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为何在《马说》中,发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感慨?

天香云外飘


近几天挺忙,没关注头条。

韩愈为何发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之感慨?

我们现学习其原文,就可略知一二: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见外,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这是一篇寓意颇有深度的杂文,文中以千里马比喻人才。文中的大意是,人才总是有的,但如果人才不被“伯乐”式的人物识别与扶持,就会埋没掉。文中通过对千里马不幸遭遇的层层剖析与描述,深刻揭露了当时统制者不重视人才、压制人才、甚至糟踏人才的罪恶之现象。韩愈同时也自比“千里马”,在当时的情况下也怀才不遇,不仅自己没有遇到“伯乐,反而还遭到了小人的陷害,不断被贬。……韩愈于是在文中就自然地呐喊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警世名言,表达了作者愤懑不平的心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