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离絮语七(二月初一到初五)

2月23日(二月初一)

一大早隔窗望去,看到两个人,一是保安,一是清洁工。在疫情最严重,人们最惊恐的时候, 这两类人也一直坚守着自己的岗位。在多数人看来,他们的岗位平凡普通甚至微不足道,大难面前,他们的淡然坚守,却不知温暖稳定了多少颗慌乱的心。想起有次跟朋友谈到理想,我说,我欣赏羡慕那些有远大理想的人,但我并没有。如果将有远大理想的人用动物中的大象来形容,那我充其量只是一只蚂蚁,目力脚力都很有限,我所做的,只是尽量让自己充实的活。大树伟岸固然很好,小花小草一样有自己的人生和骄傲。人同此理。


2月24日(二月初二)

今天是二月二,龙抬头。这一天里,民间有不少“讲究”,如理发,吃干馍、棋子豆等。往年这一天,理发馆人满为患,今年因为疫情阻隔,好多人不得不“自理”。昨天听说,拼多多上目前销售排名第一的,是理发用品,可见人的潜能多么巨大。这次隔离,让不会做饭的人学会了做饭,让做饭手艺一般的技术升级,还让以前只会坐在理发馆的,学会了自己理发。关于这一天,记忆最深的一句话是:“二月二,吃干馍”,母亲将年前蒸的枣山、鱼馍等放进网兜挂在墙上风干,等到二月二拿出来烤后让我们吃,味道超赞。棋子豆是给面粉里放进花椒盐水等后将面弄成小方钉用细土炒就,吃起来嘎嘣脆,实在是种非常活泼的食物。各地疫情都在好转,昨看到一幅图,是说四川某地已有人开始聚拢玩起麻将来,但愿不是真的。就在昨天,湖北又有两位医生永远离开了人世间,一个29,一个40出头,这些惨痛的生命代价,难道还换不来我们的深度警醒吗?保护自己,就是爱护他人。韩国日本患者数量持续增加,面对新冠,理性的态度大概应该是:多些小心谨慎,少些盲目乐观。祝大家安好。


2月25日(二月初三)

最近天气真不错,阳光灿烂的让人简直不愿相信会有病毒在太阳下肆虐。居家时间久后生物钟变得凌乱,晚上睡不着,早上醒不来,下午饭后奇困无比。假期一直两餐,基本早十晚四,早饭来张口,晚自己动手。还没正式上班,但已开始工作,以为网上工作很难,怕自己学不会,居然会了。还是那句老话,人潜力无限。昨天二月二,女儿给家里一众人理了发,虽是第一次,也像模像样,当然,也是病毒逼迫的结果。昨下午跟家人下棋,五子棋跳棋均败多胜少,太心急啦。电视又有新剧,《安家》。孙俪罗晋主演,挺不错,有人在看吗?祝健康生活!


2月26日(二月初四)

疫情逐渐好转,不少地方都在做复工前的准备,这自然是好消息。要提醒的是,一些不是非常必须的聚集,如游玩,娱乐(如麻将等),最好还是杜绝。有句老话叫“好了伤疤忘了疼”,而当前的情形则是,伤疤还没好,疫情还没过。宅家的日子里,读读书,看看剧,做做饭,聊聊天,有什么不好呢?最近读了几本有关明朝的读物,如《万历十五年》《张居正》等,张居正虽不是完人圣人,但他的确是位愿为苍生谋幸福的杰出历史人物,值得钦敬。《安家》还在看,里面的房四井人瘦胃口肥,昨晚有人盯着电视说,这人咋跟你一样?我听后面无表情,只吃了三块干馍压了下惊。有朋友发来一段视频,里面的白发老者说,世界上最好的长寿药是“喝水、睡觉、

走路、唱歌”,想想也是。健康珍贵!祝各位健康美丽(潇洒)。


2月27日(二月初五)

看到一则消息,说深圳就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条例公开征求意见,动物中包括狗、蛇、田鸡、甲鱼等。想起关于狗,关于那个狂欢的“狗肉节”,几年前其实就有过争论,不知这次的意见最终会如何?不妨拭目以待。除过湖北,各地疫情数字不断下降,是时候反思了,比如关于食用动物的问题;韩国电影《寄生虫》不但拿下2019年第72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还在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中,获得最佳导演奖、最佳原创剧本奖、最佳国际影片奖等多项大奖,成为第一部获得最佳影片奖的非英语片。作为非英语国家之一员,怀着极大兴趣看了这部影片,结果很遗憾——不喜欢。里面的人物,要么极度贪婪,要么变形怪诞,让观影过程中的我有喝抹布水的恶心感觉;最近在读《儒林外史》,发现我们现代人有的一些毛病,如浮躁、虚伪、势利等,古人可是一样都没落下呀,可见不可一味颂古;曾被多次问过,《红楼梦》中最喜欢的人物是哪一个,以前斩钉截铁的回答是——林黛玉。经过这次疫情,答案成了,最好是一个健康的林黛玉。祝福安康!牢记“身体是本钱”。

隔离絮语七(二月初一到初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