个清朗瘦硬的特点已悄悄浸润到他的创作之中,成为他自身一种独特的书风方向。同时在研究敦煌隶楷衍变中,他也发现了一种对圆熟书风的反正之法,从而巧妙地避免甜俗,努力生发出一种古拙之味来。故而,观其近作,楷、隶、篆、行、草几种书体互相影响、互相融合的创作思维时有显现,这便使得其书法有一种兼顾厚重古拙与柔美灵动的更为宽广的意味来。这种书写方式,可以说是沈乐平从敦煌研究最大的获益,将书体过渡之中所体现出的古拙、质朴运用到成熟的书体创作中,反其道而为之,效果超乎平常地生动。同时,沈乐平擅长篆刻,其创作水平早已被圈内人认可,甚至十几年前他留校任教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他擅长各种书体之外亦能胜任篆刻教学。他的元朱文印刻得非常好,古雅纯正,笔意盎然,究其原因,应该还是出自他的传统印学思想,“印宗秦汉”,无论元朱文抑或其他风格形式的篆刻创作,都脱离不了他们的源头,就如其《元朱文印论谈》中的叙说一般,其源头无外乎战国古玺和秦汉印章两个源头,沈乐平也是从中寻找和探索着自己篆刻创作的路径,只要读过他篆刻作品的人大凡会生出同样的感叹来,这也是一种“以史带品评,以论促创作”,只是不同的取舍罢了。

——卢炘(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原潘天寿纪念馆馆长)

「筆墨丹青」——当代名家丨沈乐平书法作品鉴赏

篆刻是我国传统艺术中的瑰宝,它融书法艺术与雕刻技艺于方寸之间,展示创作者的人文底蕴和艺术修为。西泠印社“兼及书画”而以“印”名社,足见前贤对篆刻艺术的重视。篆刻既能为书画作品点睛增色,更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是最具特色的“中国元素”之一。继承传统,发展创新,使历经数千年的篆刻艺术保持其恒久魅力,并在新的时代大放其光彩,正是今天众多篆刻家的梦想与追求;而一批颇具实力与创造力的中青年篆刻家,肩负着继往开来的历史重任,沈乐平教授就是其中翘楚。其治印,入门正、取径宽、取法高。他从先秦两汉入手,博取深探,于宋元朱文并鸟虫之属均用力甚多,深有会心。其创作以书入印,印自书出,书印结合,强调笔意表现,强调章法空间的画面感;创作手法上大胆落刀、小心收拾,注重整体氛围与细节表现之间的协调关系,将苍秀雄浑的秦汉古意与开放多元的现代风格有机地融为一体。乐平先生的篆刻成就,首先得益于严格的科班训练。自中国美术学院于一九六三年开设大学本书法教育以来,他是为数不多的本硕博均在该校书法篆刻专业学习深造的书法家、篆刻家。长期的专业训练,使其对古典书法篆刻理论具有系统的了解,对历代书法和印学源流具有深刻的认识,对各种书体、各类印风具有准确的把握,从而打下了深厚而坚实的基础;同时艺术素养得到持续而全面的提升,敏感于空间图式,将书风融入印风,又以印风影响书风,以刀代笔,运斤成风,创造出既有古意,又充满现代感、属于二十一世纪的新印风。乐平先生的篆刻创作后劲绵长,见其进而未见其止,则得益于他综合的人文素养,尤其是理论研究方面的造诣。当下一些书法家篆刻家缺乏“书卷气”,备受学界诟病。乐平则好学深思,博览群籍,是位当之无愧的学者。所著《敦煌书法综论》《元朱文印论谈》等专著,展示了他扎实的文史功底、敏锐的艺术感觉、卓越的思辨能力。这些理论成果又影响着、促进着他的书法篆刻创作实践。喧嚣中的固守,寂寞时的付出,彰显出在当今书法篆刻界依旧顽强地生存着一支沉静、坚凝、不浮躁的中坚力量。这是中国传统书法篆刻艺术发展的希望所在。

——郑欣淼 原故宫博物院院长、文化部副部长

「筆墨丹青」——当代名家丨沈乐平书法作品鉴赏

沈乐平的作品,书体之间多有互相渗透、互相兼容,使灵动的行草中兼有篆隶的厚重、凝练、质朴,而古拙的篆隶中又表现出行草书的轻松、婉转、流畅的笔意,这或许便是他在研究书史之余,对书法的最大体悟,进而运用于创作之中。

——孔令伟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博导、艺术人文学院副院长

「筆墨丹青」——当代名家丨沈乐平书法作品鉴赏

古雅蕴藉,照人眉宇。

——王镛(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筆墨丹青」——当代名家丨沈乐平书法作品鉴赏


「筆墨丹青」——当代名家丨沈乐平书法作品鉴赏

望湖楼醉书 尺寸:42cmx69cm

「筆墨丹青」——当代名家丨沈乐平书法作品鉴赏

贾岛绝句金文 尺寸:59.5cm×45cm

「筆墨丹青」——当代名家丨沈乐平书法作品鉴赏

念奴娇•赤壁怀古 手卷

「筆墨丹青」——当代名家丨沈乐平书法作品鉴赏

裴迪送崔九诗 尺寸:34cmx58cm

「筆墨丹青」——当代名家丨沈乐平书法作品鉴赏

十方欢喜 尺寸:31.5cm×62.5cm

「筆墨丹青」——当代名家丨沈乐平书法作品鉴赏

楼头霜树明秋色;小笺香管写春心。尺寸: 67cm×13cm×2

「筆墨丹青」——当代名家丨沈乐平书法作品鉴赏

赢得锦囊诗句满;断尽金炉小篆香。尺寸:67.5cm×13cm×2

「筆墨丹青」——当代名家丨沈乐平书法作品鉴赏

斜日画桥芳草路;嫩晴帘箔玉梅飞。尺寸:67×13cm×2

「筆墨丹青」——当代名家丨沈乐平书法作品鉴赏

小留试看行书联 尺寸:52.5cm×11cm×2

「筆墨丹青」——当代名家丨沈乐平书法作品鉴赏

绿树翠帐行书联 尺寸:69cm×13cm×2

「筆墨丹青」——当代名家丨沈乐平书法作品鉴赏

邓石如自撰书斋联行草龙门对 尺寸:19cm×60cm×2

「筆墨丹青」——当代名家丨沈乐平书法作品鉴赏

杜甫望岳诗行书横幅 尺寸:28cm×75cm

「筆墨丹青」——当代名家丨沈乐平书法作品鉴赏

苏轼新城道中诗 尺寸:61cmx33cm

「筆墨丹青」——当代名家丨沈乐平书法作品鉴赏

王维诗句 尺寸:56cmx33cm

「筆墨丹青」——当代名家丨沈乐平书法作品鉴赏

苏轼饮湖上 尺寸:49cmx33cm

「筆墨丹青」——当代名家丨沈乐平书法作品鉴赏

道源早梅诗 尺寸:47cmx35cm

「筆墨丹青」——当代名家丨沈乐平书法作品鉴赏

陈与义雨过诗 尺寸:57cmx35cm

「筆墨丹青」——当代名家丨沈乐平书法作品鉴赏

苏轼望湖楼 尺寸:52cmx35cm

「筆墨丹青」——当代名家丨沈乐平书法作品鉴赏

孟浩然宿建德江诗 尺寸:37cmx35cm

「筆墨丹青」——当代名家丨沈乐平书法作品鉴赏

裴迪送崔九诗 尺寸:37cmx35cm

「筆墨丹青」——当代名家丨沈乐平书法作品鉴赏

道源早梅诗 尺寸:34.5cm×42cm

「筆墨丹青」——当代名家丨沈乐平书法作品鉴赏

王维过香积寺 尺寸:38cm×34cm

「筆墨丹青」——当代名家丨沈乐平书法作品鉴赏

寿如金石佳且好兮 尺寸:25.5×67.5cm

「筆墨丹青」——当代名家丨沈乐平书法作品鉴赏

访林泉 尺寸:24.5×91cm

「筆墨丹青」——当代名家丨沈乐平书法作品鉴赏

龙行虎步金文扇面 尺寸:20×55cm

「筆墨丹青」——当代名家丨沈乐平书法作品鉴赏

山有庭见甲骨文扇面 尺寸:21cm×50cm

「筆墨丹青」——当代名家丨沈乐平书法作品鉴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