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有哪些“人之將死,其言坑人”的例子?

趙仁斌


題主的題目雖然角度獨特,但基本上歷史上沒有哪個人在臨死前故意坑害願意接納自己意見的人——至少在主觀上沒有。

這個世界上,只有: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不存在其言也坑!

原因很簡單,願意聽取你遺言的人,都是你真誠對待的人,即便大奸大惡,也不會坑自己的繼位人。而你的敵人或對手,是不會在你死前來聽你的廢話,即便聽了,也不會接納——雙方就不存在信任基礎!

下面舉幾個例子進行說明

一、周公的三監之亂

如果你仔細看《史記》的記載,就發現所謂的三監之亂——其實是周武王兄弟防止周公旦即位周天子。

“武王病。天下未集,群公懼,穆卜,【集解】:孔安國曰:“穆,敬也。”周公乃祓齋,【正義】:祓音廢,又音拂。齋音札皆反。祓謂除不祥求福也。自為質,【正義】:音至。周公祓齋,自以贄幣告三王,請代武王,武王病乃瘳也。欲代武王,武王有瘳。後而崩,【集解】:徐廣曰:“封禪書曰‘武王克殷二年,天下未寧而崩’。”皇甫謐曰:“武王定位元年歲在乙酉,六年庚寅崩。”駰按:皇覽曰“文王、武王、周公冢皆在京兆長安鎬聚東社中也”。【正義】:括地誌雲:“武王墓在雍州萬年縣西南二十八里畢原上也。”太子誦代立,是為成王。  成王少,周初定天下,周公恐諸侯畔周,公乃攝行政當國。管叔、蔡叔群弟疑周公,與武庚作亂,畔周。周公奉成王命,伐誅武庚、管叔,放蔡叔。”

上面中的信息要注意的有:

1、在武王病死前,周公曾經以武王身份進行祭祀,雖然內容是想為武王續命;

2、周公攝政當國。周公攝政其實分為兩個階段:在前期,周公的攝政當國被所有的西周貴族,包括召公、姜太公和其他武王弟弟等西周貴族的一致反對。在管蔡二人起兵反對後,周公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不得不出逃洛陽,最後和召公、姜太公等西周貴族達成了協議 後,才能擊敗管、蔡和武庚。

沒有三監之亂,周公是否會還政給周成王,估計沒有可能。周公攝政幾十年,肯定會形成自己的實力。就算周公個人想還政,跟著他的部下也不會答應!


二、秦始皇臨死之言

根據北大漢簡《趙正書》,秦始皇臨死前說:


吾霸王之壽足矣,不奈吾子之孤弱何。……【6】其後不勝大臣之分(紛)爭,爭侵主。吾聞之:牛馬鬬而閩(蚊)䖟(虻)死其下;大臣爭,齎(齊)民古(苦)。吾【7】衣(哀)令(憐)吾子之孤弱,及吾蒙容之民,死且不忘。其議所立。

“吾子之孤弱”,說的是無論是扶蘇、胡亥,還是其他兒子,都沒有什麼戰功,也沒什麼威望,難以震懾跟隨秦始皇的一般滅國大臣。大臣之分(紛)爭,指的是蒙毅和李斯等滅國大臣之間的內鬥。

秦始皇在死前就指出當時秦朝的兩大弱點:扶蘇等兒子缺乏威望;秦朝大臣內鬥。為了消除這兩個隱患,這才有秦始皇在自己一生病就匆匆忙忙趕回咸陽的事情,意圖在自己死去通過舉行朝臣議立太子會議,形成基本而穩定的朝局形勢——只是秦始皇趕不及,因此秦朝的內鬥也開始了:扶蘇和胡亥的內鬥,胡亥和其他兄弟的內鬥;李斯和蒙毅的內鬥;趙高和李斯的內鬥;章邯和趙高的內鬥;子嬰和趙高的內鬥等等,都在秦始皇死前的遺言中得到體現。

每天原創,給你有價值的觀點!隨手關注,你的支持才是動力!

歷史哨聲


歷史上臨死還作妖,害人害己的很多,天王洪秀全就是一例。


1862年,湘軍圍攻南京城,忠王李秀成建議洪秀全離南京城,到別處另立“天國”。洪秀全早已習慣了紙醉金迷,失去了當初艱苦奮鬥的精神。他對李秀成說“我在天國為王是天父天兄的旨意,清妖能奈我何?你若出城就去吧,我是不會離開天京的!”說的李秀成無可奈何,李秀成又做了最後的努力,提出城內糧食短缺,不夠軍用。洪秀全對此早有考慮,他下詔說:“合城俱食甜露,可以養生”。所謂“甜露”實際上就是地上各種野草。為了鼓舞人心,洪秀全身先士卒,每天都吃野草直到後來中毒。


中毒後,洪秀全拒絕接受治療,1864年6月,終於堅持不下去。臨死前,洪秀全對左右大將說:“大家放心,我這是要去天堂,向天父天兄借天兵,用不了多久天兵就會下凡保衛天京,清軍必敗。”然而2個月後,天兵沒來,湘軍倒是殺進城了。南京城被攻破後,湘軍在宮女的指引下,將洪秀全的屍體挖出挫骨揚灰。


顧前史而言今


蘇秦在齊國被刺殺,他臨死前向齊王獻了最後一條計策,擒殺了刺殺他的四個刺客。

蘇秦身披六國相印,在諸侯面前縱橫捭闔,但是也得罪了不少人。結果就有人派刺客刺殺蘇秦,但是沒有當場斃命。蘇秦在臨死前對來探望他的齊王獻上一條計策,可以令刺客自投羅網。


齊王按照蘇秦的計策,把蘇秦五馬分屍,然後宣佈蘇秦是奸細,要重賞刺殺蘇秦的義士一千金。後來刺客果然上當,來了四個都說是自己親手殺了蘇秦。

齊王還煞有介事的問那這一千金,你們四個怎麼分呢。沒想到這四個刺客倒也爽快,我們四個可以平分吧,每人二百五。齊王當場就下令把這四個二百五殺了。這就是二百五的由來。


當然這不是重點,重點是蘇秦在齊國那麼長時間就是為了離間齊國,膨脹齊王,讓齊國差點亡國。這才是他臨死前最坑人的。


漁耕樵讀


這讓我想起了魏文帝曹丕臨死前說的話。曹丕臨死前,對著太子曹叡(甄姬之子)說,這裡的三個大臣,都是忠臣,可以絕對信任。老爹臨死前安排幾個大臣輔佐新皇帝,這是沒有問題的。劉備臨死前也讓劉禪向侍奉父親一樣對待諸葛亮。

但曹丕安排的那三個人是有問題的。這三個輔政大臣是誰呢?分別是曹真、陳群和司馬懿。

最後的結果,就是司馬懿在魏明帝時代繼續被重用。他掌握了魏國最精銳的關中兵團,用這支兵馬跟諸葛亮多次對抗。魏明帝臨終前,又再次任命司馬懿和曹爽為輔政大臣。

最後的結果大家也都知道了。司馬懿發動政變,殺死了曹爽等人,並控制了曹魏政權。

曹丕也實在是認人不準。他結識了司馬懿十幾年,卻沒想到,司馬懿不是忠臣,而是大奸臣。臨死前還告訴太子要絕對信任司馬懿,實在是坑人啊!


國史拾遺


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吳起,吳起在被殺的時候可是生生將殺他的人全給坑了。

吳起離開魏國到了楚國之後,一年後便被升為令尹,開始在楚國大刀闊斧的推行改革。吳起的改革使得楚國國力逐漸強盛,楚國的疆域得以擴展。然而,吳起的變法也嚴重觸及了楚國貴族的禮儀,招致了貴族們的怨恨,這為他埋下了殺身之禍。

根據《呂氏春秋·卷二十一·開春論·貴卒》記載,公元前381年,任用吳起變法的楚悼王去世,楚國貴族趁機舉兵,想要誅殺吳起。貴族們用弓箭射傷了吳起,吳起眼看性命不保,拔出身上的箭就逃到了楚悼王挺屍的地方,將箭插在了楚悼王的屍體上,伏在楚悼王的身體上大聲喊道,“群臣叛亂,謀害我王。

(楚悼王)

貴族們只想著射殺吳起,根本沒有在意吳起身下的楚悼王屍體,於是吳起和楚悼王的屍體一塊被射成了刺蝟。毀壞國君屍體這可是重罪,是要被誅滅三族的。

(楚肅王)

於是,楚肅王繼位後,便命人根據箭矢查找主人,將毀壞楚悼王屍體的貴族全部處死,因此受牽連被滅族的足足有七十多家。而吳起的屍體隨後也被處以了車裂之刑。

荊王死,貴人皆來。屍在堂上,貴人相與射吳起。吳起號呼曰:“吾示子吾用兵也。”拔矢而走,伏屍插矢而疾言曰:“群臣亂王!”吳起死矣,且荊國之法,麗兵於王屍者,盡加重罪,逮三族。(《呂氏春秋·卷二十一·開春論·貴卒》)

吳起一句話害死七十多家貴族,一句話為自己報了殺身之仇,這種急中生智的能力我算是服了。


香茗史館


人之將死其言也善,這話本身就一個坑,很多人因為信了這句話,導致了很多悲劇發生!

1,曹節。

漢末三國有三個曹節,一個是大太監曹節,一個是曹操的曾祖父曹節,還有一個是曹操的女兒曹節。

(三國機密曹節劇照)

曹操的女兒曹節,做了漢獻帝的皇后,當她的哥哥逼她丈夫退位時,曹節說了一句話“老天有眼,決不讓你長久!”

當然曹節自己沒死,卻把曹魏一朝的皇帝都詛咒成了短命鬼!

曹丕,當了6年皇帝而死。

曹睿,當了12年皇帝而死。

曹芳,當了14年皇帝而死。

曹髦,當了14年傀儡皇帝而死。

曹奐,當了5年傀儡皇帝而死。

算起來曹魏江山總共才45年,結果被司馬家架空的日子就19年。曹節小姐姐一直活到260年,那時候完全是司馬家掌權了。

如果曹魏的皇帝們泉下有知,會不會說一聲“姑奶奶啊!你的嘴開光了嗎?”

2,吳可讀。

清末吳可讀這個人,迂腐透頂,他用他輕於鴻毛的一死,改變了清末政治版圖。


古代的“忠臣”給皇帝說話都很堅決,有的用寓言,叫“諷諫”,有的用軍隊,叫“兵諫”,還有的用自己屍體,叫“尸諫”。

吳可讀就是尸諫的典型例子。慈禧太后的親兒子同治得梅毒死掉了,慈禧立了自己妹妹的兒子光緒當皇帝,二次垂簾聽政,滿朝文物噤若寒蟬。

(慈禧劇照)

吳可讀不一樣,他作為小小的吏部主事,在同治的葬禮上犯言直諫,要求光緒的兒子將來要認同治當爸爸,繼承同治皇帝的大統。回家後,寫好遺書讓兒子趕快逃命,自己則帶著奏摺去廟裡面上吊了。

吳可讀一死,清流黨大造聲勢,吳可讀一夜成名,慈禧感動之下定下了30年後的皇帝繼承原則。

光緒沒有兒子,可是光緒有侄兒,就是宣統,慈禧臨終前,弄死了光緒,讓宣統認死掉的同治當乾兒子,就有了後來的末代皇帝。

試想一下,如果沒有吳可讀的尸諫,也許慈禧有可能找一個同治光緒同輩的年長君主,說不定清朝沒那麼快滅亡!


歷史知事


這樣的例子很多啊,牛人死前都會考慮後事,這裡舉一個例子。唐朝時有一個宰相叫姚崇。浙江湖州人,產絲的地方,武則天的時候,他是兵部尚書,參與了神龍政變,逼迫武則天讓位。所以唐玄宗對他是很信任的,什麼大事都交給他辦,認為他能夠拯救時事,稱為救時宰相。

那活著的時候,自是恩寵無比,穩如泰山。

但確實年紀大了,到了開元九年,已經71了,眼看身體不行要掛。這時候,他就開始想了,自己當了三朝宰相,得罪的人不少,自己死了,難免有人要找家族的麻煩,一算,還真有這麼一個人。這個人叫張說。

此人也是一個名臣,但是他跟姚崇關係不好,唐玄宗有一次想提拔姚崇當宰相,張說便在後面動手腳,指使人彈劾姚崇。但唐玄宗自己心裡有底,沒有聽,還是讓姚崇讓了宰相。

姚崇也不客氣啊,當了宰相之後,就告發張說私下跟王爺接觸 ,這在唐朝是犯了大忌,於是,張說就被貶到外面當刺史。

而到了姚崇死的時候,他一算,也就是這個張說有能力對他們家不利了。因為這時候,張說通過平定邊亂有功,拜為兵部尚書,同中書門下平章事,也就是當宰相了。

那怎麼辦呢?

姚崇就把自己的兒子們叫過來。與老張跟我有過節,但是這個人比較貪財,喜歡珍玩之類的東西,等我死了之後呢,你們就把我這些年珍藏起來的東西放到我的帳前。如果他來了,這些東西他看都不看,那完了,你們自己想辦法吧,儘早避難。不然全家都要仆街。如果看了,那就好辦了,我們家有救了,把一些他看過的東西送過去,只請他寫一個神道碑,然後如此如此,這樣就能保我們一家了。

那好,到了姚崇的追悼會了,張說當然要來啊,自己的大敵終於躺下了,看了心情愉快啊。

一來,看到外面擺了好多東西,一下就走不動了,盯著不放。姚的兒子們知道了,他父親的第一計成功了。

趕緊把這些好東西送過去,只求對方給自己的老父寫個墓誌銘,這對文人來說不是事,而且張說確實是大文人,文壇領袖人物,跟當時的許國公蘇頲齊名,人稱燕許大手筆。

張說是燕國公啦。

而唐朝給人寫墓誌銘,其實跟現在寫軟文一樣的,無非就是誇兩句,屬於收費項目,而且收費不低,唐朝公務員工資不高,很多還是發花椒這些實物,所以給人寫墓誌銘是當時名人的一大收入來源。

張說一看,這送來的都是自己看上的好東西,本來不想寫,但這些東西太好了,那就寫吧。

寫墓誌銘那自然要寫好話,雖然肚子裡對姚崇有意見,但不能寫出來,不然,流傳開來,大家都說張說小雞肚腸。所以,張說這個墓誌銘也寫得漂亮,盡是好話。什麼“八柱承天,高明之位,列四時成歲,亭毒之功存。”

姚崇的兒子們拿了這個墓誌銘,千謝萬謝,留下寶貝回家了。

張說得到寶貝之後,玩了兩天,心也淡了,再琢磨一下,感覺不對,自己把姚崇寫得太好了,說出去,那豈不是說我張說捧姚崇。

於是,張說到了姚家,說昨天寫的那個東西,我想了一下,還有一點東西要加上去。

姚崇的兒子嘿嘿一笑,就不太好改啊。

張說答,有什麼不好改的,筆墨的事。

姚崇的兒子們說,請宰相大人來看一看,到了後院,一看,是塊石碑,那塊墓誌銘加班加點趕工,已經刻上了。

這一下。張說的臉青了,又想了想,說:“沒關係,我改好了,再刻一個碑就行了。”

答:“這個你要問皇帝。”

“為什麼?”

“宰相大人的文章太好了,我們拿去給皇帝看了。皇帝說寫得很好呢?”

皇帝看過了,而且說好,那已經定了板啊,你說不好,那你跟皇帝說去吧。

張說這才上了當,而且他後面還想著打點小報告,揭發姚崇的問題,結果唐玄宗就很奇怪啦:你在墓誌銘上,不是說他八柱承天,高明之位,列四時成歲,亭毒之功存嗎?怎麼這會又變了。

張說:……陛下,我可以抽自己兩嘴巴子嗎?


腦洞歷史觀


大明段子手金聖嘆,死前也不忘坑劊子手一把。

刑場上,金聖嘆本來排在後面被砍頭。由於不願意看著同鄉死,央求劊子手先砍自己。

劊子手說我不,金聖嘆於是說:“我身上有兩張銀票,你先砍我,就歸你了。”劊子手於是同意,並第一個砍了他。

六陽魁首墜地,從耳朵裡滾出兩個小紙團。劊子手拾起展開,卻不是說好的銀票,僅僅是兩張字紙,一曰“好”,一曰“疼”。


文史軼事


史上第一個漢奸,是個太監,叫中行說。

中行說當漢奸的原因是因為漢文帝與匈奴和親的時候,拿他當嫁妝一塊送到匈奴去了,中行說很不高興,一怒之下就投了匈奴,並且發誓要報復漢朝。

中行說到了匈奴,利用自己豐富而先進的知識,幫助匈奴做了不少事,甚至還參與了伊稚斜單于的政變。

中行說死的時候,漢朝對匈奴的戰事已經佔據優勢,漢軍開始深入草原追殺匈奴主力,於是中行說臨死之前告訴伊稚斜,把得了病而死的牛羊埋在溪流,泉眼等水源處,這樣喝了水的漢軍就會死去。

這差不多是史上最早的生物武器細菌戰,這個戰術確實坑死不少漢軍,而且疑似坑死了漢朝一代軍神霍去病,如果是真的,可以說這句臨死之言,改變了歷史。


扣毛


人們常說,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但是也有些人死前扔用言語或者行動傷人殺人,真可謂雖死猶坑人。能在死前設計弄死活人的人,一般都是人傑英才;但是也有沽名釣譽之徒,在臨死前一語拉來無數人殉葬。以下分享幾則歷史小故事,以證明“人之將死、其言也坑”!

秦穆公一生雄才大略,他東平晉亂,西霸戎狄,滅國十二,益地千里,是春秋五霸之一。秦穆公在百里奚的輔助下,採用王道治國,一次外出狩獵他的馬被三百野人吃了,秦軍捉住野人慾斬之。秦穆公說他們餓了才會偷吃馬,此非野人之罪,於是赦其罪且賜給他們衣食土地。後來秦穆公在於晉國的交戰中被圍,快被晉軍俘虜之時,一群野人衝出來悍不畏死救了秦穆公且擊敗了晉軍。秦穆公釋野人而得救的事被廣為傳頌,同時被廣為傳頌的秦穆公將死之時讓子車氏三賢殉葬。秦穆公死前說:子車氏三兄弟賢明,當於地下輔助我,於是子車氏三賢被活埋殉葬!

秦孝公與商君是千古之下再無其二的明君強臣組合,二人變法強秦,收復河西,遷都咸陽,奠定了秦國一統天下的大勢。秦孝公對商君無疑是充分信任的,可以說秦孝公就是商君,商君就是秦孝公,嬴鞅合體促成了商鞅變法的偉大成功。秦孝公為了商君,可以殺親大哥,可以把親妹妹嫁給商君,還可以把國土分給商君。秦孝公死前,認為兒子嬴駟不賢,故對群臣說:商君乃大秦駙馬,亦是嬴秦公室之人,如嬴駟可扶則輔,不可扶則廢之自立為秦君!

這句話促使嬴駟殺商君,最終商君被逼謀反,嬴駟派兵殺了商君後車裂其屍。

明朝朱棣起兵靖難,通過一兩年的戰爭擊敗了朝廷的百萬大軍,入主南京成為明朝第三任皇帝。當時有很多士大夫反對朱棣當皇帝,朱棣將這些反對的大臣盡數誅殺,多數是殺大臣本人,流放其家人,嚴重的誅三族。方孝儒曾經親自起草了討伐燕王朱棣的詔書,這道詔書寫得文采斐然,可與三國時的陳琳、唐朝的珞賓王相比肩。現在燕王當了皇帝,讓方孝儒替皇帝寫即位詔書,方孝儒誓死不從。朱棣曰:汝不懼朕誅爾九族乎?方孝儒對曰:誅十族亦不懼矣!於是方孝儒的九族外加師生一族盡數被誅殺,本人則被施以腰斬酷刑而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