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李世民的儿子中只有长子李承乾的名字是三个字?

薇薇一笑很倾程


为什么李世民的儿子中只有长子李承乾的名字是三个字?这个问题史无佐证!

李建成的六个儿子和李元吉的五个儿子姓名都是三个字,李世民只有长子李承乾的名字是三个字,这十二人的名字中间都是“乾”字这是真的,史有记载!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现象呢,这个问题史无资料可查!

一千多年过去了,我们要弄清这个问题,只有对史实进行分析,然后予以合理的猜想与推测了。众所周知,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一不做二不休,管他侄儿晚辈,血缘关系,尽皆斩草除根以免后患,杀了哥哥李建成和弟弟李元吉的所有的儿子。

由于死于非命的李建成的儿子和李元吉的儿子姓名都是“李承某”的三字结构,再加上李世民的皇长子李承乾的姓名也符合这个结构规则,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李渊这一脉的李氏宗族到了李承乾这一辈,祖上规定用“承”字作为辈份的标记!所以,李世民兄弟的儿子辈姓名应该是“李承某”的结构样式。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李渊的儿子 没有标记 辈分的共同的字呢?其实是有的,只是我们熟悉的李世民、李建成、李玄霸(李渊的第三子)的姓名都没有遵从这个规则,误导了后世人!李渊前前后后共有二十二个儿子,除了鼎鼎大名的以上三位外,还有第五子李智云、第十五子李凤、第十九子李灵夔名字没有“元”字外;其他的如李元吉、李元昌、李元嘉等十六人都叫“李元某”。

在隋唐演义中,天下 第一条好汉是李玄霸,到了清康熙年间为了避康熙皇帝“玄烨”的“玄”字,又改名叫了李元霸,这是有据可查的!中华汉字如此之多,为什么不用其它的字而用“元”避讳呢?我猜想就是为遵循辈分的取名规则来改名罢了。

在古代,对皇帝姓名的避讳非常重要,这点弄不好就会祸及己身;我们熟悉的电视剧《雍正王朝》中:康熙帝炫烨的儿子们名字都是“胤某”的结构,皇四子胤禛即雍正即位后,他的兄弟的胤字都改成了沾点字音的“允"字。

依此类推,我认为:李世民的儿子的姓名以前如李承乾一样也是“李承某”的结构,李世民依立嫡立长的原则,与长孙皇后把嫡长子李承乾立为储君后,自然会想到他将来要君临天下做皇帝的。如果他的兄弟还叫“李承某”,就犯忌了!所以,干脆规定直接都去掉了彰显辈份的字眼“承”字,因而,今天我们看到李世民的其它儿子的姓名都是李泰、李治、李恪等两个字的结构了。


希望星晨58298869


虽然并没有确切的证据,但是我们可以合理推测,除李承乾外,李世民其他几个年长的儿子恐怕都改过名,原因大概是和避讳有关。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斩草除根,杀了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的所有儿子。李承乾的儿子叫李承宗(早逝)、李承道、李承德、李承训、李承明、李承义;李元吉的儿子叫李承业、李承鸾、李承奖、李承裕、李承度。看到没,全叫“李承某”。再结合李世民长子李承乾,我们几乎可以这么说,李渊是给孙子们定了“承”字辈,李世民的其他儿子理所当然也应该叫“李承某”。


不止是孙子辈,李渊一共二十二个儿子,除了长子李建成、次子李世民、三子李玄霸、五子李智云、十五子李凤、十九子李灵夔六人外,其他十六人都叫“李元某”,如:李元吉、李元昌、李元嘉、李元婴等等。同时,经过考证,李玄霸是后来到了清康熙年间为了避康熙帝“玄烨”的“玄”字,改写为李元霸,所以,不排除这些“李元某”原本都是“李玄某”。这样就可能只有五个特例。甚至李世民也曾在四岁时,李渊带他遇到一个术士,说他二十岁能济世安民,所以改名世民,原名已不可考,搞不好也是“李玄某”或者“李元某”,其他几个也难保不是这种情况。所以,这说明两个问题,第一,李渊给子孙们定了字辈;第二,原名是可以因为各种原因改掉的。

因此,我们认为,正常情况下,李世民的其他几个年长的儿子,原名也应该是“李承某”。但是为什么后来都改单名了呢?这恐怕还是因为刚刚提到的“避讳”。


我们举一个后世的例子,清朝,康熙的儿子们都叫“胤某”,胤禛即位后,把所有兄弟的胤字都改成了允字,就是因为皇帝的名字你是不能用的。于是,我们可以推导出李世民也有这个想法在。李承乾是很早就定为太子了,也就是今后要做皇帝的。那其他兄弟如果还叫“李承某”,以后都要改,省得麻烦,我都替你们改了吧。于是直接都去掉了承字。而李建成、李元吉的儿子们已经被杀,并且是罪人,平素无人再提了,也就不急着改了。后来继位的也不是李承乾,故而没人翻旧账去给这些人改名了。


那为什么不把承字改成其他字而直接改了单名呢?恐怕还有点防患于未然的味道。如果把其他儿子的“承”字统一换成了别的字,就假设为“继”字好了,而李承乾没能顺利继承皇位,比如早逝或者获罪被废(后来也确实如此)。李继甲做了皇帝,难道其他的李继乙、李继丙们再改一次名吗?岂不是太麻烦了。所以,直接改了单名,一个字,怎么也撞不上了。

上面说的观点从宋朝就可以证明。我们知道,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两个弟弟分别叫赵匡义、赵匡美,后来赵匡胤做了皇帝,赵匡义、赵匡美就改名赵光义、赵光美。接下来赵光义又做了皇帝,赵光美又改成了赵廷美。你说麻烦不麻烦?所以,从赵光义即位后,所有皇家子孙都是单名了,他自己也身先士卒改了单名“赵炅”。唐朝恐怕也是如此,李世民之后,除了李隆基这辈之外(这是特例,因为还正好遇到武则天削弱李唐宗室准备自己称帝),其他皇帝(包括皇子们)也都是单名。


伊耆角木


他一时兴起?不是,古时候起名字一个是家谱祖制更重视生辰八字,阴阳五行。很有可能是根据命理来调剂的,要么就是一时兴起。

还有就是任性,没文化,我有两个朋友,名字是上户口的时候村长去镇上临时起的,回来告诉一声就得了。


那么问题来了,李承晚怎么解释??


十四阿哥郎春涛


李承乾取名字时李世民家的鲜卑血统占主导地位,取名字无所谓,后来李氏造反,想昭示汉人血统,恢复汉晋传统,所以后来的儿子取单字


心静107162293


大家好,这里是南岭说史,以下是我的答案:

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三兄弟之间的故事终结在玄武门之变,在这之后李建成李元吉的儿子都被李世民解决掉。

而关于这些李世民的侄子们,从名字来看似乎都是一个字辈,但同为兄弟的李世民,却只有一个儿子和李建成李元吉的儿子们“李承X”的名字相似,其他的儿子都是单字名,这是为什么呢?

我们不妨从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开始说起。

以下名前同一字母为同一代:

1、A李虎被李渊追谥为唐太祖,一共有八个儿子,分别是B李延伯、李真、李昞(唐高祖李渊的父亲)、李璋、李绘、李祎、李蔚、李亮。

2、B李延伯早逝,无子,李真亦无子。

3、B李昞:李澄、李湛、李洪、李渊。

长子C李澄:D李世衍、李世证、李世训

二子C李湛:D李博义(E子李玄弁)、李奉慈

三子C李洪不详

四子C李渊:D李建成、李世民、李元吉、李玄霸等

4、B李璋生下两子C李韶,字孝继(D子李道宗、李道素、李道兴、李道弼、李道立),C李孝基。

5、B李绘生下C李贽(D子李道玄、李道明)。

6、B李祎生下C李伯良、李叔良(D子李孝协、李孝斌)、李仲良、李季良、李德良、李幼良

7、B李蔚生下C李安(D子李琛(子李俭)、李璥,字孝恭、李瑊、李瑰)、C李哲(D子李瑗)

8、B李亮生下C李寿,字神通(D李道彦、李孝察、李孝同等)、C李神符(D子李德懋)


以上的整理可能看起来比较乱。

我大概解释一下,唐高祖李渊的祖父李虎八个儿子当中,只有大儿子李延伯为双字名,很有可能是因为李延伯和父亲分道扬镳后,记载史书的人忘记或未探究其名字,我认为“延伯”二字或是其字号。

而李渊的大哥,李世民的大伯李澄有后嗣为“李世X”和李世民同辈。

上所列的第4点中,后人多称李璋的长子为李韶,而次子为李孝基,说明很有可能李孝基也是有个单字名,但未被史书记载。

在4、5、8点之中李璋、李绘、李亮三人的孙辈都是“李道X”,但李璋的孙子李道宗的字号是承范,而李亮的孙子李道彦的道彦二字却是字号,因为他的弟弟们都是“李孝X”。

同样是在第8点,李亮的儿子李神通和李神符,李神通有名记载为寿,字号为神通,而李神符无记载字号,按理李神符可能叫“李福”或者“李禄”之类的名字。

由此我认为,李世民的儿子李承乾以及李建成、李元吉的儿子们现在存于世的名字或许为字号,而不是名。

也就是说李承乾应当是有一个和弟弟们一样的单字名,但未被记载下来。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文化现象叫“以字行于世”,如上述所说的李神通,还如管仲,名夷吾字仲;屈原,名平字原;项羽,名籍字羽;尉迟敬德,名融字敬德;孟浩然,名浩字浩然;元曲四大家的王实甫,名德信字实甫;明代“三杨”之一的杨士奇,名寓字士奇;十大元帅之一的刘伯承,名明昭字伯承等等。

那么很有可能李承乾及其叔伯的儿子们,亦是“以字行于世”,不见其原名记载。

另外据《旧唐书》记载:“恒山王承乾,太宗长子也,生于承乾殿,因以名焉。”我认为这只是巧合。

当时的情景可能是李建成已经生下儿子,并且取名为“李承X”,而李世民的长子刚好在名字为承乾殿的宫殿生下,反正大家都是堂兄弟,不如以此为名。

又根据建成元吉的儿子们死时都年幼,很有可能“承X”是他们的乳名,李承乾亦或有可能是乳名。

李承乾聪明可爱,深受李世民的宠爱,甫以即位就立为太子,希望李承乾能继承大唐天下社稷。

而承乾之名,可理解为“承继乾坤”,虽是乳名却不被弃用成为正式的名字。

结语:上面的描述比较混乱,总的而言我认为李承乾此名可能为乳名或者是字号,而不是名,

以上就是我的答案,希望有所帮助。


南岭说史


没有考证,推测可能是李承乾年居长,可能是李渊当政时生的,所以跟着辈分取名。后来的可能是李世民当政后生的,李世民可能要表明自己这一脉与其他人不同,就不再按辈分取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