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上非一般的奇蹟 —— 西藏羊八井


1965年,西藏自治區發電裝機容量為8420千瓦,對於整個西藏或一個拉薩城而言,還不能代替大部分古老的油燈。“沒有現代化的能源建設就沒有西藏的現代化。”中央要求西藏電力必須有個突飛猛進的快速發展。1976年,西藏地勘局地熱地質大隊成立。他們,是一群默默無聞的地熱勘查尖兵,正是由於他們的艱苦工作,才為拉薩電網輸入了50%的地熱發電電力。1977年3月11日,西藏自治區革委會和國家地質總局聯合在布達拉宮前面,為西藏地勘局地熱地質大隊1243鑽井隊授予榮譽稱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高原英雄鑽井隊”。

1976年,西藏地勘局地熱地質大隊成立。從此,這支隊伍便忘卻了晨昏,忘卻了艱苦,一口糌粑一口雪水,兩個肩膀一雙腿,用雙臂托起朝陽,用鐵肩挑起山嶽,用巨手播下希望;從此,這支隊伍便遠離城市的喧囂,遠離親人和朋友,在滿天星斗的夜晚,在風狂雪驟的黃昏,引導熱田勘查,鋪平開發道路,用淚眼咀嚼孤獨,用心靈融化堅冰。

1971年,藏族鑽井隊成立。成立之初,這支鑽井隊僅有45名職工,大多出身於西藏各地的農牧民家庭,平均年齡只有25歲。他們在倫坡拉盆地一干就是5年,目標就是在西藏的大地上鑽探石油,他們在青藏高原發現第一滴石油,立下了汗馬功勞。1976年6月,意氣風發的藏族鑽井隊成為地質地熱大隊的重要組成部位,改編後更名為“1243鑽井隊”。在隊長索加、指導員次仁達的率領下,鑽井隊紮寨羊八井,轟轟烈烈地拉開了羊八井地熱大會戰的序幕。

高原上非一般的奇蹟 —— 西藏羊八井

高原上非一般的奇蹟 —— 西藏羊八井

“‘1’代表鑽井深度為1000米,‘2’代表鑽機機型XY—2,‘43’代表43號鑽井隊。”一位曾在地熱地質大隊1243鑽井隊擔任領導的退休工作者“揭秘”。

革命精神激勵全體隊員 “打井如打仗,噴火也要上!”

還記得那是1976年11月20日,鑽探深度超過了前所未有的200米,井下的熱水壓力猛增,突然頂起井臺上60公斤重的轉盤,撼天動地的熱水直衝藍天,蒸汽如同原子彈爆炸一樣形成巨大的蘑菇雲,井噴了!

大家從各個帳篷直奔井場,衝上熱汽籠罩、視線模糊的井臺!有的摸到燙手的轉盤,翻身坐上,力圖用自己身體的重力把轉盤壓回井口;有的抱著破舊的帳篷去堵轉盤四周噴射的熱水蒸汽……不知過了多長時間,井噴被“降服”了。在這種險象環生的情況下,隊員們喊出了一句響亮的口號:“打井如打仗,噴火也要上!”

“英雄的西藏地勘局地熱地質大隊1243鑽井隊‘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革命精神,一直激勵著全體隊員。每一點成績的取得,都凝聚了全隊隊員的心血和汗水。”憶起當時的情形,一位69歲高齡的退休工作者仍然記憶猶新、心有餘悸。在這條艱辛的創業路上,先後有仁青旺堆、高體肅等10名優秀的地質兒女犧牲在了地熱一線。

1977年3月11日,自治區革委會和國家地質總局聯合在布達拉宮前面,為藏族鑽井隊授予榮譽稱號“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高原英雄鑽井隊”。經過地熱地質大隊1243鑽井隊的艱苦奮戰,1978年1月21日,西藏第一座地熱試驗電站在羊八井建成發電!裝機容量達到1000千瓦。1991年,羊八井地熱電站裝機容量達到了25180千瓦……

在這個英雄的群體裡,有近百人受到局以上單位的表彰,有2人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4人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人獲地礦部和自治區優秀黨務工作者稱號,1人獲全區、地礦部“十大傑出青年”稱號。他們是這支英雄隊伍的傑出代表,他們的名字是:索加、昂則、次仁達、加羊桑登、餘寶林、覃昌龍、王秀山、王代昌、仁青旺堆和高體肅。

當我們回首凝視,尋找那一串串歷史的足跡,才發現那些輝煌的高原地熱奇蹟中包含著多麼偉大的付出!


您是不是也有關於地熱建設不一樣的體會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