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心、真心、用心,打通聯繫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通訊員/黃波 記者/柯文翔

“大姐,您慢點騎,注意左邊的來車”“大哥,下班回來呀,辛苦了,請測溫、登記”“老爹爹,家裡還缺不缺什麼,有沒有需要我們做的”,2月15日,青山區白玉山街五一社區來了一支胸前印著“是黨派我來為您服務的”標識的群眾工作隊,他們是由武漢市工商聯和青山區教育局為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選派的下沉幹部組成。下沉社區後,他們堅守初心使命,走好新時代群眾路線,認真對待社區交待的每一項任務和群眾反映的每一件訴求,集中精力當好居民服務員、政策宣傳員、民意調查員,與社區並肩做好疫情防控工作。

沉心、真心、用心,打通聯繫服務群眾最後“一公里”

沉心、撲下身子調查民意

“喻書記,今天我到喻小望老人家去了,老人家最近精神不好,我這邊會經常去,也建議村裡多關注下”“盛書記,昨天社區8名行動不便的老人生活物資送過去了嗎?舒爹爹好像有心事,我今天上一下門”。機關黨委書記楊松民腦子裡有一本賬,準確地記著社區的戶數和人數、孤寡老人等特殊人群基本情況。需要多關注和特別注意的,他會及時提醒社區。軍人出身的他,總是閒不下來,依然保持著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剛到社區時,他喜歡圍著社區轉,發現路口封堵存在隱患,他會及時加固整改。結合社區實際,他積極建議形成針對孤寡老人和外地租戶定期分析研判機制,通過定期走訪,電話聯繫,對特殊人群開展心理慰籍,及時安撫,幫助解決實際困難。“走出機關、我們就應該深入群眾,就是要全面瞭解群眾所思所想、所急所盼,逐一研究、積極化解”他是這麼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真心、飽含感情服務居民

“社區想方設法保障我們的生活,下沉幹部給我們提供熱情服務,事無鉅細,讓我們在家裡待著很安心。”村民喻爹爹說。村民張大姐自行車壞在路上,一籌莫展時,下沉幹部黃波主動上前,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倒騰半天,終於讓自行車又跑了起來,身上沾滿土、手上沾滿油的他露出得意的笑。村民舒大爺是一個留守老人,家裡沒有煤氣了,社區聯繫的服務公司第二天才能過來,為了及時解決群眾吃飯問題,下沉幹部孫天華主動上門靠前服務,幫他把煤氣壇搬到家中,他說:“很多年沒有幹這種活,雖然感覺很累,但是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心裡覺得很值得。”工作隊下沉社區後,從人員排查、守護卡點、再到配送蔬菜等工作,每一名幹部都將社區當成檢驗“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成果的戰場,忠實踐行新時代群眾路線,通過每一聲問候、每一個笑臉,每一次上門,回應群眾訴求,真正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特別是結合社區實際情況,加大對老弱病殘等特殊群體的關注,為他們提供精準化、精細化的服務,讓群防群治、聯防聯控的網絡越織越密。知道居民們想吃魚了,黃波、耿仲煊同志衝鋒在前,勇挑重擔,主動擔負街道鮮魚分運任務;左虹、姚麗萍、殷莎同志每天上午幫助社區整理分裝蔬菜,送到困難戶家中。居民們都親切地稱呼他們“魚販子”、“菜販子”。

用心、帶著方法宣傳政策

“老鄉啊,特殊時期,無事儘量不出門,出門一定戴口罩,不走親友不串門,身體不適近就醫,您的一份努力就是為疫情防控做一份貢獻”,下沉幹部劉聲向在單位是做宣傳教育工作的,職業習慣讓他停不下來,不在路口值守的時候,他就到村裡轉,遇到在門口觀望的群眾,他總會聊上幾句,宣傳疫情防控政策。為保證宣傳上級政策精神不走樣、不變形,他認真梳理了市委關於疫情防控的相關文件精神,做成隨身攜帶的小冊子,空閒時翻閱,將政策爛熟於心,並從群眾的角度出發,把一些難以理解的書面語言轉化為群眾能夠聽得明白的方言。“愛笑女孩”左虹在每個崗位都能和群眾打成一片,村頭巷尾都是她爽朗的笑聲,雖然她下沉時間不長,但見到她的村民都熱情的稱她小左,猶如她就是村裡長大的姑娘。“疫情防護需要每個人參與其中,我們要積極回應群眾關切,宣傳科學防治知識,面對群眾的諮詢,只要我們開口說話就是在宣傳。疫情防控政策宣傳是下沉幹部的重要任務,也是密切聯繫群眾的重要體現,我們每一名工作隊員都要練好這個基本功”,黨外幹部劉珍秀說。

疫情防控工作事關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下沉工作是服務群眾工作,也是密切聯繫群眾的戰場,群眾工作隊9名同志每天從不同的方向奔赴一線,他們帶著一顆熱心和誠心,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急,不斷探索與群眾打交道的工作方法,密切黨群幹群關係,打通疫情防控最後“一公里”,收穫了“無疫情社區”的光榮牌匾。

(圖片來自於網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