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的自述:我的生活如此詩情畫意,絕不只是風露清愁

萬籟俱寂,恍惚間已至二更天,逐漸沉入夢鄉……

寅時幽幽轉醒,閤眼養神,朦朧至天明,喚紫鵑盥洗。

林黛玉的自述:我的生活如此詩情畫意,絕不只是風露清愁

這日正是未時交芒種節,透過窗子,只覺春意盎然,叮囑紫鵑:

“把屋子收拾了,撂下一扇紗屜,看那大燕子回來,把簾子放下來,拿獅子倚住,燒了香就把爐罩上。”

獨立花陰,心繫被燙傷的寶哥哥,痴痴望著怡紅院方向,忽見外祖母和二舅母等人簇擁著進了怡紅院,紫鵑在門口提醒著該喝藥了,我轉身進院門,入目“滿地下竹影參差,苔痕濃淡”,不由想起《西廂記》的“幽僻處可有人行,點蒼苔白露泠泠”一句,黯然神傷自憐孤苦伶仃,真是命薄!

“嘎”的一聲,一隻鸚哥撲面飛來,嚇了我一大跳:“作死的,又扇了我一頭灰。”


林黛玉的自述:我的生活如此詩情畫意,絕不只是風露清愁

獨立花蔭處,佳人黯傷神

鸚哥飛到廊上,有模有樣地說著我作的《葬花詞》:“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盡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我聽了噗呲一笑,紫鵑一旁笑道:“這都是素日姑娘唸的,難為他怎麼記了。”

我便令小丫頭將架摘下來,掛在月洞窗外的鉤上,進了屋子,吃完藥,猶自坐在月洞窗內,逗著鸚哥,將素日所喜的詩詞也教與它念。隨著時光流轉,光線傾斜,那窗外的竹影悠悠地倒映入紗窗,籠罩得滿屋翠潤,幾簟生涼。

又一日,因昨夜沒睡好,渾身痠疼,準備歇午,打發了丫頭們,湘簾垂地,碧紗櫥的光影伴著幽香點點,不由吟道:“‘每日家情思睡昏昏。”不想被窗外的寶哥哥聽到,羞慚之際翻身向裡裝睡,寶玉掀簾進入,被奶孃阻攔,我翻身坐了起笑道:“誰睡覺呢。”

林黛玉的自述:我的生活如此詩情畫意,絕不只是風露清愁

我坐在床邊整理鬢髮:“我睡覺呢,你進來做什麼?”

“你方才說什麼?”

“沒說什麼呀?”

“給你個榧子吃!,我都聽見了。”

……

漸已入秋,命丫頭將那幅“鬥寒圖”掛上,早起點了香,淨手抄佛經。

晚上喝了兩口稀粥,懨懨歪在床上,不想日未落,天已變,小雨淅淅瀝瀝地下起來,秋夜漫漫,至書桌前,在燈下隨手翻起一本書,卻是《樂府雜稿》,有《秋閨怨》《別離怨》等詞,有感而發,擬《春江花月夜》之體,作《秋窗風雨夕》,不覺已至戌末亥初,紫鵑移燈下簾,卸了妝,聽著窗外雨滴竹梢,清寒透幕,更顯悽苦寂寥,心境只覺蒼涼。

林黛玉的自述:我的生活如此詩情畫意,絕不只是風露清愁

後記:我們從林黛玉的《葬花詞》中知道她的生活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風刀霜劍嚴相逼。但是林妹妹的生活絕不只是這樣,她生活細節裡的每一處詩意和俏皮,都是極為精緻,看似隨意的言談舉止,無一不透露著她的人生態度,林黛玉風露清愁的一面,眾人皆知,而她的詩情畫意,卻鮮有人知。林黛玉的生活,將人與大自然極為和諧地結合在一起,“葬花”、“將紗屜子放下來等歸來的大燕”、“瀟湘館裡的鳳尾森森,龍吟細細”等等,就是這種透著生機與靈動的姿態,才是林黛玉最美的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