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一位詩僧的經典,寥寥幾筆卻美如畫卷,讀完身臨其境,太美了

唐詩之美眾所周知,甚至於在世界上都有著很大的影響力,就算流傳千百年,它的魅力也只會隨著時間而與日俱增。唐朝的詩之所以會有如此大的影響力,絕對不僅僅是那幾位我們都非常熟悉的著名詩人的功勞,而是因為當時整個朝代的文人們都非常熱衷於創作詩歌,以至於影響到了後世文學的發展,畢竟在唐朝之後的很多文學作品,其實都是在唐詩的基礎之下發展出來的。

唐朝一位詩僧的經典,寥寥幾筆卻美如畫卷,讀完身臨其境,太美了

在唐朝那些寫詩的人當中,有一部分詩人是非常特別的,因為這些詩人不是傳統意義上的文人,而是僧人,就是詩僧。不過雖然他們與傳統的文人有著一定的差距,但是他們所創作出來的作品卻並不弱於那些文人,而且無論是在意境上還是在文學性上,都有著一番不凡的造詣,而且由於出家人的特殊性,他們寫詩時在深度,在禪理方面也要更加優秀一些。

而且非常有趣的一點是,我們都知道僧人明明是要六根清淨,心中不能有絲毫雜念,可是在唐朝的那些詩僧之中,他有很多人都寫過與愛情相關的作品,而且還描寫出了愛情的真諦,將整篇詩歌寫得非常深情,纏綿翡翠。當然了,這只是少部分,絕大多數的詩僧更多的寫的還是風景、田園類的詩作,今天為大家帶來的就是唐朝的一位詩僧所寫的一首田園詩。

唐朝一位詩僧的經典,寥寥幾筆卻美如畫卷,讀完身臨其境,太美了

春晚書山家屋壁二首.其一

柴門寂寂黍飯馨,山家煙火春雨晴。

庭花濛濛水泠泠,小兒啼索樹上鶯。

這首詩的作者是詩僧貫休,大家對他應該還是比較熟悉的,他除了寫詩之外,繪畫造詣更是非凡,可惜的是現在已經找不到他的作品了,他的真跡早在南宋之時便已經失傳,並沒有流傳到現如今。但是他的很多作品卻被記錄在了《宣和畫譜》中,尤其是他所創作的那一系列羅漢圖,更是最為接近真身羅漢的畫作,就算是後世之人所模仿的作品,也往往會拍出天價來,在中國所存在的仿畫只有一幅,還有幾幅是在日本。

唐朝一位詩僧的經典,寥寥幾筆卻美如畫卷,讀完身臨其境,太美了

相比於他的畫,他的詩文倒是顯得沒有那樣出名,不過這並不能證明他的詩文不優秀,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這首詩,就是他一首非常出名的作品。這首詩是詩人在一戶農家的牆壁上所提,在詩中他將春天的美麗景色描繪得活靈活現,猶如一篇美妙的畫卷,言語極為細膩。

首先在詩文的前兩句中,詩人先是描寫了農村的樣子以及雨後的美景,在這裡詩人用一種非常唯美的筆觸,將農村的風景描繪得非常優美。在農村的那柴門之內,屋子裡雖然靜悄悄的,但是卻傳來了米飯的誘人的香味,農家的炊煙裊裊環繞在周邊,春雨下過後,天空也變得晴朗,美的就如同那山水畫一般。

唐朝一位詩僧的經典,寥寥幾筆卻美如畫卷,讀完身臨其境,太美了

接著詩人則具體地展開了景物描寫,寫的就更加唯美,更富有意境了。在農家這院子中長滿了小花,那山間的流水也是清澈蜿蜒發出悅耳的聲音,孩子聽到了樹上有黃鸝鳥的叫聲,於是便向大人索要那黃鸝鳥。雖然只是簡單的幾筆勾勒,可是詩人就將這幅唯美的景象記錄了下來,尤其是言語之中的那種生動之感,更是讓人猶如身臨其境。


分享到:


相關文章: