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就餐 公筷公勺引領新“食”尚

文明就餐 公筷公勺引領新“食”尚

文明就餐 公筷公勺引領新“食”尚

隨著各行各業陸續復工復產,合肥市多數餐廳已陸續恢復堂食。日前,安徽省文明辦、合肥市文明辦均發佈倡議,倡導市民分餐就餐,使用公勺公筷。3月24日,記者探訪合肥市部分餐廳時發現,不少餐廳都能嚴格落實疫情防控相關規定、確保市民用餐安全。

探訪:大多數餐廳採用“分餐公勺”模式

3月24日中午,記者來到蜀山區青陽南路的一家牛雜館,顧客進店時,餐廳服務員對其一一進行額頭體溫測試,並登記聯繫方式,待一切完成後,服務員引導顧客入店隔桌而坐。上菜時,店家會根據人數提供公筷公勺,主動提倡客人分餐,“以前顧客都是自己用自己的筷子,現在服務員上菜時,就會把公筷公勺主動提供給顧客,我們飯店的公筷公勺是街道為我們準備的,轄區內的餐飲企業每家都準備了20雙公筷,20把公勺。”店主說。

隨後記者在之心城的一家連鎖餐廳探訪發現,這裡採用“分餐公勺”模式,店員介紹,菜品製作時保持傳統加工工藝,菜品器皿內配備分餐夾,並在餐桌上擺放與顧客餐具顏色不同的公筷、公勺等,方便消費者在取餐時使用分餐工具。

在探訪中,記者發現,合肥多家快餐經營店多采用“分餐自取”模式,即消費者在點餐檯點餐,由服務人員按照消費者點餐使用專用餐具或一次性餐具進行配餐,消費者在店內相對獨立的環境下完成用餐。

舉措:“分餐制”納入餐廳考核評定

位於潛山路上的安港徽苑酒店是首批響應“公筷公勺”行動倡議的酒店之一。“在倡議書發佈之前我們就這樣做了,我們餐廳一直都在使用公筷和公勺,廚房也設計了部分每人每份的菜品。”餐廳負責人介紹。

為了讓餐飲企業積極參與進來,蜀山區市場監管局還在餐飲企業食品安全等級評定管理中,將“使用公筷公勺、提倡分餐”作為食品安全分級管理的加分項目納入考核評定,一起守護好市民舌尖上的安全。

聲音: 將分餐融入群眾日常生活

疫情期間,很多家庭開始踐行分餐。“做好菜後分到每個人面前的餐盤裡,不僅安全,還趁機治好小孩挑食的毛病。”作為分餐制的支持者,家住合肥政務區的竇女士表示,她一直想在家裡推行,但家裡老人“固執”不同意,這次趁著新冠肺炎疫情,徹底把道理講通了。

“無論是家庭小飯桌,還是外出就餐,大家使用公筷公勺挺好的。希望能保持下去,成為日常習慣和生活自覺。”家住合肥市政務區國際花都市民劉先生說。

蜀山區文明辦有關負責人介紹,以往不用公筷的就餐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給予了病毒傳播可能,給群眾的健康帶來安全風險。在本次全民參與的疫情防控過程中,凝聚了重塑文明就餐習慣的社會共識。餐飲單位從業者應增強社會責任感,充分認識到提供公筷公勺、引導消費者使用公筷公勺的重要意義,主動帶頭樹立文明餐桌新風尚。

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成為推廣公筷公勺、分餐制的契機。“疫情的爆發再次警示人們要養成講文明、講衛生、講科學的飲食習慣,倡導文明餐桌,培育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安徽省文明辦創建協調處相關負責人說。

(合肥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駿超 通訊員 王潔 朱琛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