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期間我被辭退了:自身強大,才是給“前任”最有利的回擊!

疫情期間我被辭退了:自身強大,才是給“前任”最有利的回擊!

眼看在家辦公已經一個月了,很多人沒有了期初的安逸,只剩下滿滿的煩惱。似乎被疾病籠罩的恐懼感逐漸減少,轉而開始被其他擔憂“支配”。

疫情之下,讓人最恐懼是什麼呢?

有人害怕自己患病拖累家人,有人害怕買不到口罩,有人自己不斷下跌的股票。

疫情期間我被辭退了:自身強大,才是給“前任”最有利的回擊!

但對於職場人來說最害怕的就是被降薪,被辭退。可不少人在這個疫情期間,真的經歷了這樣的“慘狀”。甚至不少知名企業只能靠裁員來渡過這次危機。

途家民宿裁員40%,近800名員工一夜之間沒有工作。OYO酒店中國區裁員80%,能裁員走的全都裁員離開了。更有58同城變相裁員,規避“N+1”的賠償金。

疫情期間我被辭退了:自身強大,才是給“前任”最有利的回擊!

而這些背後是多少無助的職場人與他們的家庭呢?

或許在家辦公環境太安逸,讓很多人忘記了職場中的暗潮洶湧。或許是平常的日子太安穩,讓很多忘記了資本的殘酷和真實。

蜥蜴尚可斷尾求生,一個企業為了保住自己,裁掉員工只能說是基本操作。

羅振宇有句話很形象,你喜歡歲月靜好,其實現實是大江奔流。

在這大江奔流中,你如果渾渾噩噩,把混日子當成是歲月靜好,等待你的絕不僅僅只是落後。

疫情期間我被辭退了:自身強大,才是給“前任”最有利的回擊!

不久前,一位在大型互聯網就職5年的朋友說起了他面試的經歷。我還在驚訝他為何要從高薪穩定的工作中跳出來,他卻說道:其實外出面試不是為了找工作,而是想看看現在這個行業的現狀和變化。

時代在變化,早就與5年前他求職時不同。如今順風順水的工作環境早就讓他麻痺了,通過參加面試反而發現自己的短板,從而得到提升。畢竟越來越多能力強勁的年輕人湧入職場,誰也說不好下一個被頂掉的人是誰。

疫情期間我被辭退了:自身強大,才是給“前任”最有利的回擊!

想來在職場久了很多人都會出現這樣的狀況,太過穩定的工作環境一成不變的工作內容,讓很多人逐漸“佛”了起來,甚至停下了奮鬥的腳步。

疫情期間被裁,是在為自己的安逸買單,怨不了別人。

畢竟行業在進步,時代在發展。舒適圈帶來的不僅僅是穩定,背後暗藏危機。古人常說:居安思危,如今運用在當下職場環境再適合不過。沒有人不喜歡舒適的環境,可人永遠都不知道,生活什麼時候會給你上殘酷的一課。

疫情期間我被辭退了:自身強大,才是給“前任”最有利的回擊!

那麼如何才能夠讓自己把握危機帶來的機遇從而帶來正面發展呢?其實換句話說就是讓自己持續保持職場競爭力,為自己不斷加碼。只有這樣在面對危機來臨時臨危不亂。

1、永遠不要滿足現狀

不管你如今處在什麼樣的地位都不意味著你可以滿足。華為總裁任正非的成就夠大吧,但他依然不滿足現狀,並表示在退休後會去學習數學。

有時候就是這樣不滿足現狀,才讓任正非帶領華為一次又一次的突破。

疫情期間我被辭退了:自身強大,才是給“前任”最有利的回擊!

作為普通職場人的你,更不可以因為一時安定的工作,安穩的環境陷入自我滿足當中。不管這份工作有多好,都不意味著你可以掉以輕心。要知道每年都有新鮮血液走進社會,他們帶著全新的思維靈動的想法,隨後都有可能把老一代人淘汰掉。

畢竟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死在沙灘上。誰也不想成為被淘汰的前浪。時代是不斷變化的,跟不上時代變化的人,只有被淘汰這一條路可以走。

2、學會給自己充能

簡單來說就是要懂得投資自己。要將一部分錢拿來給自己充能。對於自身良好的投資是提升技能和本領的最優渠道。在自己所屬的領域會的越多,專研的越深就意味著越不怕失業。

疫情期間我被辭退了:自身強大,才是給“前任”最有利的回擊!

很多職場人常年以沒有時間為由,不對自己進行充電。而現在就屬於一個好時機。沒有了長時間的通勤和娛樂交際,大把時光都可以拿來為自己充電。

古人常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你一定要記住,第一個被淘汰的,往往是沒有憂患意識的人:平時渾渾噩噩度日,毫無計劃;只求安逸舒適,沒有競爭力;意志懦弱,輕易被困難打倒...隨時保持著學習力和競爭力的人,任何時候都有辦法應對危機。

職場上危機總是此起彼伏,誰也說不清楚下一刻會發生什麼。與其整日火在惶恐之中不如讓自己擁有更多的本領和技能。當危機來臨時,你才可以從容不迫,無所畏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