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办法:只保留重点一本大学,其他全部转为职业院校,你认同吗?

家有儿女悦教于行


作为教育从业者,我认同你的观点!

现在的大学生就业中,最尴尬的其实就是二本和三本的学生,特别是三本!

个人认为,究其原因还是在于二本和三本学校的师资、设施设备太过落后,而且培养定位不清,培养技能操作型人才吧,心有不甘,培养学术型人才吧,又没有足够深厚的师资力量,而且在考研的时候也不占优势!

所以把一些二本和三本院校改为职业院校,大力培养技能操作型人才是很不错的选择。

当然,以现在的体制,想要把这些二本和三本转为专科是不现实的,虽然都为高等院校,但是专科和本科是有等级上的差距的,很多民办专科学校的校长在管理过程中,很大一个目标就是让民办专科变成本科,而很多公办专科院校也是以升本为重要目标,所以本科是专科的目标,而让本科变成专科肯定也是不现实的。但是,可以把现在的二本和三本院校改变成应用型本科院校,把培养的目标和课程、实习的设置为技能操作型人才培养,这样相信可以对就业现状有所改变。

同时,降低一下大学生创业的鼓励和宣传!现在很多就业率不高的学校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现状,就是就业率不高,不把经费用在改善教学设施,聘请名师上面,而是创办创业孵化基地,大力鼓励创业。当然,大学生创业是很好的,但是过分宣传,造成大学生全面创业就有失妥当了,创业本就是艰难的事情,远比就业的挑战大,而让一个没有就业能力的学生去创业,那就是把学生往火坑里面推。我在重庆三本院校上班,学校的后门就有一个学校开办的创业孵化大厦,宣传和包装是很到位,但是实际上孵化出来的项目并不多,学生创业更多是种体验,或者是头脑发热的行为,真正解决就业问题的很少很少。与其把这些经费用来鼓励创业,真的不如拿来搞好教学,让学生更具备竞争力!

当然,我们能够想到的问题,国家相关部门肯定也是想到的,而且也有所体现,比如现在高考考一本越来越难,但是考专科越来越容易,现在大学里面确实有应用型本科的说法,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肯定会出现你所说的构想,同时也能很好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

如果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欢迎点击我的头像“关注”升学规划吴瀚老师!





升学规划吴瀚老师


这是高等教育盲目扩大化的恶果!自从教育市场化以后,高等院校左手收取大学生高昂的学费,右手从国家那里赚取大量的拨款。最富裕的单位莫过于高等院校了,都在为钱花不出去而犯愁。中国高等教育的奇怪现象就是,大学生入校之后,几乎都是全都顺利毕业。至于学的怎么样?天知道!过去的大学生是天之骄子,百里挑一甚至是万里挑一的学习尖子,而现在的大学生太普及了,都有同样的毕业证,无法从众多的大学生里面确定哪一个是人才。从高等院校出来了大量的大学生,可是社会的就业岗位,却无法容纳。而大学生手中拿着毕业证,心比天高,命比纸薄,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大学生无业这种情况。

要解决这种俊态,只能多创造就业岗位,别无他选!


骑驴长征


首先要纠正一下,你的这个观点,并不客观,并不正确,并不是我国所有的一本科大学都是研究型大学,我国的本科大学分为教学研究型大学和应用型大学两种形式,就是所谓的一批本科重点大学中涵盖的应用型大学也不少。譬如行业特色鲜明的电力类,民航类,铁道类的相关院校,都是属于应用型本科大学。而这些大学中有不少一本大学在全国的重点批次进行招生,所以,你的这个观点值得商榷和探讨。

另一个值得商榷和探讨的关键是,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其实现在的大学生根本就业就不存在困难的问题,只是大学生对自己的定位问题,认识问题,择业观的问题发生的偏离和扭曲,眼高手低,好高骛远。导致他们没有找到工作,并不是没有充分的工作岗位来满足大学生的需求的问题,所以,你的这个观点,也不客观,不现实,不正确。

现在的大学生总认为是自己是大学的毕业生,我只有一身的能力和本事,岂不知和社会的实践和工程的实践和工作岗位的要求,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需要在工作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丰富和提高,过高的对自己进行的评估,因而导致了在择业的过程中眼高手低,思想理念没有结合自己的实际,始终不能选择到自己满意的工作。

我们可以对大型的人才招聘会的现场进行调研,我们可以客观地看到许多用人单位急切地找不到相关的应用型人才,而许多大学生却不能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好多大学生刚愎自用,傲视一切,目空一切,认为自己是本科大学的学生,认为自己是重点大学的学生,根本对自己学校的性质,自己专业的性质和用人单位的要求知之甚少,本身自己学的就是应用型大学学的应用型专业,应该脚踏实地,深入工作的实践,去进行实际训练,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然而却盛气凌人,目无一切,因而,找不到满意的工作。

但是我最后非常同意你的观点,让那些盲目升格为本科大学的学校,让那些进入一批本科重点大学的应用型大学回归自己的本位,回归自己的本真。培养应用型人才,一方面也能够解决我国工程人才紧缺的现状问题,一方面也使这些大学生能够冷静的理性的给自己准确的定位,认识到自己所学专业的实际,认识到自己院校的层次,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因为你本身学的就是实践能力强,动手能力强的专业,你就应该深入我国社会建设的一线的实际中去工作。这样才是科学的合理的高等教育的体系的设置,我非常同意你的这个观点。


金牌高考志愿填报专家


不认同。如果按照你这么说,那么政府是不是也可以每年只招50万本科生,剩下的全部是专科,那么请问你家里谁能上本科,分配到每个省也就5%,也就是说一百万人中有5万个人上本科,这样子肯定就解决了就业。还不需要那么多一本了,只要116所大学,每所大学招生4000多人就可以了。其他的全部变成职业学校,然后每个省就按照高考报名人数*5%来确定名额,比如河南有100万人参加高考,分配到大学名额就5万;北京有6万人参加高考,分配到大学名额就3000人。这样子多公平公正,彻底解决就业问题了。然后研究生不招多,每年就招10万人,保证全是精英人员。


梦中的心理


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和掩耳盗铃有什么区别,把一本以下的大学生全部转为职业院校,大学生的就业率是瞬间就提高了,但是这解决问题了吗?把一本以下的大学改为职业院校,不把这些学校毕业的学生称为大学生,所以成功了解决了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这不是文字游戏是什么?难道这些大学转为职业院校之后,培养出来的学生就不需要就业了吗?



我们来看个数据,以2017年为例,当年一本录取人数114万,本科录取人数309万,如果把一本以下的大学全部改为职业院校,那么将会涉及195万大学生。这可不是个小数,全部转为职业院校,在他们毕业之后,有这么多的工作岗位吗?结果肯定是不但不好找工作,还抢了原先职业院校学生的饭碗。

我看到你还提到,本科院校是培养的研究型人才,对学术要求比较高。这一点就错的更离谱了,本科生毕业距离研究生人才要求还是远着呢,学术更是无从谈起,有几个大学生大学毕业的时候做出了研究成果。如今大学生的培养还是通识型的教育,就算是研究生都不敢称是研究生人才。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个系统性的问题,不是说把大学改为职业院校,或者把大学生全部升为研究生就能解决的。


考研小秘书


提出这个问题的人,对中国的高等教育和就业问题一定有什么误解。真经在高校工作,对这种说法不认同。


首先要指出的是,一本、二本、三本只是高考中的招生批次而已,而所谓重点大学、985、211、双一流也只是国家的一种支持计划而已,抛开这些名词,这些高校的性质是完全一样的,都是本科院校。目前在中国,有一千多所本科院校,而985、211等重点大学只有100多所,10%都不到。

我们假设一下,如果把其他90%的本科高校都取消掉,中国会变成什么样子?

一方面,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一定会更好找工作,以前一年400万本科生,现在一年40万本科生,那用人单位一定抢着要。本科生的就业问题肯定是解决了。

但另一方面,专科、职业院校毕业就业就成大问题了,原本只有400万专科生,现在飙升到800万,就业问题一点没解决。

第三,由于本科生太少,硕士、博士也相应缩小,中国形成以专科生为主的人才结构,人才水平不但不能提升,而且还大幅下降。

所以,靠拆本科的东墙去补专科的西墙,绝对是荒谬的。真经并不反对职业教育,甚至希望专科学校不要一窝蜂地去升本。但真经认为,这些都不是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关键。因为中国不仅仅是大学生要就业,各个层次的人都要就业,你改变得了大学生的比例,但改变不了劳动人口的数量。中国就那么多岗位,就是那么多人要吃饭,这是没办法改变的。

此外。说实话,真经一直不认为本科生就业有多难,全国具有本科生学历的人仅占5%不到。中国广大的县镇是缺少大学生的,但大家就是不愿意去,大家都往东部、往大城市挤,这种地域不均衡才是就业的关键症结。


更重要的是,本科教育和职业教育并非只是学历上的差距,可以说是有本质上的差异。这种差异主要在于通识教育,也就是说,本科生重在培养全才,以思维培养为主,专科生则重在培养专才,以技能培养为主。前者对人的培养更全面,可以让人从事多种职业,而后者更精神,但一旦这个行业消退了,那他们职业发展就难了。就比如说前段时间大火的小龙虾专业、电竞专业,如果这个行业未来不再热门了,专科生的专业技能就失去价值,但本科生的思维则可以帮助他们适应新的职业。所以,比起把这些学校改成职业学校,真经更倾向于把这些学校建设成类似美国的社区大学,作为通识教育、终身教育的场所,用来提升国民的素质。


高校人才真经


我是一叶知秋有仙则名,我来回答。

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可不是说说而已!国家的竞争很大一部分在科技的竞争,而科技的支撑在于人才,为什么中国近些年在5G、高铁、航天等各方面迅猛发展,归根结底是因为中国各高校培养的大规模人才、大量工程师!

而现在竟然有人说中国大学生就业难,要把一部分大学转为职业院校不知道这是在增强还是在削弱中国的竞争力!中国每年有1000万左右的大学生,今年是874万毕业生,多吗?

看看美国2018年的数据,美国2018年有422.6万本科毕业生、167.3万硕士毕业生、37.4万博士毕业生!而中国呢?2018年毕业的硕士研究生80万左右,博士毕业生不到8万,硕博士全面落后美国,本科生是美国的两倍,可我们的人口是美国的4倍!

美国为什么不把大学生转为职业学校的学生呢?因为美国不傻!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个阶段就是大众化教育,这体现了国家的进步和发展,同时也是国家实力的体现。

曾经有美国顶尖名校的校长跟美国教育部长说,以后国家经费全给他们这些大学就行了,他们肯定能完成的比普通好学校好的多,但教育部长怎么说,我给他们经费是让他们出成果不是,是让他们培养人才!

不同高校培养不同层次的人才,但他们都是国家需要的人才,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不是消减大学数量,二是产业升级,提供更多岗位,把蛋糕做大而不是把其他人赶走才是正确思路!


一叶知秋有仙则名


就业难个屁,都是一山望着一山高。按照有些人的逻辑是不是跟灭霸似的直接一响指灭掉四分之三别说大学生了,只要是个人都得抢了。


会笑的单眼皮小眼睛


大学生就业难主要体现在工作岗位的市场供求关系失衡,供大于求,导致好岗位竞争激烈,资源稀缺。而大学生结构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和填补各阶层的需要,加大职业学院建设,可以弥补当前的部分就业窗口,但是却不能解决核心问题。说到底,要有一个充满活力的产业市场,要有一个快速发展的经济环境,就业形势才会得到根本性改观。单纯降低一本等本科教育的比重是不能扭转整个局面的,要知道考研考博不仅仅是再教育再学习等因素,同样也可以缓解就业压力,降低失业率的。


小屋253315373


用人看技能,别看牌子。牌子往往把人引入误区。大学生多是社会进步!嫌人多错误进行一核化。再要不了几年,就没有这些大学生毕业了!劳动力会越来越少!人生来有差异优劣!但仍各有所长!社会用人之长,不会闲人之短!当给孩子宽松的空间,让其锻炼成才!不可一刀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