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筆一則)問答:絮語“人生”

(隨筆一則)問答:絮語“人生”

什麼是“人生”?

不好說。因為不同的人對這個問題,有著不同的答案。

我個人的看法,“人生”就是一個人作為“人”而存在的“有效生命”之總和。直白一點講,“人生”就是一個人以“人”的資格,走在屬於自己的那段“人”的旅程上的時日。

如何計算“人生”的起止?

“人生”始於獨立規劃和養活自己之日,止於不再能夠獨立規劃和養活自己之日。

掐頭去尾,再扣除中間各階段的“無效生命”,真正屬於“人生”的日子其實並不多。

何謂“人生價值”?

無論錦衣玉食、車馬軒宇,還是“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都須牢記自己是一個“人”,並以“人”的高度對自己實行“專政”;無論居廟堂之高,還是處江湖之遠,都須牢記自己作為一個“人”的責任,並以此為鞭,狠狠驅策自己恪盡職守;無論順風順水一馬平川,還是命途多舛坎坷間關,都須為了推動自己和自己所處的世界更加“人化”,捧出個人最熾烈的生命乃至整個屍身——能做到這點,便獲得了有價值的人生。

“人生的價值”由誰來評判?

歷史。

原則上講,一個人、一種類型的人、一個時代的人,其人生價值只有歷史才能給出客觀公正的評判。

評價人生,靠自己不行;靠與自己同時代的人也不行。只有當塵埃落定,當或喧囂或寂寞的一切,已化作民族歷史中一行短短的字符時,一個人、一種類型的人、一個時代的人,其人生價值,才能在後人心目中漸漸獲得近乎真確的評價。

人生的良師、益友和好書有哪些?

被歷史肯定了的所有獲得正面評價的人物,都是後來者的人生良師;

不論以讚許還是以敲打為手段,凡是有助於促進自己獲得歷史肯定性評價的人物,都是自己的人生益友;

只要能提升自己的人化程度,能提高自己(提升世界人化程度的)主體能力,那麼,不管古今中外什麼人寫的煌煌鉅著或薄薄的小冊子,便都是立志於在“人”的高度上建功立業者不可不讀的人生好書。

苦難是人生的“財富”嗎?

不是。肯定不是!

古往今來,有多少本應大放異彩的人生,卻被種種苦難扼殺了呀?事實上,能夠戰勝苦難者只是少數特例,絕大多數人為苦難所湮沒才屬常態。

所以,講什麼“苦難是人生財富”,實乃一種不肯正視現實的遁詞,一種流行於習慣製造和容忍苦難卻不善反思的氛圍中的消極論調。

苦難就是苦難。一個以“人化”為目標的社會,當以全力消除對社會成員造成苦難的一切弊端為目標!

至於遭受過苦難的個人,也決不需要對苦難感恩戴德,他們只需牢牢記住這些苦難,併為徹底消除這些苦難,多盡一份責任——這就足夠了。

在苦難中也能夠規劃人生嗎?

能。當然能!

具體講,在苦難中規劃人生,至少包括這樣一些內容:1)理想。苦難越深重,理想越應高遠;2)現實。堅持在不違揹人生原則前提下確保自己能夠活下去,並從主、客觀條件提供的可能性中,選擇在苦難中堅持並有可能發展的存活方式;3)樂觀。堅信歷史總會在曲折中前行,堅信早晚會有一天,太陽還要衝破陰霾播灑絢麗;4)提前量。理性預測社會發展趨向,練好相應的“內功”,以便在日後某個機遇來臨時,使自己的主體能力與社會的緊迫需要,相互契合;5)錘鍊主觀世界。把撫摸瘡痍、唉聲嘆氣、自哀自閔、怨天尤人的時間,用來狠狠地打磨自己。

2009年 3月 1日記

2019年10月19日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