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絮語七(二月初一到初五)

2月23日(二月初一)

一大早隔窗望去,看到兩個人,一是保安,一是清潔工。在疫情最嚴重,人們最驚恐的時候, 這兩類人也一直堅守著自己的崗位。在多數人看來,他們的崗位平凡普通甚至微不足道,大難面前,他們的淡然堅守,卻不知溫暖穩定了多少顆慌亂的心。想起有次跟朋友談到理想,我說,我欣賞羨慕那些有遠大理想的人,但我並沒有。如果將有遠大理想的人用動物中的大象來形容,那我充其量只是一隻螞蟻,目力腳力都很有限,我所做的,只是儘量讓自己充實的活。大樹偉岸固然很好,小花小草一樣有自己的人生和驕傲。人同此理。


2月24日(二月初二)

今天是二月二,龍抬頭。這一天裡,民間有不少“講究”,如理髮,吃幹饃、棋子豆等。往年這一天,理髮館人滿為患,今年因為疫情阻隔,好多人不得不“自理”。昨天聽說,拼多多上目前銷售排名第一的,是理髮用品,可見人的潛能多麼巨大。這次隔離,讓不會做飯的人學會了做飯,讓做飯手藝一般的技術升級,還讓以前只會坐在理髮館的,學會了自己理髮。關於這一天,記憶最深的一句話是:“二月二,吃幹饃”,母親將年前蒸的棗山、魚饃等放進網兜掛在牆上風乾,等到二月二拿出來烤後讓我們吃,味道超讚。棋子豆是給麵粉裡放進花椒鹽水等後將面弄成小方釘用細土炒就,吃起來嘎嘣脆,實在是種非常活潑的食物。各地疫情都在好轉,昨看到一幅圖,是說四川某地已有人開始聚攏玩起麻將來,但願不是真的。就在昨天,湖北又有兩位醫生永遠離開了人世間,一個29,一個40出頭,這些慘痛的生命代價,難道還換不來我們的深度警醒嗎?保護自己,就是愛護他人。韓國日本患者數量持續增加,面對新冠,理性的態度大概應該是:多些小心謹慎,少些盲目樂觀。祝大家安好。


2月25日(二月初三)

最近天氣真不錯,陽光燦爛的讓人簡直不願相信會有病毒在太陽下肆虐。居家時間久後生物鍾變得凌亂,晚上睡不著,早上醒不來,下午飯後奇困無比。假期一直兩餐,基本早十晚四,早飯來張口,晚自己動手。還沒正式上班,但已開始工作,以為網上工作很難,怕自己學不會,居然會了。還是那句老話,人潛力無限。昨天二月二,女兒給家裡一眾人理了發,雖是第一次,也像模像樣,當然,也是病毒逼迫的結果。昨下午跟家人下棋,五子棋跳棋均敗多勝少,太心急啦。電視又有新劇,《安家》。孫儷羅晉主演,挺不錯,有人在看嗎?祝健康生活!


2月26日(二月初四)

疫情逐漸好轉,不少地方都在做復工前的準備,這自然是好消息。要提醒的是,一些不是非常必須的聚集,如遊玩,娛樂(如麻將等),最好還是杜絕。有句老話叫“好了傷疤忘了疼”,而當前的情形則是,傷疤還沒好,疫情還沒過。宅家的日子裡,讀讀書,看看劇,做做飯,聊聊天,有什麼不好呢?最近讀了幾本有關明朝的讀物,如《萬曆十五年》《張居正》等,張居正雖不是完人聖人,但他的確是位願為蒼生謀幸福的傑出歷史人物,值得欽敬。《安家》還在看,裡面的房四井人瘦胃口肥,昨晚有人盯著電視說,這人咋跟你一樣?我聽後面無表情,只吃了三塊幹饃壓了下驚。有朋友發來一段視頻,裡面的白髮老者說,世界上最好的長壽藥是“喝水、睡覺、

走路、唱歌”,想想也是。健康珍貴!祝各位健康美麗(瀟灑)。


2月27日(二月初五)

看到一則消息,說深圳就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動物條例公開徵求意見,動物中包括狗、蛇、田雞、甲魚等。想起關於狗,關於那個狂歡的“狗肉節”,幾年前其實就有過爭論,不知這次的意見最終會如何?不妨拭目以待。除過湖北,各地疫情數字不斷下降,是時候反思了,比如關於食用動物的問題;韓國電影《寄生蟲》不但拿下2019年第7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金棕櫚獎,還在第92屆奧斯卡金像獎中,獲得最佳導演獎、最佳原創劇本獎、最佳國際影片獎等多項大獎,成為第一部獲得最佳影片獎的非英語片。作為非英語國家之一員,懷著極大興趣看了這部影片,結果很遺憾——不喜歡。裡面的人物,要麼極度貪婪,要麼變形怪誕,讓觀影過程中的我有喝抹布水的噁心感覺;最近在讀《儒林外史》,發現我們現代人有的一些毛病,如浮躁、虛偽、勢利等,古人可是一樣都沒落下呀,可見不可一味頌古;曾被多次問過,《紅樓夢》中最喜歡的人物是哪一個,以前斬釘截鐵的回答是——林黛玉。經過這次疫情,答案成了,最好是一個健康的林黛玉。祝福安康!牢記“身體是本錢”。

隔離絮語七(二月初一到初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