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从事业单位转入公务员序列,变行政编可行吗?哪类有机会?

paocai


事业单位直接转入公务员序列在程序上是违规的,因为现在禁止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逆向流动,但是机会还是有的。



事业单位改革,将事业单位划分为行政类事业单位,公益类事业单位,经营类事业单位三大类,其中行政类事业单位划为行政单位,以后不在设置具有行政职能事业单位。你单位要是有幸被划为行政类事业单位,根据国家政策,“编随事走,人随编走”,那就乌鸡变凤凰,直接转为公务员,最低也是参公。


在一个机构改革单位裁撤合并,组建了不少新单位,如果你所在新单位有幸被划到退役军人事务局或者行政审批局等政府工作部门,那你就有幸成为公务员或者参公。我们当地机构改革,不少人搭了顺风车,渔政站从水利局划到了农业农村局单位参公,身份也华丽转变。

所以想转公务员最基本就是你必须是全额财政,公益一类事业单位,其他的话就比较难办了。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用,欢迎大家讨论留言!


提督九门步军巡捕五营


事业单位在职有编制的工作人员想转入公务员序列,使用行政编制,或者参公事业编制,除了参加公务员考试外,还有哪些途径呢?细细梳理,可以随机构转身份,也可以单独转身份,总体大概有以下几种可能:

1、机构改革,随职能划转到政府部门,转变身份成为公务员。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行政类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要全部划转到相应的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不再承担行政职能。按照“编随事走、人随编走”的原则,原来的事业编制划转到政府部门成为“机关事业编制”,等同于行政编制,在行政编制空缺的地方,可以直接拿行政编制置换。随编制、职能划转,原来承担这些行政职能的事业人员,多半是参公人员和管理人员,可以随职能整合到政府部门,在公务员岗位工作,登记为公务员身份。在3月份完成的党政机构改革中,这样的例子,有规划局、农综办等。原来是参公身份的直接成为公务员,原来没有取得参公身份的,在极少数地区可以通过培训、考试,过渡登记为公务员身份。

2、事业单位整体参公,原事业人员成为参公人员。事业单位参照《公务员法》管理,过去是由省级人社部门下属的公务员管理局审批的,而且是分阶段审批,并没有一次性参照管理。在审批过程中,符合身份的事业人员,可以随机构参照管理,整体过渡为参公人员,和公务员同等对待。这样的形势在各地事业单位中非常常见。

以上是随机构、职能,转变公务员身份的。

3、晋升。事业人员在管理岗位提拔为管理八级(相当于副科级),任职满两年后,如果年龄不超过40岁,可以调整到参公事业单位或者党政机关公务员领导岗位任职,这种机率虽然比较小,但也是事业人员除公考外最为靠谱的转变身份的方式。只要能力强,资源丰富,这样的机会随时都有,只要不超过40岁就行。

4、公选遴选。部分参公事业甚至是党政机关的领导岗位,主要是副职,也会面向事业单位在职人员公开选拔,只要符合公选条件,通过考试后,也可以转换身份,成为岗位对应的参公人员或者是公务员。市级以上遴选也会有针对事业人员,尤其是县乡基层从事精准扶贫等重点工作的人员,进行招考,通过后也可以过渡登记为公务员。

事业人员想转换身份成为公务员(参公人员),机会是越来越少,40岁以后更是没有了可能性,除非是副处级以上,或者管理六级以上。机构改革后,随着人员、编制和机构的大幅精简,公务员岗位和参公的事业单位也越来越少,这种机会更是变得珍贵,这样一来,也就公考和晋升有保证,其他转换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职言管语


一般的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是不能直接转成公务员序列的。但是有几种情况需要特殊说明的。

我所说的特殊情况都是以县一级事业单位举例子。

正常讲,县一级的科级事业单位中的班子成员,也就是正科级干部或者副科级干部,在担任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一年以上之后,通过走公务员的调任程序,可以从事业单位领导班子成员进入公务员序列的科级领导班子成员。但是超过45周岁的事业单位领导干部也是很难从事业单位中调入公务员序列单位的。省市组织部门也会对调入公务员单位的事业单位领导干部进行严格把关的控制数量。

还有一点特殊情况就是在每五年进行的乡镇领导班子换届的工作中。

为了班子的结构需要,或者为了选拔领导干部,按照省市换届文件的要求,可以从乡镇的事业干部中选拔优秀的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机关。履行选举程序后,到省市委组织部门走公务员任职程序。

总之,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转入公务员序列是需要比较复杂的程序的。


人生一局棋I


说实话,作为参公事业单位的公务员,也在着急想转变为行政编。但是,需要明白的是,公务员身份和行政编制是两个概念。

公务员身份和行政编制是两个概念

公务员身份和行政编制绝对是两个概念,两者之间不能简单的划等号。


公务员身份:根据现行公务员管理法,公务员队伍的进入和公务员身份的取得有六种形式,其中最重要的两种是招录和调任。

  • 招录就不说了,每年的国家公务员考试和省公务员考试招录进来的公务员,其进入渠道就是“招录”。招录进入后,满足一年的试用期的同时,公务员身份的登记备案都进行完毕,才能完全取得公务员身份。

  • 调任:原来并不是公务员身份,但是工作调动调入行政单位并且取得行政编制,又经过了选举,满足了登记备案两次预审批,其个人身份才有可能转变为公务员。

但是公务员身份的取得并不是永久的,如果单位改革,把参公或者行政单位改为事业,那么全员身份变动自然也就理所当然。同时,如果遇到工作调动,从行政单位转到事业单位,编制发生改变的同时,身份也会逐渐发生改变。

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参公事业单位。参公事业单位内的工作人员,都是事业编制,但是个人身份却是公务员。

而乡镇政府的行政编制人员中,尤其是领导班子,编制是行政编制,但是身份未必都是公务员。

事业编制转行政编制

由于公务员身份和行政编制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并不意味着事业人员转行政编制、进入公务员队伍是不能实现的。

先从事业编制转入行政编制说起,毕竟编制的转变比较好实现。

  • 第一种方法:搭上当前机构改革的顺风车。

在此次机构改革中,如果单位在此次改革中“受益”,单位性质整体发生改变,从事业单位转变为行政机构,原由人员不变动,自然个人的编制会由事业编制转变为行政编制。

例如当前各地的大数据中心(原来是信息化管理中心)。

  • 第二种方法:个人调动。

个人工作能力突出,运气和资源都不错,工作发生调动,从事业单位转入行政机构,而调入单位的行政编制正好也有空缺,那就意味着个人编制性质会发生变化,从事业编转变为行政编。

例如,事业性质的局委成员(编制是事业编制)调入乡镇政府任职乡科级副职或乡科级正职(个人编制会转变为行政编)。

事业人员转为公务员

如果自身是事业性质的管理干部,同时又是事业编制,想要转变为公务员,也不是不可能,但是机会很渺茫,而且不受控制。

  • 方法一:参加公务员招考。

没办法,“招录”是最大程度可以自我掌控的渠道和方式。只要年龄没有超过35周岁,还能报考公务员考试,就自己报考吧,除了辛苦复习之外,也不需要付出其他的资本,可以说是由事业人员转变为公务员身份成本最低的一种形式了。

在参加招考过程中,聪明一点,尽可能选行政单位,避开“参公事业单位”,否则,即便取得了公务员身份,编制却还是“事业编”。

  • 方法二:调任。

如果年龄已经超过35周岁,而单位性质在当前的机构改革中也没有得到转化,那就以事业编制转化为行政编制的第二种方法进行“曲线救国”。

这种渠道中,以进入乡镇政府最为有利(各级政府都可以)。毕竟乡镇政府虽然人数不多,但是却也包含了人大、政协、党委、政府四个班子,而每个班子领导职务的取得是需要经过选举的,尤其是人大和政府的选举尤为重要。

简单来说,先从事业单位调入乡镇政府,取得行政编制,任职人大、政府系统领导职务的又要经过选举,选举之后报备上一级组织管理部门,完成备案登记,后满足两年或三年的任职期限,即可取得公务员身份。

因此,想要从事业转化为行政编制,取得公务员身份,参加公考是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否则,就先取得行政编制,然后慢慢转化为公务员身份。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一朵朵花海


直接从事业单位转入公务员序列,变行政编是可行的。但必须是全额事业编的一类公益事业单位,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机关事物管理局等等。

目前事业单位人员分三种岗位:管理岗、技木岗、工勤岗。其中管理岗位的管理人员,技木岗位的人员,通过一定的条件和程序是可以转入公务员序列的。

一、事业单位技术岗位人员,必须具备中级以上职称(8级,9级),通过审批转入管理岗副科级以上非领导职务,再通过当地政府组织的考查,审核、考试,转入公务员序列。这种情况一般是有另用的干部。

二、事业单位管理岗人员,必须是副科以上实职,通过调任程序到行政单位任副科以上实职。这样的情况最多见。





龙泉居士abc



问题是:直接从事业单位转入公务员序列,变成行政编制可行吗,哪类有机会?

作为一个曾经的人力资源工作者,为你解答相关问题。

答案是:直接从事业单位转入公务员序列,变成行政编制,有下列事业单位及途径:

一、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事业单位分为财政全额拨款、财政差额拨款、自收自支、企业化管理四个类型。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为事业单位的一个特殊类型,属于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习称参公事业单位,原来都是党政机关工作部门,在历次机构改革中,因为缩减党政机构限额,压缩行政编制,退出党政机关序列,转为使用事业编制的事业单位,但仍具有行政职能。

参照公务员法管理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习称参公人员;参公人员虽然使用事业编制,仍然执行国家公务,完全按照国家公务员人事制度管理,与国家公务员无二,可以调入党政机关,转为公务员序列,变成行政编制。



二、转任、调任

事业单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可以转任、调任党政机关担任领导职务,转为公务员序列,变成行政编制。

(一)调任,就是国家公务员与国家公务员队伍以外的其他从事公务的人员的交流;实际上是让原来不具有国家公务员身份的人变成国家公务员的一种方式。

调任适用于选拔担任党政机关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的非领导职务的人员,调任所适用的职务层次要比较高。

(二)中共中央组织部《公务员调任规定(试行)》(中组发[2008]6号)文件,对调任有详细规定。

调任,是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副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职务层次的非领导职务。

调任人选应当具备上列规定的条件,还应当具备下列资格条件:

具有良好的政治、业务素质,工作能力强、勤奋敬业、实绩突出;具有与拟调任职位要求相当的工作经历和任职资历。

具备公务员法及其配套法规规定的晋升至拟任职务累计所需的最低工作年限。

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调入机关任职的,应当担任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2年以上,或者已担任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调入中央机关、省级机关任职的,应当具有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调入市(地)级以下机关任职的,应当具有大学专科以上文化程度。

调任厅局级职务的,原则上不超过55周岁;调任县(市)领导班子成员职务的,原则上不超过50周岁,调任其他处级职务的,原则上不超过45周岁;调任科级领导职务的,原则上不超过40周岁。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对调任的规定:

国家实行公务员交流制度;公务员可以在公务员和参照本法管理的工作人员队伍内部交流,也可以与国有企业和不参照本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交流。 交流的方式包括调任、转任。

国有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其他不参照本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可以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四级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层次的职级。

大家从媒体公开报道中可以看到,中国国家铁路集团公司、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企事业单位领导调任党政机关领导人,或从党政机关调来任职。


三、参加政权机关领导人选举

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可以参加国家及地方各级人民政权机关领导人民主选举,取得副科级以上领导职务,转为公务员序列,变成行政编制。

如参加国家及地方各级人民政权机关领导人民主选举,当选为国家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政府领导人,自然成为副科级以上公务员领导干部,转为公务员序列,变成行政编制。


z山海


一、参加公务员考试

35岁以下的青年人都可以通过这条路转变为公务员,速度最快、不用托关系求人。


如果不想考试或者年龄已经不允许考试,那么可以采取调任、提拔的方式。

2019年6月1日实施的新修订的《公务员法》作出了原则规定

第六十九条 :国家实行公务员交流制度。 公务员可以在公务员和参照本法管理的工作人员队伍内部交流,也可以与国有企业和不参照本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交流。 交流的方式包括调任、转任。

第七十条 国有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以及其他不参照本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可以调入机关担任领导职务或者四级调研员以上及其他相当层次的职级。

二、调任

四级调研员(原来的副处级)以上及其他相当层次的职级,就是你在事业单位干到了副处,有机会的话就可以调任的公务员队伍。比如一些出版社、报社的处级以上的领导就可以在相互调任。

三、提拔

  1. 直接提拔到行政单位任副科级及以上的班子成员或其它领导职务。

  2. 可以参加国家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地方领导人民主选举,取得副科级以上领导职务,转为公务员序列,变成行政编制。如当选为国家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人民政府领导人,自然成为副科级以上公务员领导干部,转为公务员序列,变成行政编制

    但是直接成为县以上的领导几乎是不可能的(原因你懂的),一般是参加乡级人民代表大会的选举。一般乡镇事业编担任站所长(股级)满三年且是后备干部(各地规定不同),在换届选举的时候可以列为考察选举对象,进而成为乡镇领导干部(副乡镇长、宣传委员等),转换为公务员。


  • 至于人大选举的知识,大家可以看我的主页文章,《普通人如何成为县区级人大代表》

遇见山东


事业编转行政编,有依据有政策有渠道,把握以下几种方式即可:

1、机构改革从事业转行政。在党政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有两类人或因改革受惠,从事业编转行政编。一是部分参公单位被并入行政机关,其人员随单位职能划转分流,在行政编有空缺的前提下,由参公转为行政;二是部分公益类事业单位,因为职能划转需要过渡为参公性质,其人员随单位改制通过过渡考试等方式整体转为参公身份,享受公务员同等待遇。

2、提任或换届选举。在县区,部分事业编人员因为工作需要,直接提拔到行政单位任副科级领导职务,或者在换届中通过选举选为乡镇领导班子成员,其身份可以从事业编直接登记为公务员。

3、调任。这是事业编转行政编目前最为常见的方式。在国企或事业单位只要取得副科级以上领导职务,且任职满两年,年龄在40周岁以下,有行政单位愿意接收,即可通过调任的方式直接调到行政机关担任副科级以上领导职务,由事业编身份转为公务员。以上是管理岗位人员调任,事业单位专技人员也可以直接调任行政机关,但必须具备一定的职称条件。比如调入市级以上担任处级领导职务,必须聘任副高以上职称2年以上,或具有正高职称;调任市级以上担任科级领导职务,必须聘任副高以上职称1年以上,或具有正高职称;调任县区担任科级领导职务,必须聘任中级以上职称3年以上,或具有副高以上职称。无论是管理岗还是专技岗调任,程序上都没有问题,关键是要找到接收单位,这就需要强大的外部助力,不是自己符合条件就可以调任的,否则很多人早调了。

4、公开选拔。这种方式以前很流行,这两年已不多见,但在局部范围内仍然存在。比如某地公开选拔一名副处级领导干部,那么除了公务员符合条件的科级干部可以报名外,很多事业单位的管理七级职员、专技副高以上职员都可以报名,选拔成功后即可登记为公务员,成功置换身份。


80后小公


从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转换进入公务员系统,有政策依据的转换方式有提任、调任、公开选拔等,还有通过机构改革随单位性质调整转成公务员或参公。职觉结合实际,从提高操作性角度,建议如下:

  • 学习适应能力强,又努力上进的年轻人,通过渐进式调任在实际中具有相当的操作性

在地级市及以上机关,不少行政单位都有内设的事业机构,其级别与机关内设处(科)室相同。通过借调或借用先进入机关某处室或科室工作,通过工作和接触赢得机关单位认可,调入该机关内设的事业机构并争取在事业机构任职,工作岗位仍在处(科)室。任职时间满2年后,就可以调任到机关处室或科室平级任职,转入公务员序列。几乎每年都会有通过这种方式转换为公务员身份的。整个流程需要2—3年甚至更长时间,需久久为功。

  • 通过机构改革随单位性质调整转成公务员或参公

在2020年即将完成的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除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能转成行政单位外,部分公益类事业单位,可能会整体划转为参公事业单位,其人员也会通过统一方式调整为参公身份,在晋升、管理等方面与公务员完全相同,今后就具备了在行政单位任职的条件。

  • 通过公开选拔或调任,进入公务员系统并任职

这种方式通常要求具有正高或副高职称,适用于在学校(高校)、医院已取得正高、副高职称或在学校、医院任处长或副处长的人员。政策适用群体较小,并也受个人意愿影响。

  • 从事业单位提任到行政单位任职,进入公务员序列

这种渠道和方式,在职位稀缺的情况下,需要机缘和资源,对于实干上进的年轻人来说,并不容易。

希望以上建议对你有启发!

--End--

『20年职场历程原创呈现 分享职场干货 请关注 』


职觉视点


直接从事业单位转入公务员只能通过竞选乡镇副科级领导岗位来实现,这个是为了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渠道而制定的,给了事业单位人员进入公务员序列的机会,这是最好的一个方法,跟一般公务员站在同一起跑线了。

或者你选择参加公务员考试。但是之前在事业单位任职的年限只能算工龄,不算公务员任职年限,意味着你要从试用期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