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一輩子都擺脫不了原生家庭對自己的影響”,你怎麼看?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小的時候,媽媽說那時候家裡條件一般,姥姥在我五歲時候去世,弟弟剛一歲,什麼都要媽媽獨立承擔了,之前她也是依賴姥姥慣了,必須自己做飯做衣服做農活帶孩子,所以脾氣暴躁易怒!我和弟弟經常性的捱揍[捂臉]揍完又心疼我們。

那時候愛玩!大大咧咧的,唯一不喜歡媽媽大聲說話,太強勢!爸爸抽菸又愛喝個小酒。長大以後特別討厭別人吵架罵髒話,身邊只要說話帶髒字就忍受不了,也討厭吸菸喝酒的男人!

工作以後,有人說我也是有點強勢!心裡暗暗驚醒,這是被潛移默化了嗎?於是時刻提醒自己不要往自己討厭的方向發展。之前看《都挺好》蘇明玉有一集發現她好像慢慢快變成她最恨的媽媽模樣,這就是原生家庭的影響!好在我媽媽很愛我,現在也是可愛的老人一枚。隨著年齡增大她已經慢慢趨於平和,回想小時後對我姐弟倆態度不好也是反省過自己,哈哈哈

我覺得什麼性格都是可以改變的,隨著所處的環境影響。做最好的自己!



楊楊記錄美好生活


我們大部分時間選擇都受原生家庭的影響,比如我們的待人處事,消費習慣等等。但是都隨著我們不斷地學歷和學歷的積累而在發生改變。當然這些都是在行為上,更多的是心理上的影響很難擺脫,我就是。

我對於家庭的印象就是爭吵、無休止的爭吵。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做生意,沒有時間照顧我,所以我是跟著奶奶一起長大,我想說童年似乎都想不起來有什麼特別的經歷。老一輩人喜歡男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媽媽總是不斷地提醒我,我奶奶有多不喜歡我,有多喜歡其他的孩子等等。

爸爸媽媽他們會因為很小的事情吵架,我總覺得是我做的不夠好讓他們吵架,我會小心翼翼的努力做好任何事情;導致我在家庭及任何集體中縮小自己的存在感,在工作中小心翼翼的做自己的事情,感情中亦是如此,怕自己做的不夠好讓他人不開心…父母的否定像是一道不可癒合的傷口深深的刻在心裡

我去讀了《原生家庭》這本書,裡面講的場景似曾相識,我也在努力的去改變,原生家庭是我們的起點,

希望我們用成長的力量來療傷痛,所有虧欠你的,你都要贏回來!



擁慌。


問題中用了“擺脫不了”,說明原生家庭給這些人帶來了一些缺點。

人無完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優缺點,所以優缺點並不是什麼見不得人的事情,哪怕是原生家庭給我們帶來的缺點。

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在於,擁有正確認識缺點的態度。

我父母都是老師,一個數學老師,一個物理老師。我從小就喜歡理科,可能是因為理科我的分數高,容易獲獎得到鼓勵,而文科比如語文和英語,都是我拖後腿的科目。

這算不算原生家庭的影響呢?

父母對英語基本上一竅不通,也不好督促我的學習,每次考試我也是依靠著理科得高分來提高總分。記得我高考時,英語77分,總分是剛過二本一的線。最後也算是上了大學,雖然不是人中龍鳳,但也還不賴吧。

所以我覺著,所謂的缺陷,我們可以盡力用優勢來彌補,同時要正視缺點,一步步優化就行了。


貝貝貝貝貝塔


我們應該正確衡量原生家庭和新生家庭的關係。當我們的家庭還是原生家庭時,子女應當孝敬父母,父母應當關心子女的生活。當我們有了新生家庭後,在這個新生家庭中妻子與丈夫二人要結合為一體,應該儘量在精神和物質上從對原生家庭的依賴或影響中走出來,注重新生家庭中夫妻二人的合一,更多地尊重新生家庭中的丈夫或者妻子的意見。

中國人常說:"家家有本難唸的經"。近代的婚姻家庭治療理論,就是要解讀這本難唸的經,其中原生家庭(family of origin)的觀念,是十分有效的角度。

原生家庭是指自己出生和成長的家庭。這家庭的氣氛,傳統習慣,子女在家庭角色上的學效對象,家人互動的關係等,都影響子女日後在自己新家庭中的表現。人要認識自己原生家庭的影響,才不致將原生家庭一些負面的元素帶到新家庭去。

影響

弗里曼(David S.Freeman)在FamilyTherapy with Couples-The Family-of-origin Approach 提及五項原生家庭的重要角色,讓我們瞭解原生家庭對夫妻關係的影響:

1. 人從家庭的經歷中,不可能沒有情感未了的需要,例如:來自沒安全感家庭的,想在配偶身上找到安全感。

2. 我們擇偶時是希望在情感上得到我們在原生家庭中未得到的需要,例如:父母的肯定,需要感到自己獨特等。

3. 我們都帶著這些未了的情感包袱,希望在新的婚姻關係或家庭中得到解決。

4. 我們在原生家庭得不到家庭的滿足,就會只顧索求,沒有能力為擇偶付出。這看法雖然有點悲觀,但是我們如果勇於面對自己原生家庭的問題,就有新的動力重新去愛。

5. 關係上的問題大多是因為原生家庭未解的結,而多於因為缺乏委身、關心和愛。這種看法或許帶有諒解和盼望,當然背後不是鼓勵你將埋怨歸咎於原生家庭,而是鼓勵你去正視家庭遺留下來的問題。



90後小Z的生活語錄


原生家庭對我的影響太深了,雖然現在我已四十不惑,可是依然感覺自己是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孩子是父母的鏡子,這足以說明一個原生家庭對孩子性格的影響是至關重要的。原生家庭泛指有父母,兒子未娶,女兒未嫁的家庭,也可以理解為自己出生和成長的家庭。孩子的教育來自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合集。孩子的第一任老師是父母。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孩子性格的缺陷與家庭行為模式有關。現在我已為人夫,為人父,可在很多時候卻不成熟,遇事總想尋求父母的幫助,也許這就是原生家庭帶來的深刻影響。


你我放歌生活


有些人一輩子都擺脫不了原生家庭的影響

她們的內心要比常人險惡 不能說險惡吧 只能說她們很少會把事物周圍的人往好的方面想

因為最親的人都是如此對待她們 這世上無人可交

缺愛又不信愛 一輩子不會獲得真愛與長久的幸福

要獲得真愛的首要條件就是你相信它的存在

獲得長久幸福的秘訣就是肯定你的另一半永遠愛著你 付諸百分百的信任

最近不管是在社交還是工作上遇到的一些人和事都發現了一些由於原生家庭影響造成性格的區別

嘴越厲害越咄咄逼人強勢的人 往往內心十分脆弱敏感

反而那些 滿面春風 溫柔待人 幽默可親的人 更堅強自信

富足才會去給予去施捨 陽光和正能量 和這樣的人一起你會覺得很輕鬆 開心 舒服

貧瘠只想索取 希望獲得她人的誇讚認可 十分渴望情緒價值 她們的情緒是個黑洞 相處起來特別累


新姐點綴生活


你好!很高興能回答你這個問題,首先是從小受家庭影響,造成自我意識封閉,家庭影響意識強烈,做每件事,都想到家裡的人是怎樣看,會覺得自己對還是錯,到最後卻自己不敢踏出這一步,失去自我判斷,只有得到家庭的通意,才敢去嘗試,對此我想說,只有自己踏出第一步,相信自我,路是自己的,而不是別人給你的,踏出來就是海闊天空,踏不出來就是井底之蛙。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給你一點幫助


吾之愛慾言又止


人這一輩子別人看人家好像沒有擺脫原生家庭,還不如看人家應該也是挺希望那樣吧,或者現實的社會沒有辦法吧


西北一道光


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會受原生家庭的影響,但後天的成長和對自我的認識會慢慢修復,其實人生就是不斷找尋自己的過程,原生家庭只能影響我們一時,不能影響我們一世


11維空間站


從小在自己家庭長大,小時候的印象是無法磨滅得,等老了都會回想起自己的幼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