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智聯招聘上有個奇怪的現象:有些企業表示對你感興趣,但不通知面試,這是為什麼?

逸陽一笑很傾城


舉個例子吧,你想買的東西很多,但是實際上你真正去買的東西卻只有那麼一兩件。

對於企業來說道理也是一樣的,現在企業HR的基本套路就是廣撒網,選擇性收網。一個規模大的企業,HR的工作是相當繁重的。依據各個部門的用人需求,在各個招聘網網站上尋找各路人才,求職的人數不勝數。作為一個HR,不可能每一個人的經歷你都仔細去閱讀分析,覺得合適的話再去聯繫求職者,如果求職者對招聘企業並沒有興趣,那HR前期的那些時間付出就全部打水漂了。所以HR經常是面對網上的求職者,類似於群發的操作表達對求職者的興趣,期待進一步的溝通交流。試想作為一個求職者,當您收到類似於某某公司對自己有興趣,肯定會停下腳步去了解這個公司,去權衡這個招聘崗位。當你覺得這個崗位還不錯的時候,你就會回覆招聘者的信息了。這樣HR的目的就達到了,他不需要從人海中找到你,而是讓你走上門去。當求職者和招聘HR建立聯繫之後,這個時候HR才會翻看你的簡歷,認真考核你是否符合公司的人才需求,大大節省了時間的同時也提高了效率。這就是為什麼有些企業明顯表示對你有興趣,但是不通知你面試的原因。

小屁孩本身不是做人力資源的,以上內容僅是個人見解,僅供參考,謝謝。


小小小小小屁孩


就目前行情來說,智聯招聘得往後排,從公司招聘角度來說,boss的效果更好,許多公司在boss上一天能收到幾百份簡歷,對於應聘的人來說,boos上面的獲得機會也更多。感興趣很有可能就是進人才儲備庫了。


智聯招聘,簡歷收取

簡歷收取流程

對於郵件的使用,我們一般情況下,都是有事情或者有人要發郵件給你,才會去郵件查看消息。

同理你投的簡歷也是這樣,要先經過智聯招聘,然後在投放到hr的郵箱裡面。

這時候就得hr看到郵件簡歷後,才會來智聯招聘找你,或者直接打電話,用一句話來說就是流程太多,過程繁瑣。

企業表示對你你興趣,有一種說法是這電腦在後臺的操作,根本不是企業hr感興趣,而是hr人看了簡歷就出出現這樣一條消息。

魯迅先生曾說過:“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然而我還不料,也不信竟會兇殘到這地步。

那我們且相信,這是hr點出的感興趣,不是假的, 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一個詞,人才庫儲備。

簡單來說就是備胎!

我們所投的簡歷,表面上是被拒回了,或者說查看了,實際上這份簡歷已經進入的hr所在的公司後臺保存,他們稱為人才儲備庫,公司需要人的時候就會找出來。

當然這個機會實際上很渺茫的,除非你的真的是“人才”,在市場寒冬的情況下,大量未就業人群會不斷投簡歷,找新的工作,而你的簡歷基本會被後來的覆蓋。


求職者,更希望能直接聯繫對話


求職的過程是一個痛苦的過程,修改簡歷,在投簡歷,面試,試用期不斷輪著來。

一次又一次被打擊,被hr拒絕,被公司ps掉。

我們求職者也希望能夠在面試前就能更詳細的瞭解公司,避免去面試的時候,又被各種奇葩理由拒絕。

網上就有很多求職者吐槽,去面試的時候,因為學歷被ps掉,因為沒經驗被ps掉,總之各種理由都有。

求職者的痛,企業真的不懂

特別是一些小企業,工資待遇不好,還特別麻煩,要一面二面三面,好像求職者的世界真的是多餘一樣。

直接與hr和老闆對話,提前瞭解詳細情況更受求職者歡迎,也就是在線溝通這一項,這一項智聯招聘已經開始試水,但出來得晚,也就落了下風。

boss的廣告,找工作要跟老闆談,上boss直聘

老實說,這種洗腦試的廣告,讓人很反感,很討厭!

但是,對於求職者來說更看中的是效果。

智聯招聘、boss,獵聘,招財貓、拉鉤招聘這些平臺

通過試驗表面,回覆率,公司質量,方便程度來說

這也就決定企業和求職者會用更好的,boss暫居第一,智聯招聘可能要排二三。

我之前求職的時候,boss是一連串的回覆,邀請面試也很多。


求職建議


boss直聘,智聯招聘這類平臺都是綜合類平臺,上面公司較多,各行各業都有,能獲得機會也更多。

但,我們面試主要的要的還是質量,而不是數量,對於我們來說,一次高質量的面試,一次成功,比我們不斷跑不斷面試好很多。

求職,我們要先確定好求職方向,不要盲目,其中互聯網行業的招聘軟件有拉鉤招聘,銀行類的求職可以上銀行招聘網,這裡面基本上可以找到所有的銀行招聘信息,不用一家一家的找。

如果像想找當地的事業單位招聘信息,可以上當地的人力資源網,以我們貴陽為例,如果要找事業單位的招聘信息,就可以上貴陽人力資源網,這裡有個小技巧,就是網址是cn結尾的基本為政府網址,可信度,安全性比較高。

同理在其他城市也可以這樣,在網上找**人力資源網,城市名字開頭,注意網址結尾是不是cn。

還是要強調那句話,要高質量面試,不要盲目。獲得面試機會後就要好好準備,瞭解面試公司產品,梳理自己的項目經驗。

沒有面試機會的話,就好好修改自己的簡歷,爭取做到一公司一簡歷,針對性修改,修改簡歷的話,網上有很多資料參考,沒必要去招聘軟件上購買簡歷修改。

boss目前有個問題就是,求職者會被很多人打擾,比如房地產中介招聘,平安保險這類騷擾,如果你想用這款,可以在後臺設置隱藏簡歷。

在左上角隱藏我的在線簡歷,你就會輕鬆很多。

這樣的話,只有你投遞簡歷的公司才能看到你,其他的招聘人員看不到,這也是用多了得到的一個小技巧。


在下驚鴻


你好我是天吶混跡江湖好多年的HR,很高興解答你的問題。

作為一個從基礎打拼一步步走來的HR來說,很大一段時間日常工作接觸最多的就是招聘了。精力了從線下傳統的擺攤式招聘到線上的各大平臺招聘模式。

這樣現象有幾種情況:

1. 也是最好的引發了hr的興趣

一般來說你引發了hr的興趣,有可能隨時會與你聯繫,但有很多因素可能中斷她的行為,比如需要需求部門進一步對簡歷的篩選或者在一個時間向所有候選人聯繫,你只需要保持電話暢通,等待。

2. 是網站後臺自動系統操作的

如果是主動投遞的,只要查看聯繫方式就會智聯就會反饋給你有意,其實查看聯繫方式並不代表有意;你的簡歷匹配程度不是特別高,HR看到只是做個後備,畢竟現在大部分企業都有人才儲備庫的要求,很多初級HR為了完成任務都會在招聘網站上找些候選人備註來完成任務。

3. 不是真實的招聘廣告

很多單位招聘只是宣傳作用,或者是有招聘任務,實際不缺人或者已經定好了,像我之前就有過把一些崗位常年掛在網上,現在招聘都是購買年卡的不放白不放啊!





我是天吶混跡江湖好多年的HR,如果您贊同我的觀點,請點贊轉發,也歡迎大家留言與我互動


羅燕老師


當你將注意力放在“企業對你有意”等細節時,說明你的求職並不順利,自信心正在一步步被摧毀,急需要抓住點什麼,得到心理安慰。

作為工齡20年的HR,這個問題我們先從招聘流程看:有招聘需求,去招聘網站發佈,收到簡歷,瀏覽簡歷。這裡說一下,很多時候瀏覽簡歷並不意味著打開,先了解個大概,做個標記。這也到了篩選簡歷環節,到底是標記什麼類型,與HR的習慣有關。每個企業每天面試的量是有限的,而邀約人數、企業有意向人數連,基數都相對較大,很可能還沒輪到你,人選已經確定了。

另一種情況,招聘專員會將所有企業有意向人選做成臺賬,主管會進行審核,再確定邀約名單,有可能你在這個環節被淘汰了。

你要做的就是更精準地投遞簡歷,另外可以委託熟人推薦,可以直接進入面試環節。當然,這個過程必須擺正心態,平和麵對。


暢銷書作者曹鋒


智聯招聘是我下載的第一個招聘的app,到目前為止,辭職2次,每次找工作都不是在智聯上找到的,智聯的簡歷投完就如同石沉大海,了無音信,其它像前程無憂,boss直聘,感覺都比智聯靠譜[捂臉]


請禰安靜點


幾種可能性,聽俺一一道來:

1、招聘專員把符合條件的簡歷下載下來,統一報給上級看,領導再次篩選,可能是你不符合條件,沒聯繫你。

2、內外勾結賣簡歷,保險公司會通過認識的HR買簡歷,買完了給你打電話。所以你看到的是你心儀的公司查看了簡歷,結果是保險公司打電話,但是你不會想到這兩者的關聯。

3、招聘專員幹私活,利用公司賬號為朋友的公司選簡歷。這個事兒概率小,但也不是沒有。

4、手一滑點開了你的簡歷。


若恆職場隨筆


感興趣的人很多,可能你不是哪個最感興趣的一個,聽招聘狗給你慢慢分析簡歷被查看的幾種可能。

招聘平臺的推送機制

現在很多招聘平臺都有主動推送的功能,會根據你的崗位需求和候選人的任職資格匹配簡歷,招聘人員通常會結合實際查看。

簡歷查看與實際匹配之間的淘汰率

每一份簡歷的下載都是需要費用的,因此招聘人員在尋找候選人時,通常會在初次篩選時,篩出很多簡歷供用人部門二篩。

給到用人部門二篩後,會再有一定的淘汰率,才能到真正的下載。

所以也會有查看了,不會聯繫的情況,因為你沒有通過實際用人部門的篩選。

人才儲備計劃

還有些企業,針對崗位會做很多的人才儲備,比如一些銷售類的,客服,保險,等等,因為候選人需要的比較多,會大量查看各種簡歷,主動篩選出大量的簡歷,後續有需要時慢慢溝通,這就需要過程。

總的來說,被查看,說明不了什麼問題,找工作關注實際面試更重要。


阿拉叮叮


有些企業根本不缺人,但是在智聯上常年招人,這樣的目的有兩點,1、免費給企業打廣告;2、搞人力資源的也掙技校是吧?偶爾找幾個人去公司面試,及其優秀的留下,一般的打發走…


雪山老碼農


做招聘的我每天也在這麼幹,哈哈。獲取你的聯繫方式是因為初步篩選還是比較匹配,但是還沒有到那種我想要馬上聯繫你的那種程度。我還想再看看有沒有更合適的。最後有沒有聯繫其實是由相對競爭力決定的。

綜上,大家不必糾結這個問題,接到面試通知為準!


ada艾達


一句話告訴你:HR初選你通過了,簡歷在他上一級領導被否認,也就是直接面試的主管否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