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萬加幣獎學金!一名科研小白的華麗逆襲

15萬加幣獎學金!一名科研小白的華麗逆襲

研一,他是科研小白,不懂什麼是SCI,什麼是算法;研二,他自己聯繫國外導師,用六個月的時間,在此前從未接觸的領域發表國際論文;研三,北美頂尖高校向他拋出橄欖枝,將為他讀博期間提供15萬加幣(約合人民幣75萬元)的獎學金……如果不是親眼見到王康,你不會以為這三個並列的故事是發生在同一個人身上!如果瞭解他的起點,你就知道他的進步不能用“階躍”形容,簡直就是質的飛躍!科研小白與學術大牛的距離有多遠?兩個身份間的巨大差別要用怎樣的投入去填補?

有一個不知所終的心願

“周老師,我將來想到國外讀博。”研一學生剛進實驗室沒幾天,周治平教授便召開組會,請實驗室的同學談談讀研期間的規劃。會後,這個聲音格外熱情洋溢的大男孩給周老師留下很深的印象。

“剛成為研究生,大家都抱有一些對於學術生活的熱忱和憧憬,表達過類似想法的學生還是大有人在的。”周教授說。但是令他越來越意外的是,這個叫王康的學生竟是個實幹派。

彼時的王康,剛剛經歷了一場讓他回想起來還有點心驚膽戰的大考。那是研究生的招生考試,王康的初試成績很不理想,以倒數第五的名次進入了複試。得知這一消息,他無比沮喪迷茫,要知道因為是跨專業考研,複試科目的內容他更是從未涉獵過,想要在複試中“一雪前恥”的可能性太渺茫了。“生命的意義在於開拓而不是固守,無論什麼時候,都不應該失去前行的勇氣。”於是,他在江南大學“安營紮寨”下來,不分白天黑夜地泡在圖書館,趁著中午學長學姐有休息時間就趕緊揣著書本厚著臉皮去請教,他在有限的時間裡,儘可能多地梳理複試科目,學習重點內容,最終以複試第一、總成績第五的名次進入了江南大學。

來到實驗室之後,王康就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專業基礎與其他同學比還有一定差距。儘管經過一番深入瞭解,周教授幫助王康制定了發表SCI英文期刊的“小目標”,可是王康心裡直冒冷汗,此時他不懂算法,更不知道什麼是SCI。導師的期許是壓力,但畢竟也是鼓勵。即使知道對這一階段的自己來說,發表SCI英文期刊的難度有多大,但是王康覺得,日拱一卒,功不唐捐,難度是可以通過一點一滴的努力漸漸稀釋的,只要自己一個單詞一個單詞踏踏實實地鑽研,總會有收穫。他沒有被巨大的挑戰嚇得坐立不安,而是踏踏實實地坐上了閱讀文獻的冷板凳。每週,周教授還會在實驗室的群裡分享學術前沿論文,一開始王康覺得這簡直堪比無字天書,太多的學科專業性名詞充斥其中,讓他完全不知道從何下手。但是他堅持不用翻譯軟件的整篇翻譯功能去閱讀文獻,而用最笨的方法通過自己的語言理解去把握文章,不放過任何陌生的專業性名詞,不僅要弄懂它的意思,還要以這個單詞為關鍵詞主動再去搜集更多論文閱讀。

許多研究生往往在選題上遭遇很大挫折,他們總想一針見血地找到最感興趣、最契合自己實際情況的方向,吝惜自己在廣泛的文獻閱讀方面投入的精力成本。隨著閱讀文獻的規模越來越大,王康卻深刻體悟到,讀文獻是一切科研的地基,它雖不在地表之上,肉眼不可見,但是它埋得越深、越牢固,才能有助於蓋起更高的樓。磨刀不誤砍柴工,知識是觸類旁通的,正是由於在科研領域見過些世面,王康才能較為精準地選擇自己感興趣、同時又具有可開展性的方向:智慧醫療。

即使後來發表過國際論文,但對於王康來說,寫作第一篇論文的過程更讓他記憶猶新。周治平教授一向以嚴謹著稱,每週例會都留出大段時間要求學生彙報自己的課題進展,王康便以周為單位規劃自己的學習研究進度,總暗暗跟自己較勁,希望這一週比上一週有更大進步;而導師細心挑出的不足,又成為王康下一週奮鬥的動力來源。經過反反覆覆地打磨,他的第一篇論文初稿終於誕生了。周老師耐心地在初稿上提出指導意見,告訴他哪裡還需要補充什麼實驗,參考文獻的選取規範,甚至具體措辭要怎麼把握……王康到現在依然保留著有導師密密麻麻的批註的初稿,他說,這篇文章不僅是他學術研究的教科書,更讓他不忘來時的路。周教授錙銖必較的鑽研態度,讓王康漸漸領略到科研的魅力,做科研就要做好成為長期主義者的打算,要跳出短期功利視角,不追求即時結果,甚至有時候根本就不追求結果,褪去浮躁不安,在篤定中靜靜努力,在點滴間持續精進,才有可能為快速成長加碼助力。

新挑戰意味著新可能

“在周老師的實驗室,發表一篇核心期刊論文只算完成一個基本任務,萬里長征才邁出一步。”度過研一之後,王康開始規劃新一年的學習生活。在優秀的學長學姐的帶動下,他絲毫不覺得自己有資本可以原地踏步,出國留學的願望越發強烈焦灼。

想要出國留學,需要先想辦法去體驗國外的科研環境氛圍。王康的目標很清晰,於是立刻著手嘗試聯繫國外導師。他先後發了十幾封郵件,每封郵件都按需針對對方專攻的研究領域,凸顯了自身的匹配技能。原本以為,發送了十幾封郵件,可以保證命中率了,可是令他意想不到的是,這些郵件都石沉大海、杳無音信。再試一試,即使還不成功,無非就是接受跟現在的處境一樣的結局。於是,王康又發了一份郵件給了滑鐵盧大學的教授。至此,事情出現了轉機。

教授看中的是王康在AR技術方面的研究。“自學AR技術,也要得益於周老師的啟發,他總跟我們說,做研究工作,既要懂得聚焦,又要懂得去學點暫時看來‘無用’的東西,為更大的研究格局埋線鋪路。”於是,平日裡在閱讀文獻之餘,王康也會利用實驗室設備,嘗試自主開發應用,鍛鍊自己的動手能力。他自學開發AR程序,漸漸地喜歡上了開發各式各樣的AR應用,為了能夠看到親手打造的圖像出現在AR頭盔中,他能夠忍受對著技術文檔改bug的枯燥歷程。

無心插柳柳成蔭,王康不曾想到,這個在不知不覺間倍速發展起來的“外掛”,竟讓滑鐵盧大學的教授如此感興趣,他激動地徹夜難眠。視頻面試通過後不久,王康贏得了6個月短期交流的機會,立即啟程飛往加拿大,開啟新的項目研究。來不及領略異國風光,甚至來不及欣喜若狂,王康一落地便紮根在了實驗室。國外導師交給王康的任務是利用AR技術構建飛行員輔助操作系統。雖然對AR開發有一定的經驗,但是這個課題對王康來說依然是個難題。提起飛行員輔助操作,他的頭腦中一片盲點,完全沒有概念。又一次從零開始,王康絲毫不覺得氣餒,這種不多見的新奇體驗完全激發了他的鑽研熱情。王康一方面跟隨導師一次又一次地去飛行模型駕駛實驗室實地參觀,一方面著手閱讀大量文獻資料,深入瞭解國內外在研究領域發展的情況,終於由一無所知到對課題有一定了解。簡單說來,王康所在項目組的課題是開發一款AR應用,幫助菜鳥飛行員模擬試飛環境進行飛行訓練。這件事情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度係數卻不低。他們需要利用AR技術將虛擬元素或提示增加在現實環境中,使得新手飛行員採用的飛機儀表盤上會出現必要的訓練提示。他們的目標是創建一個沉浸式的環境,同時又允許用戶與真實世界交互,整個系統就是一個用AR技術打造的創建虛擬元素與現實的混合體。此外,為了實現飛行員自主控制操作進程,應用的開發還需藉助AR設備HoloLens可進行語音交互的優勢,實現用戶以語音命令控制操作系統。

在國外,王康更加惜時如金,他不想兩手空空,無功而返。科研工作沒有一蹴而就的,每次在教授召開的例會上,項目組都會開啟頭腦風暴,討論系統完善、功能設置的問題。而每一次的討論都意味著將推倒前面的部分工作,加入新的設計元素,也就意味著王康需要重新修改代碼,在修改中絞盡腦汁對付新的bug。“設計→討論→修改→解決問題”整個研究過程看似開啟的是循環模式,可是王康心裡清楚,他們的研究過程其實是螺旋式上升的,每一次的小挑戰孕育的都是大改善。此外由於之前沒有開發過語音交互,王康又一次開啟瘋狂的自學模式,通過查閱大量關於HoloLens的英文開發文檔資料,一步一步試錯。他覺得敢於及時否定不合適的方案,敢於輕裝上陣從頭再來,這本身就是在向成功一步步靠攏的過程。事實上,王康說,研究做到這個程度,他已不需要用“堅持”“奮鬥”等信念鞭策自己,“學術的魅力在於,一旦有了良好的開始,就會‘身不由己’地持續前行,你會不斷調整自己,讓自己的思想、行為和環境匹配。”

經過三個月的系統開發和調試,一個月的實驗,兩個月的整理論文,王康的論文最終發表在HFES(International Annual Meeting of the Human Factors and Ergonomics Society)會議(CCF B類會議)。該會議由美國人因工程協會舉辦,是人因工程領域規模最大的會議,也是該領域的頂級期刊,級別相當於SCI 2區文章。除了這個項目,王康還和當地學生合作了一個VR項目,研究不同交互設備(Xbox, HTC Vive, LeapMotion)在VR場景中對人的沉浸度的影響,這個項目的研究成果投到了Chi Play Conference,目前正在審核中。

很多時候,那些所謂改變人生的好的結果,不是刻意追求來的,你會遇到什麼風景,根本無從知曉;有時候,那些好的結果也需要刻意追求,只有通過持續性的努力拼搏,做對了、做好了某些事,一些非期然結果才可能自然而然地湧現出來。

當夢想照進現實

隨著交換期臨近尾聲,王康專門挑了一個天朗氣清的日子好好逛了一下滑鐵盧大學。這所加拿大的研究型公立大學,一直穩居麥克林雜誌評選的加拿大綜合性大學排名的第3位,是北美地區頂尖高校之一。該校的科技氣息濃厚,物理系教授唐娜·斯特里克蘭還是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的得主。學校的計算機科學和工程學科教學水平居世界前列,其畢業生也深受科技企業歡迎,微軟公司前主席比爾·蓋茨訪問滑鐵盧大學時提到,滑鐵盧大學是微軟招聘畢業生最多的學校之一;而根據2018年穀歌員工畢業院校排名,滑鐵盧大學排名世界第13位。王康太想能夠繼續留在這樣的環境中繼續深造。臨行前,他和國外導師講了自己的願景和科研規劃,沒想到,得到了導師的大力支持。他十分肯定王康在交換期間的研究表現,並且在得知王康想繼續做智慧醫療方向的研究後,積極將他推薦給學校的另一位研究方向相似的導師。

本以為拿到了通行證,沒想到新導師在面試時給他來了個“下馬威”。他要求王康在一週內閱讀指定的三十篇英文文獻,並從中找出研究創新點寫一篇proposal。夢想就在眼前,王康當然不會讓它失之交臂,儘管這項任務壓得他喘不過氣,但他還是通宵達旦地從結構、措辭、創新點等方面數十次修改,最終拿出了一份令導師滿意的proposal。此外,導師還要求他在雅思考試中達到合格的語言水平,王康又以破釜沉舟的決心在一個月內埋頭苦學,最終得到7.5分總分並且小分不低於7的成績。至此,王康終於為自己的研究生階段畫上圓滿句號,如願以償拿到了攻讀博士的offer。不可否認,在接下來的科研道路上,他將迎擊更大的挑戰,需要時刻有對時間的掌控意識,以及永不放鬆的自律精神,“但是吉姆·羅恩曾說過一句話,我們每個人都得承受兩種痛苦之一,紀律的痛苦和後悔的痛苦,差別在於,‘紀律是幾盎司,而後悔是幾噸重。’”

在第一時間分享了王康的喜訊後,導師周治平評價道:“王康同學在得知考上本校研究生以後,主動來實驗室瞭解相關研究內容,很早就確定了個人研究方向和出國升學的預期目標,計劃合理且有前瞻性。他努力鑽研專業知識,對科研抱有很大的熱情。不僅在專業課程上加強基礎理論學習,提升個人學術能力,而且積極參加實驗室正在進行的項目開發,具備較強的應用設計水平。他及時總結課題研究成果,較早在國內核心期刊發表了學術論文;並根據項目實踐經驗,參加省研究生學科競賽獲得獎項;還提交了發明專利申請和軟件著作權登記,表現出較好的綜合素質。他還申請了國外高校留學交流項目,經過一個多學期的學習,進一步瞭解國際前沿研究的進展,為個人的升學道路埋下伏筆,未來有希望取得更好的成績。”2020的開篇,我們聽聞了太多噩耗,但再嚴重的疫情也抵擋不了物聯學子發展成才的腳步。王康用行動告訴我們,想要的成績,立即去做,不必沉迷於過往的脆弱中;再遠的路,一步步走,不必踟躕於眼前的困頓。希望每位青年學子都能如此這般,打開“自律、改變、增值”的強化功能,贏得人生的主動權。

15萬加幣獎學金!一名科研小白的華麗逆襲

AR項目和實驗者合影(左一)

15萬加幣獎學金!一名科研小白的華麗逆襲

調試AR項目軟件程序

15萬加幣獎學金!一名科研小白的華麗逆襲

參加首屆江蘇省網絡空間安全科研創新實踐大賽參賽人員和指導老師合影(右二)

15萬加幣獎學金!一名科研小白的華麗逆襲

參加首屆江蘇省研究生視覺創新實踐大賽參賽人員合影(右二)

15萬加幣獎學金!一名科研小白的華麗逆襲

2018年無錫物聯網博覽會志願者(最後一排左三)

投稿郵箱:[email protected]


15萬加幣獎學金!一名科研小白的華麗逆襲


15萬加幣獎學金!一名科研小白的華麗逆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