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智联招聘上有个奇怪的现象:有些企业表示对你感兴趣,但不通知面试,这是为什么?

逸阳一笑很倾城


举个例子吧,你想买的东西很多,但是实际上你真正去买的东西却只有那么一两件。

对于企业来说道理也是一样的,现在企业HR的基本套路就是广撒网,选择性收网。一个规模大的企业,HR的工作是相当繁重的。依据各个部门的用人需求,在各个招聘网网站上寻找各路人才,求职的人数不胜数。作为一个HR,不可能每一个人的经历你都仔细去阅读分析,觉得合适的话再去联系求职者,如果求职者对招聘企业并没有兴趣,那HR前期的那些时间付出就全部打水漂了。所以HR经常是面对网上的求职者,类似于群发的操作表达对求职者的兴趣,期待进一步的沟通交流。试想作为一个求职者,当您收到类似于某某公司对自己有兴趣,肯定会停下脚步去了解这个公司,去权衡这个招聘岗位。当你觉得这个岗位还不错的时候,你就会回复招聘者的信息了。这样HR的目的就达到了,他不需要从人海中找到你,而是让你走上门去。当求职者和招聘HR建立联系之后,这个时候HR才会翻看你的简历,认真考核你是否符合公司的人才需求,大大节省了时间的同时也提高了效率。这就是为什么有些企业明显表示对你有兴趣,但是不通知你面试的原因。

小屁孩本身不是做人力资源的,以上内容仅是个人见解,仅供参考,谢谢。


小小小小小屁孩


就目前行情来说,智联招聘得往后排,从公司招聘角度来说,boss的效果更好,许多公司在boss上一天能收到几百份简历,对于应聘的人来说,boos上面的获得机会也更多。感兴趣很有可能就是进人才储备库了。


智联招聘,简历收取

简历收取流程

对于邮件的使用,我们一般情况下,都是有事情或者有人要发邮件给你,才会去邮件查看消息。

同理你投的简历也是这样,要先经过智联招聘,然后在投放到hr的邮箱里面。

这时候就得hr看到邮件简历后,才会来智联招聘找你,或者直接打电话,用一句话来说就是流程太多,过程繁琐。

企业表示对你你兴趣,有一种说法是这电脑在后台的操作,根本不是企业hr感兴趣,而是hr人看了简历就出出现这样一条消息。

鲁迅先生曾说过:“我向来是不惮以最坏的恶意,来推测中国人的,然而我还不料,也不信竟会凶残到这地步。

那我们且相信,这是hr点出的感兴趣,不是假的,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一个词,人才库储备。

简单来说就是备胎!

我们所投的简历,表面上是被拒回了,或者说查看了,实际上这份简历已经进入的hr所在的公司后台保存,他们称为人才储备库,公司需要人的时候就会找出来。

当然这个机会实际上很渺茫的,除非你的真的是“人才”,在市场寒冬的情况下,大量未就业人群会不断投简历,找新的工作,而你的简历基本会被后来的覆盖。


求职者,更希望能直接联系对话


求职的过程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修改简历,在投简历,面试,试用期不断轮着来。

一次又一次被打击,被hr拒绝,被公司ps掉。

我们求职者也希望能够在面试前就能更详细的了解公司,避免去面试的时候,又被各种奇葩理由拒绝。

网上就有很多求职者吐槽,去面试的时候,因为学历被ps掉,因为没经验被ps掉,总之各种理由都有。

求职者的痛,企业真的不懂

特别是一些小企业,工资待遇不好,还特别麻烦,要一面二面三面,好像求职者的世界真的是多余一样。

直接与hr和老板对话,提前了解详细情况更受求职者欢迎,也就是在线沟通这一项,这一项智联招聘已经开始试水,但出来得晚,也就落了下风。

boss的广告,找工作要跟老板谈,上boss直聘

老实说,这种洗脑试的广告,让人很反感,很讨厌!

但是,对于求职者来说更看中的是效果。

智联招聘、boss,猎聘,招财猫、拉钩招聘这些平台

通过试验表面,回复率,公司质量,方便程度来说

这也就决定企业和求职者会用更好的,boss暂居第一,智联招聘可能要排二三。

我之前求职的时候,boss是一连串的回复,邀请面试也很多。


求职建议


boss直聘,智联招聘这类平台都是综合类平台,上面公司较多,各行各业都有,能获得机会也更多。

但,我们面试主要的要的还是质量,而不是数量,对于我们来说,一次高质量的面试,一次成功,比我们不断跑不断面试好很多。

求职,我们要先确定好求职方向,不要盲目,其中互联网行业的招聘软件有拉钩招聘,银行类的求职可以上银行招聘网,这里面基本上可以找到所有的银行招聘信息,不用一家一家的找。

如果像想找当地的事业单位招聘信息,可以上当地的人力资源网,以我们贵阳为例,如果要找事业单位的招聘信息,就可以上贵阳人力资源网,这里有个小技巧,就是网址是cn结尾的基本为政府网址,可信度,安全性比较高。

同理在其他城市也可以这样,在网上找**人力资源网,城市名字开头,注意网址结尾是不是cn。

还是要强调那句话,要高质量面试,不要盲目。获得面试机会后就要好好准备,了解面试公司产品,梳理自己的项目经验。

没有面试机会的话,就好好修改自己的简历,争取做到一公司一简历,针对性修改,修改简历的话,网上有很多资料参考,没必要去招聘软件上购买简历修改。

boss目前有个问题就是,求职者会被很多人打扰,比如房地产中介招聘,平安保险这类骚扰,如果你想用这款,可以在后台设置隐藏简历。

在左上角隐藏我的在线简历,你就会轻松很多。

这样的话,只有你投递简历的公司才能看到你,其他的招聘人员看不到,这也是用多了得到的一个小技巧。


在下惊鸿


你好我是天呐混迹江湖好多年的HR,很高兴解答你的问题。

作为一个从基础打拼一步步走来的HR来说,很大一段时间日常工作接触最多的就是招聘了。精力了从线下传统的摆摊式招聘到线上的各大平台招聘模式。

这样现象有几种情况:

1. 也是最好的引发了hr的兴趣

一般来说你引发了hr的兴趣,有可能随时会与你联系,但有很多因素可能中断她的行为,比如需要需求部门进一步对简历的筛选或者在一个时间向所有候选人联系,你只需要保持电话畅通,等待。

2. 是网站后台自动系统操作的

如果是主动投递的,只要查看联系方式就会智联就会反馈给你有意,其实查看联系方式并不代表有意;你的简历匹配程度不是特别高,HR看到只是做个后备,毕竟现在大部分企业都有人才储备库的要求,很多初级HR为了完成任务都会在招聘网站上找些候选人备注来完成任务。

3. 不是真实的招聘广告

很多单位招聘只是宣传作用,或者是有招聘任务,实际不缺人或者已经定好了,像我之前就有过把一些岗位常年挂在网上,现在招聘都是购买年卡的不放白不放啊!





我是天呐混迹江湖好多年的HR,如果您赞同我的观点,请点赞转发,也欢迎大家留言与我互动


罗燕老师


当你将注意力放在“企业对你有意”等细节时,说明你的求职并不顺利,自信心正在一步步被摧毁,急需要抓住点什么,得到心理安慰。

作为工龄20年的HR,这个问题我们先从招聘流程看:有招聘需求,去招聘网站发布,收到简历,浏览简历。这里说一下,很多时候浏览简历并不意味着打开,先了解个大概,做个标记。这也到了筛选简历环节,到底是标记什么类型,与HR的习惯有关。每个企业每天面试的量是有限的,而邀约人数、企业有意向人数连,基数都相对较大,很可能还没轮到你,人选已经确定了。

另一种情况,招聘专员会将所有企业有意向人选做成台账,主管会进行审核,再确定邀约名单,有可能你在这个环节被淘汰了。

你要做的就是更精准地投递简历,另外可以委托熟人推荐,可以直接进入面试环节。当然,这个过程必须摆正心态,平和面对。


畅销书作者曹锋


智联招聘是我下载的第一个招聘的app,到目前为止,辞职2次,每次找工作都不是在智联上找到的,智联的简历投完就如同石沉大海,了无音信,其它像前程无忧,boss直聘,感觉都比智联靠谱[捂脸]


请祢安静点


几种可能性,听俺一一道来:

1、招聘专员把符合条件的简历下载下来,统一报给上级看,领导再次筛选,可能是你不符合条件,没联系你。

2、内外勾结卖简历,保险公司会通过认识的HR买简历,买完了给你打电话。所以你看到的是你心仪的公司查看了简历,结果是保险公司打电话,但是你不会想到这两者的关联。

3、招聘专员干私活,利用公司账号为朋友的公司选简历。这个事儿概率小,但也不是没有。

4、手一滑点开了你的简历。


若恒职场随笔


感兴趣的人很多,可能你不是哪个最感兴趣的一个,听招聘狗给你慢慢分析简历被查看的几种可能。

招聘平台的推送机制

现在很多招聘平台都有主动推送的功能,会根据你的岗位需求和候选人的任职资格匹配简历,招聘人员通常会结合实际查看。

简历查看与实际匹配之间的淘汰率

每一份简历的下载都是需要费用的,因此招聘人员在寻找候选人时,通常会在初次筛选时,筛出很多简历供用人部门二筛。

给到用人部门二筛后,会再有一定的淘汰率,才能到真正的下载。

所以也会有查看了,不会联系的情况,因为你没有通过实际用人部门的筛选。

人才储备计划

还有些企业,针对岗位会做很多的人才储备,比如一些销售类的,客服,保险,等等,因为候选人需要的比较多,会大量查看各种简历,主动筛选出大量的简历,后续有需要时慢慢沟通,这就需要过程。

总的来说,被查看,说明不了什么问题,找工作关注实际面试更重要。


阿拉叮叮


有些企业根本不缺人,但是在智联上常年招人,这样的目的有两点,1、免费给企业打广告;2、搞人力资源的也挣技校是吧?偶尔找几个人去公司面试,及其优秀的留下,一般的打发走…


雪山老码农


做招聘的我每天也在这么干,哈哈。获取你的联系方式是因为初步筛选还是比较匹配,但是还没有到那种我想要马上联系你的那种程度。我还想再看看有没有更合适的。最后有没有联系其实是由相对竞争力决定的。

综上,大家不必纠结这个问题,接到面试通知为准!


ada艾达


一句话告诉你:HR初选你通过了,简历在他上一级领导被否认,也就是直接面试的主管否认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